浅析梅西安《练声曲》的演唱及版本比较

2016-04-03 19:37李佳
乐府新声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乐会音色西安

李佳

浅析梅西安《练声曲》的演唱及版本比较

李佳[1]

一、梅西安在现代音乐史中的地位

(一)梅西安对于现代作曲的贡献

在现代音乐史中梅西安不仅以其作品闻名于世,同时还担任法国最高音乐学府——国立巴黎高等音乐院教授长达四十年之久。当今国际大师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布列兹就是其高徒之一,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德国著名作曲家施托克豪森、希腊作曲家泽纳基斯、我国旅法作曲家陈其钢,都是其高徒。另外梅西安本人亦有教学与理论著作发表出版,1933年与1939年出版的《现代视唱二十课》、《和声学二十课》、《我的音乐语言的技巧》、《节奏、色彩与鸟类学的理论》。梅西安的宗教信仰是由于大量的神学阅读而逐渐强固,深植的。对于这位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而言,即使是创作宗教音乐,于作品中运用异国音乐的语汇也亦丝毫无防,因为在他的观念里,上帝的手可以触及万物,而万物最终将与荣耀回归至神的身旁。

(二)梅西安的音乐语言

纵观全部作品,梅西安的音乐语言十分丰富多彩,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音乐形态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发展。例如:有限移位调式、不可逆行节奏、对称排列互换、附加时值、扩张与减缩。

梅西安终其一生在节奏方面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他对于来至异国节奏的运用,特别是来自希腊与印度的节奏。在希腊音乐的节奏方面,梅西安早年就读于巴黎高等音乐院期间,就开始深入研究希腊音乐中的节奏,深入分析后从中领略出如附加时值、扩张与减缩、不可逆行节奏等手法。

其作品种类包括独奏、独唱、室内乐、混声合唱、管弦乐与歌剧。在音乐形态上多元化体现在《神的灵在的三个小礼拜式》中对印尼佳美兰乐器的运用,梅西安著名的交响乐《图朗加里拉交响曲》中对印度音乐的运用。在创作题材上也体现了多元化例如自然界的鸟类歌声:《鸟鸣集》、《异国鸟》、宗教题材《二十个对圣婴耶稣的注视》、《神的灵在的三个小礼拜式》、《我主耶稣基督显圣容》,梅西安在创作手法上也体现其多元化,如“不可逆行节奏”、“有限移位调式等等”。

(三)梅西安的音乐作品

歌曲创作或者声乐作品在梅西安的创作中足足占有三分之一,它们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三首歌曲》、《为Mi的诗集》(女高音与钢琴)、《地上与天国之歌》(女高音与钢琴)、《啊!献祭的宴飨》(无伴奏与混声合唱)、《神的灵在的三个小礼拜式》(为36位女声齐唱、钢琴独奏、马特诺电子琴独奏、钢片琴、Vibraphone马拉卡、小锣与大锣、弦乐)、《哈拉威》(戏剧女高音和钢琴)、《五首叠唱》(12人混声无伴奏)、《我主耶稣基督显圣容》(为七位独奏者:钢琴独奏、大提琴独奏、长笛、单簧管、Xylorimba、Vibraphone和马林巴木琴:100位混声唱者和非常大的管弦乐团)、《阿西斯的圣法兰索瓦》(七位独唱、大合唱与非常大的管弦乐团)。

二、梅西安的音乐会练声曲

音乐会练声曲主要是指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它兼具艺术歌曲和声乐练习曲的双重属性,不仅可以作为音乐会上的表演曲目,也可以作为声乐教学高级阶段中有效的训练教程。音乐会练声曲既包含了声乐练声曲中的各种演唱技巧,同时也对歌唱者对于作品的综合理解和对声音技巧的把握和发挥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它具有艺术歌曲与声乐练声曲的双重属性,是声乐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练声曲还可以起到保护歌者嗓音、为歌者塑造健康美妙音色的作用。准确的说,音乐会练声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对声乐艺术有着不可回避的意义。

但就练声曲的最突出特点也是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歌词,这是一把开了双刃的剑。因为没有歌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人可以充分的理解作品的感情,想要歌者处理的表达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想要更好地表达练声曲,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创作时期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更要能够通过旋律的走向,节拍的规范和曲谱上每一点的表情记号和音乐术语,对整个作品进行整体理解与分析。没有了歌词,音乐记号、连线及换气口就成了理解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注意的是,本首作品音域跨度达到了12度,以八分音符为基准拍,以六拍和九拍为交替拍,长线条的进行。作曲家既然把作品标记为慢板,并标注为富有魅力的,演唱时就一定要有的符合作者标记的音乐处理。

练声曲(Vocalise)在梅西安的创作中一共出现三次,一首是1935年创作的声乐作品,另外一首是在其著名的室内乐作品《为时间终结的四重奏》的第二乐章,第三次是梅西安的封笔之作受美国纽约爱乐交响乐团所委托而作的管弦乐作品《照耀彼世》,即为将1935年的同名声乐作品加以改写而成。本文选择的这首作品是1935年创作的独立的声乐作品。

这部作品因其所处的国家、所代表的特定时代,以及作曲家梅西安本人独特的音乐风格等诸多元素,促使了很多演唱者选择这部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进行观摩、学习。梅西安的这首音乐会练声曲不仅开拓了现代声乐作品的新色彩,也对音乐会练声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演唱版本之比较

(一)克利夫兰大学Hillary Huebler2013年3月22日在克利夫兰学院音乐厅现场

Hillary Huebler在演唱时对增、减二度音程的音准控制、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之间的节奏衔接的细节注意,更是说明了此作品的神奇与美妙。而在旋律主题中绝不能破坏音乐的歌唱性和抒情性,再次起音时声音必须要干净,共鸣点要集中,声音位置要高。而且此作品都为大连线,应尽量放慢速度,使声音一出来时体现给观众纯净松动的音色,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表达情感而唱给自己听,这样会使声音无法传向远方,放不出美妙的音色而破坏作品的音乐感。要想把听众带到一种艺术性极高的音乐意境中,就应将声音全部集中在头腔位置,音与音之间的过渡要细腻,用真挚的感情、柔和纯净的音色来表现作品中蕴含着的法国音乐风格。这就不仅高标准的要求了歌者的声音技巧,更需要歌者对声乐发展的历史进行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二)新井千惠2014年现场音乐会上演唱

日本新井千惠的演唱在委婉动人的同时也兼具作品的神秘性。在演唱这类作品时,应抓住发声练习中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转化为演唱者的个人色彩,这样演唱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除此之外,练声曲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音咬字的问题。除了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外,准确地咬字也是歌唱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才可以保证音色的倾听性。

(三)Emma Baker-Spink 2012年音乐会现场

Emma Baker-Spink把梅西安的深切的天主教信仰、对人类之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准确拿捏音乐风格,同时力图突出梅西安音乐中的色彩性和表现性。在钢琴声部宁静的和声的衬托下,优雅的人声带来的是一种梦幻般的神秘与祥和。

Emma Baker-Spink有极其稳定的气息和极好的表现力音色。演唱者将缓慢的速度、稳定的气息以及动人的音色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作品的主题充满歌唱性与色彩感。她的演唱清晰、有颗粒感,但同时气息也很连贯,表现出了作曲家所创作出的音乐色彩。

(四)澳大利亚国家大学Rachael Thoms Honours 2011年研究生毕业音乐会

Rachael Thoms Honours在演唱时运用了一种教堂唱诗班的姿态和极富磁性穿透力的音色来表现这种调式的音色;她的起音位置并不太高,但音色非常柔和、细腻,作品由远及近再渐渐远去、慢慢消失的意境由气息控制来达成;在到达这一段落的最高音时,通过气息控制声音,并缓缓唱出,在富有穿透力的同时又不过于强壮,使声音听起来十分遥远、轻柔,仿佛是从遥远的天边传来的声音。这首作品主题使作品的旋律线条像绵延不断的波浪,优美细腻,既抒情如歌又流露出作者凝厚的感情。这种作品要求歌唱者对气息有良好的控制力气息流动必须要均匀,共鸣的位置要高,音色必须纯净、透亮声音技巧必须十分娴熟,并极具表现力。因此,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更应注意对演唱技巧和声音抒情连贯性方面的理解和把握。试图用歌声诠释旋律形态的变化以及调性和声色彩对作品的影响。

不难看出Rachael Thoms Honours在演唱时尤其注意对旋律音由上行向下的进行的处理。虽然织体呈瀑布状,但她的声音并没有因音高的走向而掉落下来,反而更加注意了发声位置和声音音色的统一。

四、作品的演唱分析

这首作品刚一开始,旋律从主音a开始向上发展,之后又缓缓落回低八度的主音a,作品的音色与情绪一层层渐进,仿佛内心油然而生的一种崇敬与虔诚并重的情感。此作品以A大调为基础调性,并在此之上增加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变化音。主音上方的增四度与大三度、小三度以及大、小六度的并置具有鲜明的特色,为旋律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在演唱的音准、节奏等方面的精准与和声音色彩的处理方面,本文所涉及的几位歌者都表现地比较良好。作品A段运用了中古调式,即教会调式。这种调式既具有大调明亮的色彩又具有小调黯淡的色彩,让音乐呈现出神秘的风格。她的音色中也充满了这种奇异的色彩和声音的张力,能在歌声中清晰的展现这种不一样的音乐色彩。

笔者听了很多的版本,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音乐处理结果,笔者以为,音乐的处理一定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并加以发挥。因为连音演奏记号很多,所以作者留下的换气口很少,但是既然有,就一定要尽量遵照,而如果有偷气,也应尽可能的放轻。因为每个歌者对音乐的理解不同,采取的偷气处理也就不一样,换气多一点的Hillary Huebler是把歌曲故事化,换气少一点的就是更加注重了歌曲的情感。

Hillary Huebler、Rachael Thoms Honours和Emma Baker-Spink在演唱时都准确把握到了作品的整体风格,传达出了法国声乐作品优雅、细腻、含蓄的音色特点,中段部分对于变化音的精准演唱则体现出这首作品丰厚的神秘性色彩。可见其深厚功底,娴熟悠扬,情感细腻洒脱,清雅淡远。

B段是本曲中极富魅力的一段,也是极富特色的一段。Emma Baker-Spink以及Rachael Thoms Honours在这几小节的演唱十分精彩。这一部分是该作品在音准以及节奏方面难度最大的一个小型华彩段落。华彩是练声曲的难点,同时也是亮点,要求声音柔美,抒情性强,声音不可过于漂浮,否则就无法表现作品深处的内涵。这第一段中Emma Baker-Spink的演唱旋律线条极富歌唱性,而在后面几小节则有了音色情感的变化。而Rachael Thoms Honours在华彩的表现中运用了灵巧的附点,更是给演唱增添了乐趣。她们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声音再现了作品的精髓,用纯粹的人声艺术去感染、打动听众,这才能真正地体现出这首音乐会练声曲的训练价值和艺术价值。

法国著名歌唱家及教育家达莫罗在《给音乐学院学习声乐艺术学生的建议》中的一段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实际上,在演唱过程中只是把音准节奏唱对了,把音高唱上去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这些音符唱的有个性、有色彩,要把每一个音都唱得非常生动,要有强弱对比……”她的这段话生动准确的讲明了歌唱的要求和意义,笔者亦视这段话为音乐教学和音乐赏析的首要标准。

结语

目前,我们对于练声曲的研究及学习更接近于对歌曲的研究及学习。比如在我们经常使用到的《孔空练声曲》中,每一首其实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所以,了解作者与作品的相关情况是声乐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作品中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提示,努力调整好人声中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来表现作品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在演唱练声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单一练声,而是应该对自己做出极高的音乐素养要求,因为音乐的情感性是无处不在且必不可少的。

练声曲也有利于启发歌者歌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练声曲是一种很具有音乐性的特殊的声乐作品,与其它简单的声乐作品相比,练声曲更能让演唱者在学习及演唱的过程中注意声音技巧和音色的统一。与一般的艺术作品相比,音乐会练声曲没有歌词,因此它更加要求诠释者能够充分展示旋律的魅力。所以,在演唱前要尽可能地仔细分析、研究作品的旋律与节奏形态,这些都对于合理展现作品的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练声曲至今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我们的练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简易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练声曲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如何正确地使用练声曲,也是声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声音条件和水平,准确地为他们选择合适的练声曲。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并注意加强音乐历史及音乐理论的修养,才能更快地提高演唱水准,完美的展现音乐的魅力。

[1]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的技巧[M].法国ALPHONSE LEDUC公司,1992

[2]萧庆瑜.梅西安〈二十个对圣婴耶稣的注视〉之研究[M],2003

[3]连宪升.梅西安早年生平及其音乐与人格特质[M],1992

[4]龚叶.论梅西安的〈音乐会练声曲〉[J].黄钟,2010

(责任编辑高倩)

[1]作者简介:李佳(1981~)女,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音乐会音色西安
搞砸的音乐会
西安2021
Oh 西安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失败的音乐会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