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几点思考

2016-04-04 15:40北京卫生职业学院100053张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炮制中药实验教学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100053)张超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质量成为提升职业教育活力和院校竞争力的关键[1]。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必将以地方教育教学建设及改革作为学院发展的主旋律。课程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归根结底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2]。

中药炮制技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辩证施治的临床用药需要和中药本身的性质,以及中药调剂、中药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建设需广开思路,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力争在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和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

1 盘活自有资源

1.1 夯实理论学习,强化实验教学 中药炮制技术的实验教学是以炮制理论为指导,实际操作技能为基础,实践经验积累为支撑的制药技术。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炮制方法与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使职业习惯在实践教学进程中逐渐养成,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日渐提升。

1.1.1 适度增加基础技能训练 目前实验教学的开设多以蒸炒制煅为主,忽视净制、软化(水处理)、切制等基本项目训练。而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环节不仅必要,而且对特定品种而言属于关键技术。以饮片切制为例,看似简单的实验过程,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操作人员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有序操作,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既定任务。从药材的净选、分档、软化、切制直至干燥,任一环节的处理不当,都可能产出不合格饮片,造成资源浪费效益受损。而这一项目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并不多,但在企业中却是所有加工炮制的开始,无法省略的环节。再如水处理环节,由于药材形状、质地、季节等多因素影响,必须做到因地因时因药制宜,在遵守《药典》、《炮制规范》、GMP相关要求的同时进行微调并严格如实记录加工过程。通过这些基础性训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规则意识,训练细心与耐心,锻炼应变能力,养成职业习惯。

1.1.2 应适当增加代表性品种实操练习 相对于早年的职业院校开展实验品种的数量而言,现今的实验品种逐年减少。尤其部分工艺稍显复杂或有毒品种的炮制几近消失。如发酵法制备六神曲、淡豆豉;巴豆制霜;制川乌、制草乌;砂烫马钱子等已在实验教学中鲜有出现。虽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或其他信息化教学手段观看录像,但其效果与实际动手相比差距不言而喻。

1.1.3 应适时引入传统工艺体验,创新实验设计 在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中,增加古法切制炮制的鉴赏及体验,使学生充分领略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加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实验地点的灵活性,以活动项目为载体创新实验设计。北京某中药饮片厂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颇具启发的尝试,霜降采桑,六月初六制六神曲等。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药事业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参与度提高,不仅提升个人实践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协作能力。

1.2 加强“双师”培养,实现多方受益 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作为传统工艺传承特色明显的课程,遵古是前提,创新是必须。

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是优质教育资源传递的重要媒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关键。正所谓传道须有道,授业须有成。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应主动自觉地深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岗位实践,在诸多中药传统技能濒临失传危险的情况下,克服职业倦怠,把握一切可能的学习实践机会,掌握应有的实践技能。北京众多中药企事业单位为教师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中药炮制技术最好的实践场所莫过于中药饮片企业,多年的生产实践造就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力”财富,其中不乏毕业自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教师走进企业或将他们请入校园,都将有效地盘活人力资源,成为具有真正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准的“双师型”教师。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多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不仅有一技之长,还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充分发掘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及行业影响,鼓励专兼职教师的沟通交流,搭建院内外资源的互通平台,促成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院的三赢。

1.3 编写校本教材,遵循地方标准 现在各院校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全国统编教材,好的方面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统一了,但是却缺少了中药炮制的地方特色,有的内容与地方炮制法规内容不符。基于这种情况,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补充教材重点罗列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之异同,使学生了解本地习用技术及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适用的炮制技术人才。

2 撬动社会资源

所谓社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例如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空间等)和无形资源(技术、知识、组织、社会关系等)。高职院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拉动诸多的社会资源?

2.1 发挥名人效应 以我院为例:中药泰斗“国医大师”金世元是我院中药专业的创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弟子遍布医疗、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等多个领域。我院现有3名现任教师、1名退休教师从师金老,堪称我院不可多得的人力财富,不仅加速教师自身的成长成熟,也必将为学院的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的成才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 挖掘毕业生联动效应 我院多名中药专业毕业生已在业界小有成就,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园,以他们的成长经历影响和教育在校学生。利用他们的行业资源助力课程改革,授益人才培养。

2.3 开展教师同窗交流互动 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多毕业于高等院校,昔日的同窗已成今日的同行,从业于与中医药相关的各种岗位。在现代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业务沟通、教学研讨。因此构成的庞大资源集合,使教师在交流互动的同时,演好教育结构中各具特质的行业角色,形成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可限量的价值链。

2.4 充分利用专业学会、行业协会资源 行业学会通过继续教育、中药炮制技能大赛、中医药博览会、全国中药炮制特色技术传承与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助力中药炮制技术人才培养。《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应积极借力,充分利用现有院内外资源,争取政策支持,部分教学移师课堂到企业厂房,到培训现场,使学生在职场环境中学习技术,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未来岗位就业的无缝对接。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职业院校已经实现,学生进厂练习切制,尝试翻炒,学习使用铁研船。而今,由于多种因素干扰而有所限制。因此,院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能否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总之,《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不能只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形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媒体的更新,教改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学有所成,教师授业有道,企业有才可用,从而服务社会,造福民生。“炮制课改路漫漫,育人岂止需‘百年’。技术传承非小事,莫让后人无从鉴。我辈还须立长志,岂容瑰宝没尘间”

猜你喜欢
炮制中药实验教学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