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滑菇生产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2016-04-04 23:53张开鑫屏南县食用菌管理站福建屏南352300
食药用菌 2016年4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

张开鑫(屏南县食用菌管理站,福建 屏南 352300)

袋栽滑菇生产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张开鑫
(屏南县食用菌管理站,福建 屏南 352300)

关键词袋栽滑菇;异常问题;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福建省屏南县自 1999年引进、推广袋栽滑菇,至今已有 18年历史。目前,屏南县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袋栽滑菇生产基地,每年栽培量都保持在3 000万袋以上,基本是一家一户分散粗放栽培。在栽培过程中,总有部分种植户由于栽培和管理措施不当,造成失败。笔者将在推广袋栽滑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其原因和处理措施总结归纳如下。

1 接种后菌种块不萌发或萌发后菌丝不吃料

1.1发生原因

(1)气雾消毒剂用量过大。滑菇菌丝对气雾消毒剂敏感,消毒接种时如果用量过大,易发生药害,导致菌种块不萌发。

(2)培养料pH偏低。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6左右,用香菇、银耳、黑木耳等食用菌污染料作为主要培养料时,如果不添加一定量的石灰,会导致培养料pH偏低,菌丝吃料困难。

1.2预防措施

(1)减少气雾消毒剂用量。每立方米气雾消毒剂用量控制在3克左右。消毒后打开通气窗适当通气,拭去菌袋接种面的沉淀粉末,再进行接种;或改用每立方米高锰酸钾6克+福尔马林10毫升进行菌室消毒。

(2)调节培养料酸碱度。采用食用菌污染料作为主要培养料时,须加入 1%左右石灰调节培养料pH至6.0~6.5,然后装袋、常压灭菌。

2 菌袋污染率偏高

2.1发生原因

(1)常压灭菌不彻底。灭菌时 100 ℃以上保持时间欠长,菌袋未熟透;或灭菌时留有死角,部分菌筒未达灭菌要求。

(2)使用菌龄不足的菌种。滑菇菌丝特性与香菇、平菇等品种有所不同,菌龄不足特别是未长透袋的生产种,质地较松散,接种后菌种块萌发慢,污染率高。

(3)接种过程中杂菌污染。袋栽滑菇一般安排在农历12月至翌年3月间制作菌袋,由于这阶段气温低,一般都采用开放式接种方式,如果接种时操作不当,容易感染杂菌。

2.2预防措施

(1)把好灭菌关。采用排放冷气式常压灭菌,菌袋叠放结束后留一条边不压紧,作为排气口,开始生猛火炊灶,待排气口排完冷气,排出大量热的水蒸气时,用木板压紧,继续生猛火炊灶,使灶内温度迅速达到100 ℃,保持16小时以上。

(2)使用优质菌种。在制作滑菇生产种时,可适当加大氮源比例和含水量,改善培养基结构,提高粘合性。选择菌龄足、活力强的菌种进行接种,接种后菌种块恢复萌发快,不易污染。

(3)把好接种关。接种操作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经酒精擦拭的接种工具须再经酒精灯火焰灭菌。菌种袋用酒精擦拭后划开塑料袋,挖去表层的菌皮后再使用。操作时要求动作轻快,配合一致,菌种要尽量掰成锥形的块状,然后整块按入孔穴中,菌种块稍微凸出菌袋表面,不可松动。

3 发菌期及越夏期间菌丝衰退,菌袋变软

3.1发生原因

4~5月菌丝生长阶段菌棒发热,料温超过32 ℃;菌筒越夏期间养菌棚温度过高引起菌棒烧菌,造成菌丝衰退,菌袋变软。

3.2预防措施

养菌期间,当接种口菌丝圈直径达 7~8厘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改柴堆式为“#”形叠放,每堆6~7层,有利于热量散发,堆温高于25 ℃时,略松动菌筒堆,以加强通风换气。菌筒越夏期间加大养菌棚的遮阴度,温度控制在 28 ℃以下;如果超过 28 ℃,在加强通风的同时,采用棚顶喷冷水等降温措施。如果有专用的滑菇生产棚,可在菌丝长满袋后,选择阴凉天的早晨或傍晚将菌袋运至经消毒、清洁的出菇棚,菌袋摆放在下三层床架上,当菇房内气温超过 28 ℃以上时,应在棚顶喷水降温。

4 菇蕾大面积死亡

4.1发生原因

(1)杂木屑中掺入了含药物的刨花。刨花是木器厂木材加工产生的下脚料,这些木材大部分都预先经过药物处理,栽培滑菇的杂木屑中掺入一定量这种刨花,到出菇催蕾阶段,第一批、第二批长出的菇蕾会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滑菇产量。

(2)用药不当造成菇蕾死亡。滑菇子实体对农药极为敏感,用药时间不当会造成菇蕾死亡。

(3)极端天气造成菇蕾死亡。滑菇属低温结实性菇类,出菇期适宜温度为8~18 ℃,倘若棚内最高气温较长时间高于 20 ℃或低于-5 ℃会导致菇蕾死亡。

4.2预防措施

(1)选择优质原料。最好在信誉度较高的加工点购买杂木屑。购买时要认真检查是否掺入刨花,以保证培养料的质量。

(2)做好菌筒前期虫害防治工作。滑菇菌筒在夏天会受到菇蚊、菇蝇的为害,防治要做到保持培养室及四周的清洁,并应用粘虫板、杀虫灯等诱杀成虫。成虫较多时也可选用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发现菌袋内有幼虫为害时,及时用80%敌敌畏乳油进行密闭熏蒸。方法是将敌敌畏放在电炉或炭火上加热,让其挥发,一般每万袋一次用量0.5千克。熏蒸宜在晚上进行,熏蒸时间以 12小时左右为宜。出菇期气温低,虫害少,一般不使用农药。

(3)适时调节菇棚温度。棚内气温高于20 ℃时,要加厚菇棚遮盖物,加强通风换气;同时通过畦沟灌水、棚顶喷水促进降温。棚内气温低于5 ℃时,应调疏菇棚遮盖物,提高棚内温度,促进菇蕾正常生长发育。如遇到霜冻天,夜间应围紧菇棚四周的塑料膜。

5 袋内菇出现过多

装袋不紧实,在生产过程中菌袋受挤压造成菌袋壁空隙较多,容易造成袋内出菇。袋内出菇增加大量人工管理成本,且影响产量。预防措施:选择对折径12.5~13.5×55×0.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袋装料,每袋装干料0.65~0.75千克,力求装袋均匀、松紧适中。当发现袋内有菇蕾形成时,可用利刀沿菇蕾生长处的外围割破3/4面积的薄膜,使其裸露,促其生长。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4-262-02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冬枣树冻害调查及预防措施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Cartoons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可摘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