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杨树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可持续控制

2016-04-05 08:41李瑞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蛴螬苗圃杨树

献县杨树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可持续控制

近年来,献县杨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绝大部分为人工纯林,随之而来林业有害生物也呈现加重之势,对当地林业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作者经2015、2016年系统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当地杨树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现状,提出了杨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措施。

杨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献县位于冀中平原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河流域下游,杨树种植面积近1.6万hm2,全部为人工造林,且绝大部分为杨树纯林,由于林分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程度低、对有害生物的自控、抵御能力较差,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创造了条件和机会,随着杨树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也呈现出加重之势,给当地林木生产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1 杨树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通过对杨树有害生物的系统调查,发现对杨树造成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共有210种,其中有害微生物25种,有害昆虫(害虫)154种,有害植物29种,鼠兔等有害动物2种。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见表1。

1.1 主要有害微生物。献县主要造林树种杨属树木中,以病源微生物为主的病害有25种,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的病害是杨树腐烂病(烂皮病)、杨树溃疡病、杨锈病、杨角斑病、杨白粉病、杨灰斑病、杨树斑枯病和杨树冠瘿病等。

1.2 主要有害昆虫。目前,以杨树为寄主的虫类有154种,危害枝干部的主要虫害有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白杨透翅蛾等13种;危害根部的有东方蝼蛄、蛴螬(黑绒鳃金龟、小青花金龟等的幼虫)等8种;危害叶部及枝梢害虫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美国白蛾、黑绒鳃金龟、小青花金龟等22种。

1.3 有害植物。调查中发现29种植物对林地有害,其中形成占据的有碱茅、碱蓬、黄顶菊等24种,形成攀援、覆盖、缠绕的有律草、牵牛等5种。

1.4 鼠兔等有害动物。在献县当地危害杨树的有害动物主要有田鼠、野兔,主要危害苗圃地和幼树。

表1 献县杨树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调查时间2016年

2 实现杨树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在森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上必须实施可持续控制,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即争取在害虫、病原物与森林植物共存的情况下减少景观、生态、经济上的损失,而不是彻底消灭森林病虫害。从原来的“绝对防治”转变为和自然相适应的“相对防治”。

2.1 做好造林规划设计。实现杨树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在树种品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为原则。树种配置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及符合美学原理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在苗木选择上确保使用优质苗木造林,并尽可能利用当地苗木,避免长距离异地调苗,减少从起苗到栽种的时间,并严格产地检疫和复检,避免有害生物随苗木传播。

2.2 加强有害生物的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信息。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监控测报体系,对造林集中分布区和重点地块要设立常年监测点,布设标准地,确定专人定时、定期、定点监测,提高监测准确性。同时结合线路踏查、群众调查,尽可能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做到发现及时,预报准确,发生防治信息传递迅速,防治组织发动措施得力,避免防治的盲目性。

2.3 实行分类施策,加强综合治理

2.3.1 对主要病害的治理。导致林木病害的病原菌大多数是弱寄生菌,加强水肥管理,做到适时浇水,及时排除积水,增强肥水供应,培养地力,增强树势,可控制其泛滥成灾。在林地边缘的迎风面栽植紫穗槐等灌木进行防风保护,在秋冬季进行树干涂白保护。对已经发病的林木要注意治理初侵染树,首先刮除病斑,并喷涂有效药剂进行治疗,对没有保留价值的重病株、枯立木要及时去除。同时注意染病区树木的伤口保护。

2.3.2 对钻蛀树木枝干害虫的治理。避免栽植转主寄主植物,如针对桑天牛成虫只有取食构树、桑树等桑科植物嫩皮、嫩梢补充营养才能发育至产卵的特点,在有桑天牛危害的树木周围不要设计白杨派杨树造林,在已经栽种白杨派杨树的林地,林地内及外围去除无价值的桑科植物等,切断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来源即可控制桑天牛的危害;造林后要做到加强抚育,适度修枝,伐除受害严重的树木或受灾严重无保留价值的林带,对新发生或孤立发生区要拔点除源。同时,要注意保护和招引啄木鸟等天敌;对已发生天牛危害的健壮树木可用蛀孔插毒签、毒膏堵孔或用树干打孔注药等方法防治。

2.3.3 对食叶害虫的治理。对食叶害虫的治理,要在搞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对本地历年主要成灾的害虫,特别是金龟子类和杨扇舟蛾、春尺蠖、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优先采取以人工、物理、生物、仿生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实践中利用昆虫成虫的趋光性,采用田间悬挂黑光灯(杀虫灯)诱杀成虫,可有效降低害虫危害程度;利用春尺蠖越冬代雌成虫无翅,羽化后沿树干爬行上树产卵的特点,采用在成虫羽化前树干涂抹封闭机油药环防治,可从根本上控制该虫危害。对虫害已发生且特别严重、大面积暴发成灾的,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仿生制剂,压低虫口密度,增加天敌数量,实现调控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可采取飞机、地面喷雾、喷烟等防治措施及时除治。对轻度危害区加强害虫种群动态监测,保护和补充天敌种群,以改善生态环境,自然调节为主,提高林分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

2.3.4 对苗圃地下害虫的治理。对蝼蛄、蛴螬(金龟子幼虫)类等杨树苗圃地地下害虫治理,在育苗前深翻整地,破坏害虫的适生环境,同时可田间放鸡啄食翻出的害虫幼虫、若虫;针对蛴螬不耐水淹的特点,可在每年11月前后大水冬灌或5月上中旬适时大水浇灌,并维持一定时间,可降低蛴螬数量;在苗木生长期发生蛴螬危害时,可用25%异丙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等农药稀释1 000~1 500倍苗床灌溉根,毒杀蛴螬;对有蝼蛄危害的苗圃地可用毒饵法防治,危害严重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洞杀灭害虫。

2.3.5 对有害植物的治理。在林地中形成占据局部优势的,一般发生在幼林地和疏林地,形成危害的主要有碱茅、碱蓬、黄顶菊等。在造林初期,存在同林木争水、争肥现象,当林木成活后随着树冠的形成,林地达到一定的郁闭度,这类杂草就失去局部优势,一般对林木生长构不成大的危害。形成攀援、覆盖、缠绕、寄生的有害植物对林木的危害大,危害时期长,严重影响林木的存活和生长,在一些粗放管理的林地常见危害,连续多年发生。在苗圃地和幼林地,对于有占据危害的植物可采取树下翻耕除草,施用除草剂等方法灭草。对有攀援、覆盖、寄生等危害的有害植物,要加强治理,可采用人工割除后施用除草剂的方法,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2.3.6 对害鼠、野兔的治理。在苗圃地和幼林地田鼠、野兔种群密度较小的,可使用防啃剂、涂白剂等喷涂在苗木主干根部减少危害;使用弓箭、弓形夹、捕鼠钢丝套等器械进行人工物理防治。针对害鼠、野兔种群密度较高,造成严重危害的地类,根据不同种类合理使用不同的药物及饵料,对症下药进行防治。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邱强.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062250 河北省献县林业局 李瑞华

猜你喜欢
蛴螬苗圃杨树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跟踪导练(五)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安徽宿州地区蛴螬时空发生特点
草坪地下害虫——蛴螬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