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型农民培训质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6-04-05 08:41薛焕彩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充分利用教学点农民

提高新型农民培训质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6年初围场职教中心被确立为全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中职学校”,我们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在学校实习基地三农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技能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培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1 依据学情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1.1 在教学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农闲时间集中上课,农忙时兼顾学习和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虑到学员居住比较分散,路途遥远,我们根据学员报名数量的多少和所选科目的种类,采用分片集中培训形式,将教学点设在农民家门口,既方便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利于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课上老师精讲,课后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并且要求学员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教会他们学习方法。

1.2 照顾不同层次的学员。考虑到学员年龄偏大,基础差,文化层次低,理解能力差异较大,为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保证学习效果,课上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融知识、图片、视频等为一体,同时还采用纸条方式让学员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老师进行归纳,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精讲,学员听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课后指导。用最接近老百姓的“土话”进行讲解,将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生动化,这样既让学员感兴趣,而且也好懂,达到人人有进步,科科有收获!

1.3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按需教学。新型农民培训学员来自围场不同的地方,家境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适合发展的项目也不同,这样就必须依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科、编班、授课,保证学员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努力达到“培训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村、影响一片”的效果,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训目的。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利用已经下载的视频、动画进行生动的课程基本知识讲解外,还可以现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拓展性知识讲授,丰富了学员的知识面;同时,学员在课后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课程网站,学习课程知识,进行知识自测等。所有这些,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还避免了因下雪、下雨路滑而影响教学情况的发生,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使每个教学点全面覆盖,让农民学习像下馆子点菜一样方便,随时点播自己需要的课程,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让农民经过培训得到全面提升,变成真正的新型农民。

2.2 充分利用各类仿真软件,形成仿真教学环境,实现多样化的渐进型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理论教学、仿真教学、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等。新型农民培养的学员他们有一定实践经验,但不规范,缺乏技术指导,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下,在实习实验设备不足、实践基地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一些仿真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给学员边讲解边演示,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学员很快就能掌握。有的学员一遍听不懂,可以回家利用网络,自己反复看,反复练,直到能够熟练操作。

3 联系实际以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为教学目的

3.1 采用“季节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施教顺序,按照动植物生长周期安排教学进程。学员们基本上都是边学习边生产,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学习生产两不误,我们采用“季节教学法”,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农时农事进程科学安排教学。如春季讲解果树修剪、黑木耳的种植与喷灌以及胡萝卜的播种技术等,秋季讲采摘储存,冬季讲大棚蔬菜的种植管理及圈养畜禽养殖技术,做到随学随用随实践,随时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2 采用“分片教学法”。根据不同教学点农民的需要,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种植、养殖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如围场县的新拨乡地处寒冷地区,沙壤地较多,这个乡比较适合种植胡萝卜和土豆,而且胡萝卜的种植也已经形成规模,效益好,所以在新拨教学点重点讲胡萝卜的薄膜种植及管理技术。四合永镇玛琥沟村山坡地较多,水源上不去,但非常适合种植谷子,不仅产量高,米质好,而且富含钙硒,营养价值高,在这里重点培训谷物的种植技术。

3.3 采用“长短结合法”。除了按照季节、分片上课外,还要考虑学员所学科目及农时,安排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时间,农闲时安排学时多一些科目,可以安排5~7天的学习任务,农忙时安排学时短的学科,如2~3天,采用边学习边实践,学习生产两不误。真正避免拉人头、凑人数的形式教学,保证新型农民培养达到预期目的。

4 加强跟踪服务提高培训质量

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养殖户”、“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培训模式,推进“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手把手地指导农民掌握技能,采用“一对一”帮扶机制,加强后续跟踪服务,为农村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人才,提高新型农民培养成效。

068451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薛焕彩

猜你喜欢
充分利用教学点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做好妇联家庭儿童工作
高中物理如何充分利用扩展性栏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过朗肯循环充分利用载货车柴油机的废气能量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教育部要求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