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方特色蔬菜短蔓双胞山药繁殖技术*

2016-04-05 04:10杨美英
上海蔬菜 2016年2期
关键词:块茎山药表皮

杨美英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



南通地方特色蔬菜短蔓双胞山药繁殖技术*

杨美英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

短蔓双胞山药是江苏南通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蔬菜品种之一,与普遍山药相比,其除保留了块茎肉质细腻黏滑、蒸煮易酥而不烂等优良品质性状外,还具有短蔓和双胞的特点[1]。短蔓双胞山药藤蔓粗短,主蔓长60~70cm,仅为普通山药的25%~30%,可在地面攀缘生长,当主蔓长到40cm左右时,嫩梢自然萎缩;80%种苗可长出2根山药,也有结3~4根山药的。短蔓双胞山药可采用地爬式或低架式栽培,既可节省用工、有效避免大风暴雨等灾害天气影响,又可获得高产优质,现已成为南通地区的主栽山药品种[2~3]。生产上,短蔓双胞山药繁殖主要采用山药豆繁殖、山药栽子繁殖和山药段子繁殖方式,现将其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1 山药豆繁殖

1.1山药豆的形状与结构

山药豆即山药的气生块茎,又称零余子,是腋芽的变态,亦为侧枝的变形,可供食用,也可用于繁殖。茎蔓生长到第20节以后,上端向下第3节叶腋表皮下1~2层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增加细胞层数,在第5~6节上可以看见叶腋部位隆起。表皮下的第2、第3层细胞继续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形成1团分生组织的珠芽原基。外观上看见绿色小珠芽时,内部才开始分化,同时形成根原基。由于珠芽分生带细胞的平周分裂,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珠芽便进而成为球形的山药豆[4~5]。

成熟的山药豆呈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秋后成熟自然脱落。其表皮粗糙,最外面1层是较干裂的木栓质表皮,里面是由木栓形成层构成的周皮。外部可见马铃薯块茎状芽眼和退化的鳞片叶,而且顶芽也是埋藏在周皮内,外观不易觉察。从解剖结构上看,山药豆仅有根原基和根的分化,没有侧根分化,当年的顶芽也处于休眠状态。

1.2繁殖特点与采收贮藏

采用山药豆繁殖种苗,具有种子繁殖相似的特性,可大幅度提高山药的繁殖系数。但成熟的山药豆必须经过后熟或层积期才能萌发,一般在第2年播种。采用山药豆繁殖的种苗,当年的小山药是良好的山药栽子,单根重30~100g,最大200g以上,第2年种下小山药(100g以下可不分切)后,可获得商品价值较高的大山药块茎。

作种用的山药豆,应在当年收获期即霜降后于晴天收集,剔除退化的长形山药豆,尤其要剔除毛孔外突且发芽能力弱的,选用粒大粗壮、毛孔稀疏、表皮光亮、肉色洁白的山药豆,贮藏于温暖处过冬。山药豆可置于室内干燥的南墙角,1层种薯、1层稍湿润河沙交替层叠2~3层,最上部覆盖草毡等物,以防冻保湿,温度保持在0℃以上。贮藏期间经常检查,如发现河沙过干或过湿均应及时调整。

1.3山药豆播种

1.3.1耕地准备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通畅、地下水位低、酸碱度适中的田块。秋季作物收获后,先按行距50~60cm分行定位,种植行深30cm、宽15cm,不打碎土块(以利冻松熟化),初步起垄,垄高20cm、宽30cm,垄沟宽20~30cm,垄长15~30m,挖好排水沟,防止雨季田间积水。

1.3.2山药豆准备

剔除腐烂和感染病害的山药豆,播前10~15d,将其摊放在草席上单层晾晒,每d翻1~2次,使其受热均匀,傍晚收回室内覆盖防冻,注意不可曝晒,以免种薯失水过多影响发芽。经过晾晒的山药豆,表皮灰绿色,表面有很多疙瘩状突起,剥开表皮可见紫绿色的肉,重量降低20%~30%。播种前或催芽前,可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浸种预防病虫害。催芽可提高山药出苗率和出苗质量,大田播种前20d左右,可采用小拱棚双膜催芽。在催芽床内先铺1张网眼较小的网,将山药豆整齐摆放在网上,上面覆盖1层相同的网,随后覆盖3cm厚细土,上面铺地膜,最后搭建拱棚覆盖棚膜,保持适宜湿度。当山药豆上出现白色芽点(长度不超过1cm)时即可定植于大田。

1.3.3播种

3月上旬~4月初,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播种时,根据垄两端桩头标记,先在垄沟两侧开沟,每667m2沟施硫酸钾复合肥100kg,然后沿垄背开播种沟深6~8cm。边开播种沟边取土埋肥,然后按株距10cm单粒播种,播后及时盖土,并整地拍实垄面。垄沟内(垄间)每667m2撒施腐熟畜禽粪或饼肥1000~1500kg,浅耙3cm深垄沟表土,拌和肥土,使肥效缓释,防止肥随水流失。

1.3.4田间管理

6月底7月上旬,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或优质人粪尿1500kg,同时配施适量磷钾肥。8~9月,根据山药长势再追施适量人粪尿或速效氮肥,防止茎蔓枝叶早衰。

2 山药栽子繁殖

山药根状块茎顶部有1个隐芽和连接地上蔓生茎的斑痕,长20~30cm,栽培山药常用这一部分做种,俗称山药栽子,由于此段位于块茎的上部且较细,又称之为山药嘴子或山药尾子。栽子肉质粗硬,品质差,不宜食用,可用作繁殖材料。山药栽子需经过数月休眠期才能发芽。

对于留种(栽子)田块,应提前在临近霜降时采收,以保证种块组织充实且不受冻。种根应具有品种特征,挖掘时不要伤到根皮,截取最上端的山药栽子,长约20cm、重100g以上。栽子断面蘸石灰粉防腐,并晾晒1d,伤口干燥后藏于窖中越冬或在室内用沙土埋藏,温度保持在5℃左右,以防冻害,翌年春季作栽种材料。山药栽子具有发芽早、产量高的特点,但每个根状块茎只有1个栽子,繁殖系数低。

3 山药段子繁殖

山药根状块茎具有明显的垂直向地生长习性,其上端较细,根状块茎的中上部和下部较粗,其切段可以发生不定芽进而可用作繁殖材料,俗称山药段子。段子栽后才发生不定芽,因而要比山药栽子晚出土15d以上。根状块茎切块后,在上部可产生不定根,同时种块储藏养分多,有利于山药幼苗生长,当年可形成商品薯。

山药段子繁殖,一般选择长100cm以上、直径2.5cm以上的根状块茎,切成8~10cm种块,种块两端蘸生石灰或草木灰防腐,并晾晒1~2d,直至表皮现青、断面干燥即可播种。也可催芽播种,促使种段提前出苗,延长山药生长期,实现早熟高产[6]。通常在惊蛰至春分时节用块茎种段催芽15d左右,晾晒3~5d后割成6~8cm小块种段(每667m2用种200~250kg),在切口处蘸上石灰粉,晾晒2~3d(注意不能曝晒),再置于通风良好、干燥的地面上放置7~10d,切口愈合后浸在多菌灵泥浆中15min,取出晾晒1d,即可入土建床催芽。每500g泥浆用25%多菌灵加水40~50kg、细泥10kg,搅拌均匀即成多菌灵泥浆。种段入土后,覆盖3cm厚细土,然后平铺薄膜,最后搭拱棚覆膜。采用双膜保温催芽,待幼芽长到1cm时(25~30d)即可播种。播种时,若发现1个种段有几个芽,可选留1个壮芽,其余抹掉。

参考文献

[1]胡立勇.特种作物栽培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40~341.

[2]顾玉荷,杨柳,沈卫星.无架双胞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8(2):40~41.

[3]刘建.特种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5~106.

[4]季松平,项觉生.双胞山药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4(2):43~44.

[5]赵冰.山药、马铃薯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4~52.

[6]范仲先.双胞无架山药高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1):26.

·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

猜你喜欢
块茎山药表皮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治病山药 美味山药
山药记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我的“魔法山药”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