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2016-04-05 05:12陈兴涛庄启国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溃疡病细菌性猕猴桃

陈兴涛 , 庄启国

(1.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陈兴涛1, 庄启国2*

(1.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又称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主要危害猕猴桃的新梢 、枝蔓、 叶片和花蕾等部位,被病菌侵染的植株一年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生理学特性。该病的防治需根据品种、建园时间等的不同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症状;防治

1 溃疡病国内发生历史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又称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该病主要危害猕猴桃的主干、枝蔓、新梢和叶片,极易造成植株死亡。该病1980年在日本首次发现,1983年后在美国等陆续发现。1987年病原菌被鉴定为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性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 actinidiae。1984年以前,我国没有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分布,1985年最早发现于湖南东山峰农场,并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蔓延到我国多数猕猴桃栽培区域。该病来势凶猛,常常大规模暴发,导致大面积毁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威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1996年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2013年被列为“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1,2]。

2 病原

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yringaepv. actinidiae), G-,该病菌是对高温适应性差的细菌。在气温5℃时下可以繁殖,15~25℃是生育最适宜温度,在感病后7d即可见明显病症。30℃短时间也可繁殖,但经过39h即死亡。感染病菌叶片在5℃可以发病,能分离出黄色伞形耐低温型病原菌,15℃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30℃以上则不发病,在猕猴桃树体溢出液中该菌生长旺盛[3,4]。

溃疡病病菌目前发现有PSA-J,PSA-K,PSA-V和PSA-LV 4种株型,但2015、2016年最新报道认为PSA-LV不属于溃疡菌株,溃疡病只有3种株型。其中只有PSA-V是造成溃疡病的主要病菌,引起植株死亡,果园绝产,其他株系仅在叶子上引起病斑,对猕猴桃植株影响很小。

3 危害症状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主要为害猕猴桃的新梢、枝蔓、 叶片和花蕾,以为害1~2年生枝梢为主, 一般不为害根和果实。发病初期在罹病叶上形成褪绿小点,后形成2~3mm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水渍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为水渍状大型病斑,其边缘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也有许多病斑不产生晕圈。数个病斑愈合时,主脉间全呈暗褐色,有时叶片向里或向外翻卷。细弱的小枝条发病时,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久变为暗褐色,并产生纵向线状龟裂,病症向不断伸长的新梢和茎部扩展,很快使整个新梢成暗褐色而萎蔫枯死。花蕾受害,不能张开,蕾外侧变成褐色,严重时脱落;花瓣变成褐色,不开放,即使开花,花朵形状也不完全。主干受害病部产生纵向线状龟裂,溢出水滴状白色混浊菌脓,后逐渐变粘稠,呈黄白色和淡褐色,不久皮层坏死呈红色或暗红色,也有直接自树皮溢出并混有暗红色汁液。病部组织下陷呈溃疡状,上部枝条萎蔫死亡。随着病原细菌在皮层中的移动,溢出菌脓范围不断向枝的顶端和基部扩展,严重时造成整株枯死[5]。

4 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通过伤口、皮孔、叶痕侵入枝干的薄壁细胞组织,在这些组织中繁殖并产生胞外多糖,被侵染的组织坏死,形成溃疡斑。溃疡与健康组织间界线明显,病部下陷、变色、开裂,并分泌大量菌脓。

一般于1月中、下旬在芽眼周围、叶痕、皮孔、枝干伤口及表面侵染发病。2月上、中旬以后病情急剧发展,尤其在发育不成熟的夏秋梢上更加严重,菌脓溢出量以从新梢顶端迅速伸长期开始到4月为止的这段时间内最多,5月中下旬极少溢出。罹病枝条和树干溢出的菌脓是枝、叶、花和春梢的初侵染源,叶片病斑和未成熟枝条病部在雨期、雨后和早晨高湿时溢出的菌脓是再侵染源。7月下旬见不到新发病的枝叶。9~10月寄主均可产生暗褐色愈伤组织,11月以后接种则产生红褐色或暗绿色水渍状病变,并有白色菌脓溢出。病原菌在病组织、土壤表层和野生猕猴桃上越冬[6]。

5 综合防治

猕猴桃品种不同对溃疡病抗性不同,一般来讲,软枣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如海沃德)抗性高,中华猕猴桃(红阳、金果)抗性弱。病菌侵入方式不同:①直接侵入;②自然孔口如气孔、皮孔等,这和品种有密切关系;③伤口侵入,如冷害、剪口等。一切减少伤口的措施都能减缓溃疡的发生,如剪口消毒、叶痕伤口采果后喷药。此外,能促进伤口早日愈合的措施也能起到相应作用,如早剪伤口愈合早。病害传播方式使溃疡病受天气影响很大,一般冬季低温、春季雨水多,溃疡病发生几率增大,应更加引起注意[7,8]。

溃疡病的防治要根据病菌的传播方式和侵入特点进行综合防治。病原菌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以下4种:①气流传播。此为自然因素,有的建防风林,减少气流传播;②雨水传播。意味着雨水多的年份,侵染重,建避雨棚有一定的效果;③生物介体。昆虫造成的伤口,和昆虫本身可以传播溃疡,消灭田间害虫;④人为因素。从溃疡园区来的人禁止当天进入园区,换洗衣物 鞋子等进入园区,新建园砧木和嫁接时尤为注意,及时消毒,减少外来溃疡侵入。

猕猴桃园区的建设时间也是影响溃疡病防治方法的重要因素,需根据园区内植株的生长时间采取不同措施:

5.1新建园

5.1.1加强检疫进行砧木、接穗消毒,确保苗木清洁,减少溃疡病侵入几率。进行新品种嫁接时,首先考虑抗溃疡病能力。

5.1.2嫁接工具用75%酒精消毒,防治通过嫁接口传染。

5.1.3消毒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园区时,对溃疡病发生区访客做好消毒措施,尤其是车辆和鞋子;参观溃疡发生区果园后,建议换洗衣物第二天进入果园,防止将病原菌带入果园。

5.2成株园

5.2.1加强病原鉴定尤其是对未发现溃疡症状的园子。

5.2.2每周进行症状观察对发现疑似症状的植株,如果全园发生率数量低于1%,可直接挖出销毁。如果数量多,需进行防治,可用刀刮除发病部位,立即涂抹硫酸链霉素(每处理一株,刀具需消毒。)

5.2.3用铜制剂进行全园消毒注意将药剂打到位,使药剂覆盖全株枝干,不留死角。铜制剂可选用波尔多液、可杀得、喹啉铜、噻菌铜等。

5.2.4加强检疫进出果园人员最好酒精消毒,有条件可进行车辆消毒。

5.2.5减少伤口进行农事操作时,尽力减少伤口,减少病菌侵入几率。

5.2.6提倡早剪采取杀菌剂或激素促进剪口愈合,同时进行果枝剪消毒,防治病菌通过枝剪传播。修剪后清园,将枝条移出果园,焚烧或掩埋。

5.2.7抓住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采果后防治1次,修剪后防治1次,萌芽前防治1次;其余防治时期根据园区情况进行防治。

[1]李瑶,承河元,钱子华,等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 19(2):139-143.

[2]李黎,钟彩虹,李大卫,等.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2(5):124-133.

[3]张国伟, 冯建海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现状及防治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5, 43(16):80-81,95.

[4]胡荣平,叶慧丽,夏先全,等.四川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 四川农业科技,2016(1):30-31.

[5]朱海云,安超,李勃,等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3(4):142-145,153.

[6]潘玉贤,郭冬鸿.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5 (11):76.

[7]张锋,陈志杰,张淑莲,等.猕猴桃溃疡病药剂防治措施[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5, 33(3):76.

[8]吴延军.新西兰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现状及分析[J].世界农业,2012(4):61-65.

2016-7-11

陈兴涛(1987-),男,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E-mail:chenxtao2006@163.com。*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溃疡病细菌性猕猴桃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冬季溃疡病高发 防治须加强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提取猕猴桃的DNA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摘猕猴桃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