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研究概述

2016-04-05 13:01王莉莉唐伟静朱晓琳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鹌鹑狂犬病

韩 红,王莉莉,唐伟静,朱晓琳,于 江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狂犬病研究概述

韩 红1,2,王莉莉1,2,唐伟静1,2,朱晓琳1,2,于 江1,2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狂犬病疫情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了解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对狂犬病疫情的监测和控制都有着重要意义。

狂犬病;流行情况;概述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狂犬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此外,还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1]。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对狂犬病疫情的监测和控制都有着重要意义。

1 我国狂犬病的流行状况

狂犬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传染病,每年有3~5万人死于狂犬病。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我国是受狂犬病威胁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狂犬病的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在20世纪80年代,狂犬病在我国流行最为严重,90年代中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0年后,狂犬病疫情又呈现了明显的持续上升的趋势。2004~2006年,全国报告狂犬病病例死亡人数为8403例,占同期各种传染病死亡数的30.1%,高居其他种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之首。截至2007 年10月底,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717例,比2006年同期上升了2.41%[2]。狂犬病发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认为夏季和秋季较常见。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员对狂犬病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但以男性、儿童、学生、农民为重点人群。

2 地理分布

1980~2004年的全国疫情监测表明,除青海无狂犬病病例报告外,全国其他各省市均有病例报告,但各地发病数差异较大。过去25年间发生的病例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北、安徽、山东、河南、江苏、河北、福建、云南、辽宁等省份。25年间15个省份的累计发病数均在1 000例以上,发病数约占全国发病总数的94%。湖南、广东、四川、广西四省区每省的发病数超过了8000例,西北地区狂犬病的发病率很低,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省份有时全年无病例或只有几个病例发生;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介于两地区之间。另外,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发病率也相对较低。虽然四川、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在1980~1995年间发病率较高,但1996年以后发病率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湖南、广西、江西、广东、江苏、贵州、湖北、安徽等省的发病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或在经历1995~1998年的低发期后,疫情显著回升。

3 病原学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的狂犬病毒属,形态呈子弹状。狂犬病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基因组中91%的核苷酸参与编码结构蛋白。狂犬病毒有5种主要蛋白:糖蛋白、核蛋白、聚合酶、磷蛋白和膜蛋白,分别由G、N、L、NS、M基因编码[3]。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糖蛋白具有抗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的中和抗体,也与狂犬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核蛋白可作为检测的靶抗原,有助于临床诊断。狂犬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易被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等消毒剂灭活,加热100℃、2min可灭活。将病毒接种于乳鼠、地鼠的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均能增殖、传代。

4 宿主与传染源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但自然界中主要的易感动物是食肉类和翼手类哺乳动物。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犬狂犬病有效控制的地区,蝙蝠是狂犬病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及传染源。目前,在中国发现的宿主动物有犬、狼、狐狸、猪、猫、鼠等动物[4]。中国近年来报告的病例中约93%是由犬类咬伤导致发病的,6%为猫咬伤后发病。另外,也有被鼠咬伤致病的报告。各种动物在自然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将导致急性致死性疾病。外观健康的犬可能携带病毒,起传染源的作用,感染人类。

5 潜伏期及季节分布

人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4 d~3个月,但也可短至1周,或长达几年。被动物咬伤的部位、伤口的严重程度以及伤口感染病毒的量等因素影响着潜伏期的长短。咬伤部位在头面部、伤口严重且病毒侵入量大时,潜伏期往往较短。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认为狂犬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但相对而言夏季与秋季的发病数要高于其他季节。提示在夏季与秋季应加强狂犬病的防制,避免被动物伤害,若被动物伤害后应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

6 暴露后的处理

及时彻底清洗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与抗血清,能有效预防暴露后狂犬病的发生[2]。正确的方法是人被动物咬伤后,应及时就诊并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对伤口消毒处理后,按0、3、7、14、28 d 5针全程足量接种疫苗。伤情较重的病人需要局部和全身紧急接种抗狂犬病免疫血清,也有人认为对于伤情较重的病人,注射破伤风抗病毒血清很有必要。

7 临床表现

狂犬病发病后,一般持续2~4 d,病人头痛、恶心、低热、全身不适,对风、光、声等刺激敏感,喉头有紧缩感。伤口处有痛、痒、麻、蚁走等异样感觉。发病2~4 d后,病人表现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典型症状是饮水时咽喉部位发生痉挛,病人口渴但不敢饮水,甚至闻水声时喉头发生痉挛。发病5~6 d后,病人肌肉痉挛停止,出现弛缓性瘫痪,昏迷。最后,延髓中枢受损而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本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 d。

8 免疫预防[5]

8.1 增强防范意识,预防为主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且由于犬、猫类宠物与人类关系越来越密切,也增加了狂犬病感染及传播的机会。因此,为了有效控制狂犬病的疫情,要以预防工作为主,增强防范意识。除了各级部门应制定长效的狂犬病防制策略,建立完善的狂犬病监测系统,提高广大群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加强犬类等动物的管理之外,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护尤为重要。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是实施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接种。在狂犬病暴露后导致发病死亡的病例中,大多数人的伤口未处理或处理的不及时、不彻底,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或未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另有研究资料显示,对于狂犬病这种致死性疾病,开展对接触狂犬病病毒高危人群暴露前的免疫接种非常必要,使得预防工作更加主动。不仅可以保护尚未感染过狂犬病病毒的人群,而且可以预防感染后短潜伏期者早发病,减少暴露后接种疫苗的针次。

8.2 加强犬类动物的免疫接种 目前,狂犬病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除了暴露后处置不及时、不规范外,犬类等动物的免疫接种率低也是狂犬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犬类进行强制性免疫非常必要,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动物间免疫屏障,从而控制狂犬病病毒的感染及传播。然而,在免疫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即使及时、全程、足量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仍起不到保护作用的现象。说明选择高质量、高效价的狂犬病疫苗至关重要。我国目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主要是进口的维尔博疫苗和国产狂犬病纯化疫苗[1]。经研究证实,这两种疫苗接种2月后免疫效果基本相同,但进口的维尔博疫苗比国产疫苗的保护性抗体出现早、效价高,维持时间长。安全性上两种疫苗都比较高,但进口疫苗的副作用要比国产疫苗少、症状轻。不过,进口疫苗价格昂贵些,接种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疫苗。■

[1]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27-144.

[2] 张永振,肖东楼,孙玉辉,等.中国1984~200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4(10):883-886.

[3]张强,唐青,刘卫滨,等.狂犬病毒TaqMan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89-893.

[4] 李晓明,谢利辉,庞丽娟,等.1984~2004年株洲市人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2):344.

[5]舒采祥,荆其清,刘剑梅.溆浦县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116-1117.左右。近些年可见对鹌鹑大肠杆菌

病的数个报道,张丽华等[5]曾报道2月龄的鹌鹑发生大肠杆菌病,李忠显等[6]在33日龄的病死鹌鹑体内也分离到大肠杆菌,可见鹌鹑在各个阶段都易感染。

3.2 鹌鹑大肠杆菌病的敏感药物 近年来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报道越来越多,兰玲等[7]对新疆某地区采集到的鹌鹑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罗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先锋霉素对大肠杆菌无效;李沐森等[8]对吉林某地区50日龄鹌鹑肝脏内采集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本次药敏试验显示,供试菌株只对氨苄西林与卡那霉素产生耐药,对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用药依据。

3.3 用药建议 在鹌鹑的日常饲养中为了减少细菌耐药性,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鹌鹑场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了解耐药情况,采取联合用药、交叉用药、轮换用药的方式,增加药物的使用时限[9];(2)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小剂量的长期用药更易使细菌耐药,因此,应杜绝或尽量少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3)合理使用药物进行

The Research Summarization of Rabies

HAN Hong1,2,WANG Lili1,2,TANG Weijing1,2,et al.
(1.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dong Jinan 250100;2.Key Lab of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Breeding in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Jinan 250100,China)

Rabies is an important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s caused by the rabies virus,which mainly violat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Rabies epidemic is rising gradually overall in our country.Thu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rabie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abies epidemic.

Rabies;Epidemic;Summarization

S858.292.3

A

1001-8964(2016)04-0031-03

2016-01-10

韩红(1981-),女,山东滕州人,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研究。

E-mail:94743892@qq.com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鹌鹑狂犬病
鹌鹑与猎人
打败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毒株的特性及其疫苗研究
Kedrion公司和Kamada公司研发的Kedrab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我孵出鹌鹑宝宝啦
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gE、TK全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内文第133~144页)图版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鹌鹑街的秘密
鹌鹑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