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配合五苓散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4-05 14:59狄剑秋管峥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五苓散

杨 超, 狄剑秋, 王 珏, 管峥峰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 江苏 溧阳, 213300)



当归芍药散配合五苓散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超, 狄剑秋, 王珏, 管峥峰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 江苏 溧阳, 213300)

关键词:创伤性脑水肿; 当归芍药散; 五苓散

本研究采用当归芍药散联合五苓散治疗创伤性脑水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创伤性脑水肿住院患者41例,伤后经颅脑CT扫描证实为脑挫裂伤或合并颅内血肿,排除迟发性颅内血肿或颅内血肿不稳定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5~65岁;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2~71岁。2组患者疾病程度、年龄、性别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均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脱水药物用甘露醇0.5 g/kg,2~3 次/d,同时给予吸氧、胃黏膜保护、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伤后第2天,治疗组再加服当归芍药散和五苓散加减:当归9 g,芍药9 g,川芎6 g,猪苓、茯苓各12 g,白术12 g,泽泻20 g,桂枝8 g。水煎服,1剂/d,分2次服,昏迷不能口服者予胃管鼻饲。随症加减,郁而化热、五心烦热、烦躁者加栀子、牡丹皮;气虚乏力、年老体弱者加黄芪、薏苡仁;头痛甚者加蔓荆子以祛风止痛;头重昏蒙者加石菖蒲以醒脑开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攻下通便。

入院3、5 d内采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正确反映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通过第2、7、14、21天复查颅脑CT,观察脑水肿变化,评定GCS分数,定期复查电解质、肾功能等。

2结果

治疗组颅内压、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依次为(18.7±3.3) mmHg、(27.6±3.3) min、(306±59) min,对照组为(22.5±4.5) mmHg、(28.3±8.1) min、(242±48) min。2组颅内压和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第2、7、14、21天GCS分为依次为(9±1)、(11±2)、(13±2)、(14±1)分,对照组依次为(9±1)、(10±1)、(11±2)、(13±1)分。2组第14、21天GC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

3讨论

现代医学[1]认为,创伤性脑水肿是因过多的液体积聚在脑细胞内或细胞外间隙。其机制有血脑屏障的破坏,脑微循环障碍,脑细胞代谢障碍,神经细胞钙超载,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等。现代药理研究[2]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五苓散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水湿肿满病证的治疗,且疗效颇佳[3-6]。实验研究[7-9]表明五苓散具有保肾、降压、利尿等作用。

中医辨证认为水谷转化为津液,津液流于脉中则为血,血与水皆属阴分,因此血与水不但同出一源,且同行;津与血不能正常运行,停滞或不循常道,就会形成病理产物,即水湿痰饮和瘀血而致病。水湿痰饮瘀均能阻碍气机的通畅。若瘀血致气机失畅,不能正常运行津液,可使津聚而成水湿痰饮;同样,水湿痰饮也可导致瘀血的形成血瘀即水停,血不利则为水,故血水并治,则瘀去水行,病乃痊愈。颅脑外伤后脑水肿属中医脑损伤“脑肿”范畴,病位在脑,病性属实,病机为外伤跌扑后,瘀血阻于脑络,水湿停滞,气机阻塞,闭塞清窍,神明失用。血瘀是根本病因,水疾则是病理产物,水痰为害可进一步阻碍气机,闭塞清窍,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故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第一要义,辅以治疗痰浊水湿。作者选用当归芍药散配合五苓散治疗创伤性脑水肿,方中当归养肝血、行

血中之滞;白芍柔肝而抑肝木之亢;川芎活血、开瘀结,为血中气药;三药合用具有养血活血,祛瘀通络,疏理肝气,通调水道的功效。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及桂枝按3∶5∶3∶3∶2比例组成,此药量比例[10]被证实是五苓散发挥药效值的最高比例。茯苓、泽泻、猪苓均味淡,可渗利小便;白术、茯苓合用能健脾除湿,促进水湿运化,消已停之水;辅以桂枝温阳、化气、利水。两方合用可血水并治,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酌加利水燥湿、化痰逐饮之品,使水道得通而经脉顺畅,从而有助于瘀祛血行。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1-62.

[2]张启春, 王秋娟, 寇俊萍, 等.当归芍药散防治老年期痴呆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5, 11(5): 55-56.

[3]金汝真, 余仁欢.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体会[J].北京中医药, 2011, 30(5): 366-367.

[4]李凯, 段逸群, 陈柳青, 等.五苓散加减治疗伴有水肿症状的皮肤病4例[J].中国皮肤疾病学杂志, 2013, 27(3): 302-303, 314.

[5]石鹏.五苓散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4): 3705-3706.

[6]温桂荣.五苓散治疗杂病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1): 138-140.

[7]向丽华, 张治国, 王震, 等.五苓散对腹泻模型大鼠体重及血清、尿渗透压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 18(6): 626-628.

[8]郑慧敏, 曹先德, 海青山, 等.五苓散对家兔离体输尿管平滑肌作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 2011, 28(2): 152-153.

[9]丁晓琴, 潘颖, 王星, 等.五苓散对高尿酸血症小鼠降尿酸及肾保护机制的研究(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 2013, 11(3): 214-221.

[10]王位庆.经方象数规律刍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1): 105-106.

收稿日期:2016-02-01

中图分类号:R 7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3-146-01

DOI:10.7619/jcmp.201613052

猜你喜欢
五苓散
经方五苓散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国医大师唐祖宣应用五苓散经验
五苓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分析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五苓散治盗汗
桃红四物汤及五苓散对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愈合的影响分析
五苓散对颅脑外伤后脑积水预防与控制的治疗研究
茵陈五苓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从五苓散方证辨析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