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相关危险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6-04-05 02:16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750002潘新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心源性脑损伤脑出血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750002)潘新福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目前人类健康中最主要的危险致死因素,防治方法日趋不足,在脑血管意外中危险性最高的脑梗死占85%~90%,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收效甚微,积极探索和发现有效的防治方法,积极救治急性脑梗死患者是许多数医生和研究者探讨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在2011年7月~2015年4月,在本院脑卒中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患者选择标准为:①临床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诊断标准;②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③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体征在7天以内;④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系初发脑梗死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发病前后使用过激素、免疫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这;②排除因动脉炎发病导致的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为39~87岁(平均年龄64.76岁)。脑出血患者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资料显示确诊为颅内出血,幷出现脑出血伴随症状和体征者。脑出血患者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在39~87岁(平均年龄64.76岁)。对照组是神经外科住院的颅脑外伤和颅脑肿瘤患者,患者选择标准是:经颅脑CT或MRI的影像资料或增强的影像资料显示阳性结果,并且伴随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者。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在25~82岁(平均年龄53.67岁)。

1.2 分组 按照TOAST脑梗死分型亚型分类标准;分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腔隙性、隐源型和不明原因)急性脑梗死。纳入标准:(1)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组;①有一个或多个心源性高危性因素;②血管彩超显示无动脉粥样硬化表现;③经颅脑MRI资料显示脑梗死病灶或出血灶;④检测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阳性。(2)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组;①无心源性高危性因素;②血管彩超显示有动脉硬化表现或不稳定硬化斑块形成;③经颅脑MRI资料显示脑梗死病灶或出血灶;④检测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阴性。本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13例脑出血患者中;心源性脑出血患者5例,非心源性脑出血患者8例。

1.3 血清检测 患者入院后在24小时内的第一个早晨空腹采血送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使用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cobas e 602检测仪检测,使用配套的原装试剂,阳性结果为≥450ng/ml。超敏肌钙蛋白T,采用日本东芝公司cobas e 411免疫发光检测仪及配套检测试剂,阳性结果为≥24.9pg/ml。凝血项目中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采用日本sysymex CS-5100血凝检测仪及配套的试剂,纤维蛋白原定量的阳性结果为≥4.00Lg/L;D-二聚体定量阳性为≥0.550mg/L。

1.4 检测结果 检测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血清检测内容:对患者血清中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5项指标予以检测。经过比较心源性急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5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阳性率,发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心源性脑出血与非心源性脑出血患者的5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源性脑损伤与非心源性脑损伤患者5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除同型半胱氨酸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卡方值0.172,(P>0.05),其余4项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种检测项目结果阳性率在对照组与检测组之间比较各有不同,超敏肌钙蛋白T在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卡方值为37.812,P<0.000和卡方值为6.222,P<0.045,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超敏肌钙蛋白T在非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卡方值为47.157,P<0.000和卡方值为15.609,P<0.000,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数据为卡方值为1.999,P值0.368和卡方值为0.280,P值0.869;与脑梗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脑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非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卡方值为2.864,P值0.239和卡方值为1.200,P值0.549;与脑梗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脑出血组差异不明显。纤维蛋白原在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数据为卡方值为0.117,P值为0.943和卡方值为为0.268,P值为0.874;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纤维蛋白原在非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卡方值为0.287,P值0.866和卡方值为2.084,P值0.353;与脑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脑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D二聚体在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数据为卡方值为1.547,P值0.461和卡方值为0.275,P值0.871;与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与脑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D二聚体在非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数据为卡方值为1.588,P值0.452和卡方值为0.068,P值0.967;与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与脑出血组无显著性差异。同型半胱氨酸在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数据为卡方值为0.099,P值0.952和卡方值为0.000,P值为1.000;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同型半胱氨酸在非心源性脑损伤对照组与急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比较数据为卡方值为0.190,P值0.909和卡方值为0.258,P值0.879,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

在脑血管意外的病例中,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急性脑梗死所占比例为28/96(29.2%),其病死率较高为9/28(32.1%);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所占比例为55/96(57.3%),其病死率仅为4/55(7.3%),两者比较(Fisher值0.028),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脑出血组因收集到病例数太少,心源性脑出血与非心源性脑出血两者比较(Fisher值0.524),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神经外科的心源性脑损伤与非心源性脑损伤两者比较(Fisher值0.415),有显著性差异。在对照组心源性脑损伤的死亡率与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比较卡方值5.958,P值为0.051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心源性脑损伤与心源性脑出血组的死亡率比较卡方值1.128,P值0.569,无显著性差异。在对照组非心源性脑损伤的死亡率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的死亡率和非心源性脑出血组的死亡率比较卡方值7.734,P值0.021和卡方值2.461,P值0.292;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中,部分患者血浆中与心肌和脑分泌的相关的标志物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检测值和超敏肌钙蛋白T的检测值是升高的,且两种物质检测结果经连续跟踪检测显示异常升高时预示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治疗结果转归比相关联,D-二聚体的检测值出现异常升高时预示着病人病情转归不良,也是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观察应用价值的指标;纤维蛋白原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值在部分病人中是异常的,但与病人病情的转归关联性不强。本组脑出血患者与五项指标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收集到的数据少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差异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猜你喜欢
心源性脑损伤脑出血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勘 误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