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探讨

2016-04-06 06:29魏格玲
陕西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髓海脑髓肾虚

魏格玲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宝鸡 721000)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探讨

魏格玲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宝鸡 721000)

摘要以肾虚血瘀理论为依据,探讨补肾活血法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从肾虚和血瘀是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机出发,认为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理中,肾虚和血瘀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肾虚可以导致血瘀,血瘀又能加重肾虚,故探讨在肾虚血瘀理论的指导下以补肾活血为治则。

主题词脑动脉疾病/中医药疗法肾虚血瘀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种以头晕、头重、肢体麻木,多伴有高血压或者眼底动脉粥样硬化,但无神经系统局灶性定位体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血流动力学检查提示脑血流低下,CT、MRI等影象学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器质性脑部病变。椎-基底动脉、血压改变、颅内动脉狭窄与血管痉挛等,引起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异常,进而导致微循环血液瘀滞,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目前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作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它能够检测颅内动脉血流状态。研究显示: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可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1]。研究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学无此名,但对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失眠、头痛、耳鸣等症候有着比较全面的阐述[2]。中医将本病归于“眩晕”、“失眠”、“头痛”、“呆病”、“健忘”等范畴。中医学采用辨证论治的思想,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此病的发生多由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运血无力,脾之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瘀阻于脑脉,气血不相顺接,神机失用;或湿夹风扰动肝,风痰瘀血上犯脑窍;或痰瘀日久,酿生浊毒,损伤脑络,神机失用。

1中医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病因病机的分析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及年老体虚,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人体阴阳失调、肝阳上亢,脑窍失养等是本病主要病理改变。《黄帝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病机有肝阳上亢、瘀血阻窍、肝肾亏虚、脑髓失养[3]。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也可见虚实夹杂,虚证为气、血、阴、阳亏虚,实证为风邪、痰湿、瘀血,其病程较长,久病致瘀;或气血停,痰瘀阻络,清阳不升而致头昏[4]。王育勤[5]辨本病证,认为其属于痰浊上蒙证,症见头晕、头重、失眠、耳鸣,伴见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恶心、纳呆,舌苔腻,边有齿痕,脉滑等。当出现虚实夹杂证时,既可见头晕、头胀等阳亢的表现,又可见健忘、耳鸣等肾虚的表现,有时还可见舌质黯红之瘀血表现。中医学并无慢性脑供血不足病名,但对脑循环障碍导致头重、眩晕、失眠、耳鸣等症状,有理论与治疗经验的记载,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由平素气血亏虚,或饮食失常,或劳逸过度,或长期的活血化瘀药物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经脉脑络,导致清窍闭阻,虚风内动,常表现为头重、眩晕、头痛、失眠、耳鸣、乏力、纳差、肢体麻木,舌淡或兼暗等气虚血瘀的表现。

2肾虚血瘀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理论依据2.1肾虚和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关系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位虽然在脑,但是肾主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脑、故肾为生髓之官,脑为聚髓之海,因此,肾气之强健、肾精之充盈,与脑髓健旺有密切关系,此即叶子雨《伏气解》所言:“脑髓即由肾气从督上滋”,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曰: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说明小儿因肾气不足、老年因肝肾亏损而导致脑髓失充,所以肾虚是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机之一。中医认为,人的“灵机记忆在于脑”,而“脑为髓海”。髓由精生,肾为藏精之脏,肾中精气充盈,则髓生化有源,髓海得养则头脑清爽,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肾精不足,则髓海失养,“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髓海空则头重”,故补肾填精,则髓生化有源,濡养脑络,促进脑的功能活动。《黄帝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肾之阴亏虚,精血亏耗,导致水不涵木,肝失所养则肝阳亢盛,阴阳平衡失调,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失职。《本草经疏》记载了,肉苁蓉为补精血、滋肾阴之要药,杜仲、枸杞子及何首乌等亦为补肾要药,均可补肾阴。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麻、钩藤、川芎、益母草等均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川芎与益母草又有抗血小板形成、降低血黏度,均有利于提高脑供血功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状态。

2.2血瘀和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关系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出现眩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之证,气血是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脑为元神之府,脑神需要气血的濡养下才能神机正常活动,《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曰: “血气者,人之神。”《医林改错》中曰: “灵性记忆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如果气血运行不畅,血瘀滞于脑脉,气血不能濡养脑髓,致髓海空虚,而出现头晕、头痛、健忘、失眠等症状。

3肾虚血瘀是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病因病机,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张大宁教授于1978 年首先提出了“肾虚血瘀论”,并逐步深入对肾虚血瘀的研究,发现其涉及到了多个病种和学科。李积敏教授从“血瘀”、“肾虚”病因病机来研究中医妇科疑难病的病机规律,认为 “肾虚血瘀”病机理论不仅是妇科疑难病的病机规律,还应推广到其他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肾虚与血瘀常常互为因果,肾气虚则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瘀;津血有灌溉、濡养周身的作用,肾精的充盈需要靠血液的滋养,因此血瘀时,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使脏腑不能得到滋养从而加重了肾虚。肾虚与血瘀不是孤立存在的致病因素,肾虚必兼有血瘀,反之血瘀又从多方面加重肾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虚者更虚,瘀者更瘀,在临床治疗当中应注重补肾与活血兼顾,补肾以充养脑髓达到健脑,又可使元气充盛,以推动血行,有利于推动各个脏腑功能活动,而活血既能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使各个脏器得以充分濡养,使功能恢复正常活动,又能改善脑窍供血,以达到脑聪神健的目的。

4以肾虚血瘀理论为病机基础,以补肾活血法为治则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补肾活血法是在肾虚血瘀病机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新思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笔者的导师贾妮教授也认为肾虚血瘀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病机,在通过观察对比9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浆中特异性标志物:NO、ET-1、FIB、t-PA、PAI-1治疗前后的变化,总结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运用补肾活血的方法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并自拟方“养脑通络汤”,组方为:丹参20g,生地、天麻、肉苁蓉、女贞子、山萸肉各15g,巴戟天5g,水蛭6g。方药分析:君药:生地、肉苁蓉、巴戟天,生地滋补肝肾之阴、肉苁蓉、巴戟天滋肾填精以充脑髓,同时补肾阳;臣药:女贞子、山萸肉、丹参,女贞子、山萸肉滋补肝肾之阴、意取阴中求阳,丹参活血通络;佐药:天麻祛风定眩以制上亢之虚阳;使药:水蛭通行经络。综观全方从补肾活血的角度出发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确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鱼丽萍,孔维,赵锦华,等. 慢性脑供血不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 临床荟萃,2011,26(2):117-120.

[2]汶医宁,路亚娥. 自拟定眩十二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60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3):25-27.

[3]张红玲. 化瘀通脉方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4]杨琳.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3):22-23.

[5]高福芬. 老年人眩晕综合征的病因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473-477.

(收稿2016-04-04;修回2016-04-23)

【中图分类号】R7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8.058

猜你喜欢
髓海脑髓肾虚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透视“肾虚综合征”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妇科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