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将给艺术品市场带来哪些机会?

2016-04-06 03:47冯善书
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 2016年2期
关键词:收藏者艺术品供给

文/冯善书

供给侧改革将给艺术品市场带来哪些机会?

文/冯善书

由于过去十多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体量增长过快,吸纳了太多的投机资本,无形中制造了严重的价格泡沫。随着近两年的行业大调整,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库存量急剧上升,倒逼市场全面“去泡沫化”开始,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从供给侧改革着手,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品市场。

3月15日,由文化部发布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新修订)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艺术品市场管理新政唱响了前奏。

实际上,在这一轮新政启动的一个月前,笔者已经在多篇专栏文章里提到,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正在翘首等待一场供给侧改革。新法的出台,正应和了笔者对这个方兴未艾的行业的一些趋势性判断:“价值重估、行业洗牌、利益重组”将成为中国艺术品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的关键词。新法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以刚性的规则体系来重建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收藏者的合法权益。新政的揭幕,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即将开始的供给侧改革铺下了一块坚实而有力的基石。

白庚延/长河旭日图

艺术品市场为何也要谈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意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上游的生产者和中游的经营者通过市场

流通渠道提供给下游消费者商品的结构,与消费者实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错位。因而,那些违反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供给,也就成了无效供给,必然会受到理性消费者的抵制。此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和上游资源的浪费。

与其它产业一样,中国的艺术品产业在过去两年来,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调整。虽然从长远的大趋势来看,这个行业还潜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市场仍处于量价齐跌、下行探底的过程。在权威专家和资深行业人士都无法预测到整个市场的行情何时能够触底反弹的时候,处在这个产业上游的艺术家和经营者,无疑就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崔如琢/苍莽图

在北上广等全国一线城市,很多拍卖行在过去一年纷纷推迟、压缩或取消原计划举办的拍卖场次。对于中国艺术品行业近两年的大调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健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这一轮深度调整属于经历过一轮资产重估后的正常周期性调整,是估值中枢下调的过程。

对马健的分析,笔者深有同感。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泡沫,从近几年公布的胡润艺术榜来看便一目了然—被资本炒作到几千万、上亿元的在世艺术家作品,在过去两三年可以说比比皆是。在这些泡沫的背后,如影随形的正是充斥整个行业一、二级市场的虚假交易现象。这些子虚乌有的交易,实乃当前整个市场无效供给中的主体。

除了虚假交易以外,这个行业还长期盛行着一股价格浮夸风:有些艺术家,在作品市场尚未培育成熟之前,就算为了面子,也要把价格标上去,别人标2万,他就标3万,别人标20万,他就标30万,就算长年没有收藏者买账,也要试图在媒体宣传上把同行比下去。

价格浮夸只是艺术家自己骗自己,另有些艺术家,为了攫取市场暴利,甚至以弄虚作假的行为来促进市场交易,直接损害收藏者的利益:一种是利用高科技等手段仿制名家作品,并与媒体、拍卖行和评论家联合做局、隐瞒真相,伪造、变造艺术品来源证明、艺术品鉴定评估文件以及其他交易凭证,把赝品当成真品卖给不知情的买家;另一种是为了托高自己作品的市场价格,不惜为自己编造子虚乌有的职称和头衔,甚至打着创新的旗号鼓捣出一些荒谬怪诞的艺术风格来欺骗不懂行的买家,把一些粗制滥造、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作品卖给收藏者,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攫取非法利益。

赝品和盲目复制的低艺术含量的作品,也在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市场上流通的所谓艺术品,大部分都没有收藏价值,而假货则一文不值。

从供给侧来说,这些都属于无效供给。因为它们根本无法满足买家的实际需求。除非收藏者上当受骗,否则他们根本不可能掏钱去买这样的东西。

这类作品泛滥成灾,从微观层面来说,损害收藏者和投资者利益,从宏观层面来说,则是扰乱市场秩序、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市场在进入周期性调整后,整个行业处在去泡沫的过程中,原来被高估的艺术品资产必然会出现大面积的价格缩水,而更多的本身不具有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的作品,则会在市场上大量滞销。

因而,整个行业要想尽快走出周期性调整的阴霾,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在供给端对流入市场的艺术商品进行结构性调整,对照需求端的审美标准和真实愿望重组资源配置,为市场注入新的供给。

范曾/老子出关图

改革将带来哪些机会?

在艺术品行业推动供给侧改革,短期来看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去库存,长期来看则会给这个行业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会。

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等第三方机构经常提到,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艺术品市场,纯艺术品的市场规模甚至一度超越美国,登顶全球。艺术品经营圈有句口头禅,说艺术品已经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工具。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目前,资本圈认同的主流投资工具,除了股票和房地产之外,还包括基金、外汇、黄金和期货等,任何一种的市场规模,拎个零头出来都会压得艺术品喘不过气来。

在主流的投资工具面前,艺术品顶多只能说是一个小众投资品,远远还没有进入主流,就连国内的邮币卡电子盘的规模也比不过。不过,话说回来。市场虽然盘子小,未来发展潜力却很大。这主要是因为,艺术品还有着其它任何投资工具都不具有的优势—除了用来投资之外,还可以用来装饰、摆设、展览、交流和欣赏。通俗来讲,就是在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和增值的功能以外,还可以让人们获得精神层面上的快乐和享受。因而,艺术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兼具投资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特殊投资品。

吴冠中/旭日

文化部曾经在《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作过一个测算,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存在超过3万亿元的消费缺口。这意味着,只要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艺术品有望在现有基础上把市场的规模扩大好几倍。

有艺术家或经营者可能会问,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抓住面前这个机会,把市场蛋糕做大呢?

笔者认为,在艺术品行业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一条很好的思路。

前面已经讲到,目前整个艺术品市场充斥的赝品和低艺术含量的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无效的供给而受到收藏者的唾弃。处在上游的艺术生产者和经营者,就必须想办法逐步淘汰这些过剩的“产能”,用新的供给把这些流通在市场上的无效供给置换出来,在满足收藏者的实际需求的同时,去引导和创造更多新的需求。艺术家把宝贵的时间配置到制作假冒伪劣的艺术品上面去,实际是一种浪费。因而,从整个行业来说,应该尽早把这些资源要素从“过剩产能”里边释放出来,去做更多真正对行业和收藏者有价值的事。

市场交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发生在参与者之间的一种资源互换。没有人会用真金白银去买一堆垃圾回来。要想让收藏者和投资者高高兴兴地掏更多的钱,艺术家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创作出真正能够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同时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作为经营者,除了应该诚信守法经营、提升市场信息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之外,还应该扮演和做好艺术家和收藏者相互沟通的桥梁角色,让两方的利益需求能够在不断磨合中找到相互匹配的可能和方式,同时推动商业标准与学术标准的融合。只有在一种和谐而健康的供求关系里,这个市场才会吸引更多的买家进入,从而把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

值得关注的是,在艺术品市场管理新政正式实施前,一些行业有识之士早已看到国内艺术品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行业信用资源的需求,通过大力推动以艺术品鉴证备案为核心的作品保真和溯源体系建设和以市场交易大数据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标准体系建设,来提升整个行业自我规范、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改变现有的行业生态。可以预见的是,借着这股东风,艺术品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将转入加速前进的快车道。

冷军/少女

齐白石/ 叶隐闻声 花卉草虫册

猜你喜欢
收藏者艺术品供给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月光的收藏者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古玉的传统方法与科学技术鉴定的优劣势比较
《伊犁河流域厄鲁特人民间所藏托忒文文献汇集》古籍收藏者索引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