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及发展对策

2016-04-07 04:50邓晓娟
四川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境效益工程项目评价

邓晓娟

(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浅谈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及发展对策

邓晓娟

(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近年来,全民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建筑业倡导的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等就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及宏观、微观定位。其次,对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简况做了一个说明。详细阐述了项目后评价的意义,从后评价在我国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项目后评价的原则和特点,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文章着眼实际着重阐述了项目后评价中的环境效益后评价。最后,对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工程项目后评价;工程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当中,我国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建筑业内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下,同时得到良好的社会及环境效益和影响是目前应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并进行后评价,找出项目的成功之处及失败教训,将总结运用到相关理论体系中,为后续新建项目的决策、实施、管理作出贡献。

1 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1.1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对项目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影响以及可持续性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检查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预期规划分析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指标是否达到,影响是否在预期范围及可控范围之内。 即通过衡量和分析项目的实际情况及与预测情况的差距,确定有关项目的决策、实施、管理相关的预测和判断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利用总结工程建设项目的经验教训,同时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及投资者,为今后改进项目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被评项目在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以及改进,从而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1.2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定位

从宏观方面来看,项目后评价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必要任务;是投资体制改革进程的必然结果;从微观方面来看,项目后评价则是项目周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国内外工程项目后评价现状

2.1国外项目后评价

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几乎与项目前评价同时产生,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主要为了适应当时罗斯福政府对重大社会计划项目管理的需要,作为监督政府“新政”政策性投资的手段。20世纪的60年代中,美国制定的“向贫困宣战”的计划,新建了大批大型公益项目。大量的国家预算资金被投入到了建设中。国会和公众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影响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因此在计划实施的同时进行了以投资建设项目效益评价为核心的后评价,促进了项目后评价的发展。20世纪的70年代中期,在很多国家与世界银行之间进行的双边或者多边援助活动的资助中,后评价被广泛地使用。在国外发达国家中,后评价已经成为了政府进行决策计划的制定以及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项目后评价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1]。

2.2国内项目后评价

我国后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原国家计委首先提出开展后评价工作,并选择部分项目作为试点,同时委托人大开展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的研究。1994年和1995年国家开发银行正式成立后评价局,开展了数百个项目的后评价,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了后评价的要求和作用,2005年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2008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许多中央大型企业都设立了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兼职和专职机构,并且已经或正在编制自己行业或企业具体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3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及特点

(1)独立性。项目后评价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及独立性,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则,是结果公正客观的重要保障,标志着后评价的合法性。后评价只能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即就事论事。其不应受项目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和前评估人员的干扰。公正性和独立性应贯穿后评价的全过程,即从后评价项目的选定、计划的编制、任务的委托、评价者的组成到评价过程和结束报告。

(2)可信性。项目后评价的可信性取决于其独立性;资料信息来源的实用性、可执行性、真实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方法使用的科学、正确、严密、规范以及后评价人员的专业程度及经验。可信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同时反映出被评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之处[1]。

(3)一致性。即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必须与被评对象的社会发展一致或相符。在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后评价时需进行横向比较,或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水平作纵向比较,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差距和变化。这也是为了保证项目后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保证其适应社会发展的改变[2]。

(4)实用性。项目后评价是以项目实际情况为基础而进行的评价,对项目实施、运营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使后评价后果对决策能产生实际意义和作用,后评价报告必须具有可行性,也就是实用性。因此,项目后评价报告需重点明确,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避免过多专业术语,力求简洁、常见易懂,使参考价值最大化。

(5)透明性。后评价报告受众人群大部分为群众,往往需要引起公众的关注,这样才能借助公众的平台反馈更多的信息到相关部门,从而达到有效监督国家投资决策活动的作用。所以保证其透明性也是一重要原则。扩散越广,反馈越多,能反应出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相应增多,能够为今后项目提供更多借鉴作用。

(6)反馈性。项目后评价的反馈性是评价体系一个关键的点。后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决策部门,作为新项目的立项、评估等的基础及调整投资规划及决策管理的依据。只有形成良好的反馈体系,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后评价机制,才能进行成功的项目后评价。

4 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

项目的环境效益后评价,也是基于项目预期情况与实际情况的比较进行的,应对照项目立项的环评报告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重新审查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以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等都充分说明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并且建筑业积极响应,号召发展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实行绿色施工、节能评估等,也充分展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相关环境评价和保护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有效减少环境的破坏程度和污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

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要在审查已经实施的环境评价报告和评价环境现状的同时对未来也进行预测,并且判断项目在以后运营维护的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包括以下几点:

(1)环境污染控制。任何建筑施工现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污染源的开始。近年来的调查也显示,建筑扬尘是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房地产的开发以及城市道路扩展等都使得建筑扬尘成为城市扬尘的主流。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中对于环境污染控制则主要包括对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两个主要方面的检查和评价。是否运用了合理科学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技术,按照市场运行机制,配合污染控制政策,使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建筑粉尘、建筑垃圾、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是否都达到合格标准。项目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装置等是否都在经济和环保效益方面具有合理性,项目的环保监测管理是否有效。

(2)对周边地区环境造成的影响。项目的三废排放以及项目中所产生的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大的若干污染物,要分析其能否与当地背景环境能有一个恰当的关系管理,项目类型是否符合周边地区的背景和需要,是否会因为造成的环境影响而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等。

(3)项目的环境管理。对项目的环境管理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包括对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环境的监测管理、环保设备及仪表仪器的管理、项目环保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建立、环保技术的实行和管理、人员意识的培训、环境评价报告的审理等内容。基于这些内容,项目的环境效益后评价要重点分析随着项目时间轴的移动,项目进程的推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评价时应考虑到项目所处的区域背景、环境条件,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应合理选择适当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可信性和实用性。

(4)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包括对水资源、太阳能源、风能、土地、森林资源、动植物等自然界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进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保护和再生。重点是节约能源、水资源、土地利用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对于项目使用的相关资源利用与保护技术、创新思维、建造模式等进行评价,为新项目的诞生提出更环保的建议。例如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猛,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绿色建筑迎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绿色施工也被积极号召。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可以对被评项目关于绿色施工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评估,比如水循环系统、太阳能供电技术、风力涡轮机提供能量独立收集水分等技术。为日后相关项目提供良好借鉴以及建设性意见。

(5)对生态平衡影响的评价。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被评项目的建设是否造成了对植物和动物群种,尤其是对珍稀野生动植物、重要水域的不良影响。是否会破坏相关地质构造。是否可能引起或加剧如土壤退化、山体滑坡、植被破坏、山洪等自然灾害。全面、仔细的分析被评项目在其中所引起的正面及负面的环境效益及影响。

5 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发展对策

(1)加强深入环境意识,培养环境素养。随着中央各种政策的出台推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但是就个人或行业而言,可能又会因为一些利益关系无法真正落实。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加强人们的环境意识,把环境意识作为一种本质上进步的价值观来看待,同时培养个人和企业的环境素养,能够全力投入,主动地、负责地解决和防止环境问题。

(2)加强深入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的相关意识。我国建筑行业之所以出现豆腐渣工程、烂尾楼及建筑能耗耗费过多的情况,一是由于施工过程管理出现问题,还因为没有对项目进行后评价所造成的经验教训吸取不够的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深入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在人们心中的意识,增加其分量,才能使后评价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应积极开展有关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工作的理论体系培训,了解环境效益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当前形式的需求性。

(3)建立完善的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管理体系。环境效益后评价不同于项目的经济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有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为环境影响因素不确定性较大、难以定量化、预测及估计方法的优化等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的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管理体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并且由于开展后评价工作的人才结构、学科构成、工作条件、业务范围及从业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首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后评价机构管理中有关资格认证的条件,其次针对不同环境因素,环境收益和环境损失的估计方法需要更合理、科学的细化及完整,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研究各行业的环境效益,确定合理的行业标准,确保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环境效益后评价的任务,保证结果的水平和质量。[4]

(4)建立相关监督管理后评价的机制。后评价结果的可用性和可信性,是建立在项目后评价独立性、公平公正、透明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的。所以应建立相关监督管理后评价的机制,对后评价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其达到工作的原则要求,确保结果的合法性。

6 结论

工程项目后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建设领域投资决策水平、项目管理水平,既可以使投资效果最大化又能对社会、环境效益和影响作出合理分析,同时对项目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败之点进行及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为新项目的诞生提供一个肩膀。

本文主要针对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中的环境效益后评价进行了阐述,并对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发展提出了有关对策。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开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更需要相关行业的积极响应和实践行动,促使行业发展更为合理健康。

[1]郭帅. 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2]杨文亭.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3]孟建英. 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

[4]高晓蔚,范贻昌. 建设项目环境效益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与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9(8):102-104.

邓晓娟(1993~),女,硕士研究生。

F283

A

[定稿日期]2016-03-21

猜你喜欢
环境效益工程项目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南通市区公园园林植物群落环境效益分析
农村生物质气化供暖经济和环境效益浅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生命周期环境效益评价——以聊城市玉米为例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