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2016-04-07 02:59张丽霞
商业会计 2016年6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财务会计实践教学

张丽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面临着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型会计业务的挑战,如何能够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成为高校会计本科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为解决当前会计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本文结合具体的会计教学实践,对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授知识零散、教学效果具有随机性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会计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会计学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培养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然后,面对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不断涌现的会计新型业务,我国现有的本科会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等诸多问题,特别是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评价等方面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目前,国内各院校会计专业类课程体系一般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大类专业课程,其中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大多又细分为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等三门课程。财务会计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张维宾、李氟,2004)。

一、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的弊端:

首先,传统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缺乏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协作性不足;学生在被动的“吸收”过程中也压力重重,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的能动性。

其次,教学缺乏实践,学生兴致不高。目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而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这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重会计理论、轻会计实践。而另一方面,学生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尽管学生已经意识到在学习期间的实习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也会积极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积极寻求接触实践的机会,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学生很难真正找到与财务会计专业十分对口的实习工作。

最后,教学注重应试,学生思维受限。由于在会计实务中很多与会计专业有关联的资格证书普遍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因此与此相关的各类资格考试成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动力,这造成了学生很强的“应试心理”。学生的应试需求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财务会计的教材内容与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的《会计》指导教材内容十分相仿。这种应试心理驱动下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功利的学习,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容易造成学生将学习重点仅仅局限于考试范围之内的内容,而对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其灵活变通的应用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鉴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倡导的理念,强调翻转课堂,变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的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案例资料的阅读,相关联资料和知识的搜索,对其中涉及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以及参与小组中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会计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从这一点上讲,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迎接会计准则变更带来的对会计教育的挑战

近些年来,为了应对经济发展不断出现的新型会计实务,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出台的会计准则都逐渐从原来的规则导向会计准则(rule based accounting standards)转变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Principle based accounting standards)。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与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主要区别在于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下,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相对于原有的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面对不确定经济条件以及不断出现的新型会计实务,表现为新准则更具有适应性,但与此同时,新准则对会计业务的程序: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则比较“笼统原则化”,只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了判断的标准,缺乏具体详细的规定。新准则的改变也随之对本科会计教育理念转变提出了要求,即从传统的技能培养转向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无疑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会计实务无论新旧,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其中的会计处理,而且对于按照现行准则无法直接做出会计处理的实务,则需要从业人员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在财务会计学习过程中,要从单一的知识点的了解转化为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会计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实务中会计处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通过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综合了多项会计知识的业务抽丝剥茧,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实务看清背后的经济实质,从而提高实务操作水平,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自身独有的优势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中,会计教材和相关的练习题往往都是与相关联业务的知识点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而与其他业务则很少相关联,这实际上是将现实中复杂业务简单化。学生对这样练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往往仅能够掌握与之正对应的知识点,而很难了解到相关知识点在现实业务中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相比,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多来自于实务,或者根据实务编写,案例更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能帮助学生了解、关注目前较为热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被动思考为主动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二、 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诸多优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非是万能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知识传授上的零散性

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无法向学生传授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知识。财务会计这门学科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琐碎繁多,但要求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总体的掌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与案例素材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在广度方面往往要受到案例内容的限制。比如在针对企业现金控制及相关业务账务处理的案例中,不可能全面地将与现金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在一个案例中,如企业业务往来的结算方式可能仅仅会涉及到其中一种或几种银行结算方式,但是不可能涵盖全部的银行结算方式。

(二)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效果的随机性

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收集(编写)案例资料,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体交流。无论是哪一个步骤,都需要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笔者曾亲自参与过案例教学的过程,尽管作为教师参与了每个组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旁听和指导了小组的案例讨论和小组在全班上的汇报,但这些学习认知活动主要是在学生中通过分组来进行的。由于每个组中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效果也随着不同的组别而不同。比如,某个小组对分配的案例分析的非常深入,小组讨论时各个组员参与热情也很高,那么该小组通过案例获取的知识相对较多,案例分析在该小组的实施效果较好。另外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会指定一位组员代表该组在班上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交流结果的陈述,那么,陈述成员的逻辑思维和叙述表达能力将会影响到全班学生对该案例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尽管增加了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但全班总体的学习效果又很容易受到某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述能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会计案例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和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常颖,陈立群,2000)。综合前文财务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财务会计知识是“零基础”的,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无法对学生开展的。因此,在案例教学实施之前,还必须采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之后,再开展案例教学。这一前提条件决定了案例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 对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针对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让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模式,缺乏主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已经失去了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效果尤其取决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程度,因此,要提高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学习效果,就需要积极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转变被动的学习模式的另外一个好处还在于让学生意识到和同学之间的讨论同样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下,学生对教师是绝对的信赖,很少会质疑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因此对所接受的知识缺乏一种应有的批判精神,同时对同学的案例展示和讲解,采取的是一种不信任或者拒绝接受的态度。通过参与小组的案例讨论,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同龄人,也有其值得学习之处,而且这种通过讨论获取的知识要比单纯从课堂灌输中获取的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

尽管这种学习模式的转变开始会比较难以推广,学生对之也比较抵触,但近些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倡导下,高校已经积极展开教学工程改革等措施,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转变学习模式,倡导主动的“研究探索性”学习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一直推崇“翻转课堂”,转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接受“灌输”的被动角色为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推动者,而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又尤为强调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地位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并不是对课堂上教师作用和角色的否定,相反,更加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财务会计案例由于来自于实务,常常是将各种复杂的问题集结在一起,而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往往会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分神,甚至将整个案例分析偏离了主线。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现出来,针对案例分析获取知识点较为零散、不成系统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主题展开相关的讨论和分析,而不是面面俱到失去重点。另外,由于学生掌握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相对较浅,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难以达到较为深入的剖析,此时教师要在案例分析的深度方面加以引导,指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准确加以应用。

(三)重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考核学生在案例收集、分析和展示整个过程中的付出和所获,必须要建立一套“以过程考核”为特点的课程考核体系,将案例资料主题与章节内容联系程度、案例分解和剖析的深度、案例展示活动开展等环节纳入考核体系,并加大考核比重,以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虽然小组中有分工,但由于多数案例资料收集、分析、撰写等工作都是在课堂之外完成,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努力程度难以把握,因此对于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考核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多年的财务会计案例实践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组长评价、组长评委打分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三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案例的收集和编写阶段,由分工的小组组长负责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并对成员参与程度加以把握,据此作为小组组长对成员打分的依据;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掌握各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参与程度,并据此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在分组陈述阶段,则由各组组长组成的组长评委(陈述组组长除外)对该组分析陈述做出评价,经过三种评价方式得出分数汇总后作为该名学生在财务会计案例分析中的最后成绩。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积分问题[J].会计研究,2000,(8).

[2]刘永泽,孙光国.基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教育与教学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3]张维宾,李氟.对开发会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1).

[4]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9).

[5]韩福才,韦修玲.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5,(13).

[6]颜莉.基于案例教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方法改革[J].财会通讯,2010,(2).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财务会计实践教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