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要太任性

2016-04-08 19:11七八子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理科任性

○七八子

人生不要太任性

○七八子

从小到大,我基本上还算是一个乖孩子,走的都是四平八稳的路线,少有骇人之举。

十四岁,我顺顺当当考入县城中学,成了一名高中生。

不久,校园广播站从高一女生当中选拔三个播音员,我被选中。能从简陋拥挤的集体宿舍搬至堪称“豪宅”的广播室,在当时的年纪,是件极有荣光、值得得瑟的事。

每天早晚,我在广播里向老师同学们问好,配上好音乐,读一些励志的、有情怀的诗和文章给大家听;课间操,我甩着长长的马尾,像林中小鹿一样来回奔跑在高中部和初中部(广播室在初中部三楼)两幢楼房之间,第一时间为大家播放进行曲。那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一点“特权”、一点激昂、一点自由、一点才气,不经意间,我似乎就成了万众瞩目的校园名人。“名人”二字,催化我的青春,令人精神振奋,我不免有些得意扬扬起来。

这本没什么不好。只是人若太过骄傲,往往容易年少轻狂,特别容易在高歌猛进的时候迷失自我,纵容自己草率甚至愚蠢地做一些显然错误的决定。

一意孤行,谓之任性。我最不可理喻的任性,是在文理分科的选择上。

高一学年,不论大考小考,我的总分排名在全年级还是比较靠前的,只是偏科很是严重。大体是文科成绩在年级拔尖出彩,理科成绩放在班上都显平庸黯淡。

学期结束,在我填报关于文理分科的个人意向时,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同学,都无一例外地抛出两个字:文科。

我心里当然明白,学文科才是正确的、合乎逻辑情理的、符合现实发展的选择。可我有些不甘心,认为他们是不是好歹要给我一个理由,在集体掐灭关于我未来的另一种可能性的时候。我追问了每个人一句“为什么”,“不为什么,分数本身就是极度客观的评价标准,读理科,你死路一条。”

“死路一条”,很明显地刺激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我。我突然很愤恨,凭什么小看我,凭什么轻易就认定我只能学文科,凭什么就判定我学理科会是死路一条?处在青春期的我,就这样不管不顾地赌着气任性了——偏要不走寻常路,偏要学理科,偏要在理科上混出些名堂给你们看看。

任性的“恶果”很快成熟,它掉进了我的嘴里,好涩好苦。高二开学,因理科成绩不理想,按排名分班,我没能挤进“尖子班”,从一个小有光芒的校园名人转变为一个普通班上的普通学生。

内心失落无比,学习积极性遭受重创,我的期中考试考得很不理想——在班上,成绩排十五名之外。记得当时有种说法:普通班排十五名以后的是边缘学生,若不狠心加油,肯定考不上大学。

退步来得太快,反转令人忧伤,我深深后悔自己的任性,没能忍住,公开哭了鼻子。

泪水冲散迷茫。在那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高考改变命运的时代,我告诉自己除了加倍努力,狠下苦功外,别无选择。我及时调整心态,重新给自己定位,上课再不开小差,下课再不贪玩;我每天五点起床,列出当天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我主动和理科好但文科差的同学结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课间,我常常拿起不会的习题,“吭哧吭哧”跑去请教各科老师;我将每次作业与考试中自己做错的题目集结成错题集,有空就翻,强化于心;我几乎每天学到夜里十一点……我在自己不擅长的理科学习里艰难地奋进着,累掉了一身肉,近视猛地加深三百多度。

为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对于曾经给我带来愉悦、带来荣誉感的许多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我是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我的理科功底实在太差,我必须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学习上。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闯出名堂,做出成绩,从来都是要付出数倍艰辛的。多么痛的领悟!

我无比悔恨。如果我当时不那么任性,选择自己擅长的文科,一点天赋加一点努力,用老师的话来说,是轻易就能坐稳文科第一把交椅的。不必学得那么辛苦,我还能腾出许多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素养,让自己“闪闪发光”。

天道还算酬勤。紧赶慢赶、拼死拼活,成绩一点点上去,高中毕业我好歹考上了一所不好不坏的师范专科院校,主攻数学教育。天知道我对数字有多么不敏感,对立体空间有多么不擅长。后来我参加工作,教初中数学,始终觉得特别费劲,特别别扭。不得不考虑转行,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

从理到从文,人生大转折,中间整整浪费了我十一年的大好光阴。这十一年,我围绕工作调动,参加各种行业选拔考试,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从数学老师到机关干部,从机关干部到乡镇干部,从乡镇干部到分管新闻宣传的县直单位领导,终于能跟文学沾上一点边了。

一路走来,我看似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职业,得以跟文字工作打交道。实际上,被俗事缠身的我,又能花多少心思来虔诚对待文学,对待写作呢?

我在写作上终究还是起步太晚,写得太少。说到这,我再次懊悔起自己当年的任性来。如果当初我选择的是文科,将自己所热爱的写作提前十一年开始,会有怎样的收获?

只是,人生从来没有如果。年轻时我们难免幼稚犯错。

我说出我的成长故事,只想告诉青年朋友,人生旅途,尽管条条道路都有通向罗马的可能,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多听从父辈师长的正确意见,正视自己的优势,从而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行,千万不要太任性。

当然,万一任性,犯了糊涂,我们也不必耿耿于怀,深深懊恼,更不必破罐破摔。调整心态,加倍努力,人生的许多成就,很多时候也是从最困难的地方出发,一点一点累积而来。

人生不要太任性。方向对了,路才近。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理科任性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千万别任性
请您抽空盖个章!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任性者的搞笑
戴上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