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体制的历史演变及改革

2016-04-08 04:31张瑞雪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改革

张瑞雪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本文重点讨论了我国体育体制的历史沿革,举国体制的特征、历史贡献和面临的困难,分析了体育体制的严重滞后性及现行体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本文对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发展进行了趋势预测。参照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历史,结合当代社会竞技体育发展现状,预测我国体育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体育体制 改革 中国

据资料显示,1940年民国时期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就有文字记载在延安边区政府有体育工作委员会,1941年在中央青年委员会干校成立了一个体育系,不久体育系并入延安大学,校长是吴玉章同志。无论是延安边区政府体育工作委员会还是中央青年委员会干校体育系都是结合当时抗日战争的需要,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体育干部。其目的就是将各种体育技能应用于战斗中,比如投弹、投实心球是为了在战斗中将手榴弹及炸药包投得更远,田径越野比赛是为了让抗战将士在急行军中走得更快,诸如此类的比赛数不胜数。所有的体育工作和开展体育竞赛项目的经费来源都是边区政府财政拨款。由于当时实行的是战时经济管理体制,所有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无论是边区政府公务员还是军队系统都无工资发放,实行边区财政供给制供养。

从以上所述不难看出,延安时期的体育系统体制及经费来源都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即都是为当时抗战的客观需要而存在,实用价值大于观赏价值。用于平时提高干部战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及边区人民及军队武装人员的体质。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为新中国的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12个字,这一题词,是毛主席为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所作的。在全国体总成立大会前,体总筹备会副秘书长黄中给大家传达了毛主席这个题词。当时,一些看不起体育工作的人听了这个传达后,逐渐改变了体育不过是“玩一玩”的观念。

在全国体总成立大会上正式传达毛泽东这一题词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马约翰、吴蕴瑞、徐英超等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名体育教授,格外喜悦,他们都说:“毛主席把体育的真谛抓住了”。当年唯一的体育刊物《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并突出宣传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重要思想。这一题词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動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从上面的资料不难看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才是体育的真谛,一切体育运动都应围绕着增强人民体质展开。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我们盲目学习前苏联的体育体制及行政管理机制,没有结合我国国情,逐渐的将竞技体育功利性与群众体育的长远性在认识上模糊了,在竞技体育上下的功夫多,在群众体育上下的功夫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竞技体育见效快,群众体育见效慢,上级政府考核下级政府的体育成绩往往是重竞技、轻群体。而各种竞技项目观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有些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常年没开过职工运动会,工间操名存实亡,许多工人、干部由于长期不参加体育锻炼,很多都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由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全国大、中、小学在上体育课及军训时发生晕倒甚至猝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自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很快地由计划经济社会步入了市场商品经济社会,但是我国的体育仍然实行计划经济时代的举国体制体育机制。“举国体制”,是一种为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竞技活动实行以国家机构高度统一管理体制的简称,即国家管理型体制。由国家一家来办竞技体育,社会基本上不参与。“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模式。虽然在世界、亚洲竞技体育的各种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快速的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举国的体育体制”已严重地与市场经济体育体制发生了碰撞,最典型的就是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国足协。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各种行业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民间组织,经费来源为自筹,经营方式为自负盈亏。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中国足协经费来源为当地财政拨款,各级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身份均为公务员,领导职务由国家体育总局任命。虽然在这期间也有市场体育体制的雏形,如:体育彩票、体育俱乐部,但这都摆脱不了现行的体育行政体制干预。

党和国家也早就通过近十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报告案发现了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的严重滞后性。党和国家为了真正能使体育回归于人民,真正地做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现行的体育体制在组织上进行了改革,将属国家各部委的原国家体委降格为了国务院所属部门称国家体育总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的势头。

我认为有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的决心,有各省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努力,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下的体育体制,探索和实践现代体育的新体制,将一些省份建设成为全国体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和主力省、体育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以及现代化的体育强省而不是金牌大省将为时不远。

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在体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充满各利益部门的利益、权益间博弈,更重要的是会受到传统体育体制观念与市场经济下的体育体制的观念冲突。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信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代表的理论,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一定能成功。

猜你喜欢
中国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