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2016-04-08 04:31韩少勇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改革

韩少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2

摘 要 体育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从小的方面说,体育课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从大的方面说,体育课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体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教育观的要求下,素质教育成为了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分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要求、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改革

体育教学被纳入我国教育教学的课程范围内,属于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健全的人格等。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并不重视教师在教学环节发挥的作用。体育课流于形式,学生们上体育课都是在“自由活动”,缺乏老师的指导。或者,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教学内容变得老套、单一[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要求将素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们在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开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主旋律,高职院校相继开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现本文就将高职院的体育教学改革加以分析探讨。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育注重实用性、技能型,以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实用技能的专业性技术型人才为根本教育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技能型、专业性的特点,与普通高校相比更具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还要考虑是否对其专业发展有帮助。

(一)教学内容要与学生适应

在校大学生年龄都偏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身心发展极不稳定。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强度与课程时间,避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伤害。同时,学校还应当调整体育课程比例,为学生安排适当的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必要的卫生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基础知识[2]。例如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拼搏精神,通过挫折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抗压抗打击能力,通过参加公益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二)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各种技术型人才,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大。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全局意识,新课标准则要求必须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安排其体育课教学内容,以达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

本文以三种类型的专业进行探讨。第一类,计算机专业、文秘专业、程序编写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都是久坐型的,对其颈椎和身体各关节部位十分不利。学校可结合其具体情况给他们多安排一些活动身体关節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为他们安排健身操、瑜伽、武术、舞蹈等教学内容。第二类,营销、保险、建筑、导游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作后,经常东奔西走,需要进行大量的运动。长期以往,容易给他们的心肺器官造成负担,因此,应当为他们安排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例如可以为他们安排散打、跆拳道、球类运动、中长跑等各种教学内容[3]。第三类,技工修理专业、护理保健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后需要长期站立含胸,久而久之就会给他们的各个器官造成负担,引起静脉曲张、下肢淤血等疾病,严重时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学校应当为这类专业的学生安排一些活动肢体的教学内容,例如打乒乓球、跑步、竞走等。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素质教育观能否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也需要体育教师的积极配合。因此,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增强其综合素质十分重要。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用科学的教学理论作为工作指导。同时还要不断通过实践,提升教学技能以满足推行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课堂的活动的引导者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退居二线,做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充当导演的角色,将舞台留给学生,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新的教育教育观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刻板的说教方式,采用科学有效的素质教育法[4]。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体育工作,教学模式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他们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即可,体育课只是一门附加课程,学生们课后的活动足够大,体育课可有可无。很多高职院校设置体育课程只是为了符合国家的课程要求,并没有从根本的思想意识上去重视体育课程,没有充分地理解体育教育的基本概念。体育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而是重在一个“教育”。很多学校都忽视了教育二字。

(二)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投入资金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机械地采用教学大纲上的内容,重复老套。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资金投入也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三)部分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不高,无法承担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些老师有的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有的教育理论水平低,还有的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体育教学宣传管理,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帮助高职院校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同时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其次,学校应该改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适当投入教学资金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结合实际情况,充分为体育教学投入资金。

(三)建立教师轮岗培训制度与准入制度

对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和理论培训,以此来提升教师工作技能。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淘汰不合格的教师。

五、结束语

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袁凡.基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05:153-154.

[2] 陈军.“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运动.2015.08:108-109.

[3] 常城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0:175.

[4] 张立丽.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4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创新(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