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学院轮滑运动课程在体育公共课开设可行性分析

2016-04-08 04:58曾艳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可行性

曾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整理统计法,分析研究在红河学院公共体育课开设轮滑课的有利条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轮滑运动能满足大学生个性需求、兴趣、爱好的需要,把轮滑运动作为红河学院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关键词 红河学院 轮滑课 可行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红河学院公共体育课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红河学院体育公共课开设轮滑运动的条件

1.场地条件。轮滑运动的开设比较容易简单,可因地制宜。练习者不仅可以在轮滑场地,还可以在平坦的公路、大厅、走廊、篮球场、排球场、广场等地方开展轮滑运动[1]。

红河学院体育场地设施中有室外篮球场地十五块,室外排球场六块,一块多功能用场地,还有许多空旷场地和广场,而这些运动场地只在公共体育课中不能完全利用,开设轮滑运动可以利用这些场地,可以在节俭资金的同时满足学生运动的要求,还可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2.气候条件。轮滑运动是一项半机械运动,可以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在風里雨里都可以进行轮滑运动。红河学院地处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蒙自处于季节性多风气候区,四季气候较为宜人,对开设轮滑运动有很好的气候条件,适合轮滑运动的开展。

3.器材的投入。轮滑运动的半机械运动是在于需要借助一些器材来完成,主要包括轮滑鞋,其他还有一些安全护具,这些市面上都有出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买,学校在器材的投入不需太多。

(二)红河学院公共体育课的类型及师生对开设轮滑态度

1.红河学院现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类型。据调查红河学院对公共体育所开设的选修课有球类运动、武术类、健美类运动,都是一些较为传统的运动。学生接触的也比较多,轮滑运动是一项类似极限运动,它的开设可以给学生带来刺激感和新鲜感。

2.老师对开设轮滑运动的态度。红河学院体育学院的老师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又具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他们能够把握体育时代的发展脉搏,对于轮滑运动是否适合在红河学院公共体育课中的开展及推广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访问中知道大多数老师认为轮滑课程可以在公共体育中开设,认为轮滑运动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有益可以开展。认为在红河学院开展轮滑运动最缺的就是专业的轮滑运动老师。

3.学生对开设轮滑运动的态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超过30%的人知道轮滑这个运动,并有超过50%的人知道一些该运动,对此不知道的较少。从表2中可以看出,还是有超过一半的人是表示喜欢轮滑这个运动项目的。从表3中看出若红河学院在公共体育课中开设轮滑运动课程有超过50%的学生会选该课。26.5%的学生不确定,只有22.3%的人不会。

总结三个表我们可以知道若红河学院开设轮滑课程是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倡导以人为本、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个性体育的教学理念,促进《纲要》在红河学院的全面推进,从而推进轮滑运动课程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随着红河学院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招生人数的增多,体育教学项目和学生体育活动越显不协调,为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我们在现有的场地上来选择一项新颖、可行的项目作为体育课程和成为学生业余的体育活动项目。轮滑运动走入红河学院公共体育能够顺应这些要求,它的出现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刺激的需求和符合《纲要》“健康第一”的思想。所以在红河学院公共体育开设轮滑运动课程是可行的。

(二)建议

建议红河学院培养专业轮滑老师,使教学更加科学合理。由于红河学院实行的是俱乐部教学,所以在开设轮滑运动中也可采取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来教学,为让更多学生可以接触轮滑运动并学习。在开课的过程中还可以创立轮滑社团。让更多的轮滑爱好者聚集到一起来相互交流经验。建议可建立新的轮滑场地。在上课过程中督促学生不要在车流中滑行,注意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强,于明涛,王立国.滑冰·轮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轮社.2005.7:89-95.

[2] 轮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超声滚压处理提高30CrNiMo8钢疲劳性能可行性的研究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预见“小盒子空间”与其可行性的探讨
我国批准2005年海牙公约可行性问题的思考
基于ETC卡的“多卡合一”可行性探析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