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模型分析健身俱乐部的会员锻炼概况

2016-04-08 04:58李继飞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

李继飞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2

摘 要 锻炼心理学领域建构了锻炼行为模型:1.健康信念模型;2.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3.自我效能理论模型;4.自我决定理论模型;5.跨理论模型;6.体力活动生态学模型。这些模型各有优点和缺陷,特别是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有其独到之处。在这里,本文主要利用生态学模型,分析大众健身中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的锻炼概况,并基于生态模型中心理、社会、自然环境、政策等不同环境层次提出干预措施,从而显著地提高人们的锻炼意识和行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 生态学模型 锻炼心理学 健身俱乐部 行为促进

一、生态学模型

“生态”这一概念是从生物学中借鉴,并引用到行为科学研究中的。Mc Leory等提出,“生态模型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并探索不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生态模式假定了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当改变,将导致个人行为改变。”生态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包括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外,还包括了自然环境、政策等因素。在锻炼心理学领域,其主要用于了解影響人们锻炼行为的因素,以及从环境的不同层次对锻炼行为的干预措施。

二、生态学模型与锻炼心理学

(一)锻炼动机分析

运动动机是指人们参加运动活动的动力,其具有启动人的行为,并使行为以一定强度在运动活动中保持的特性。动机的产生来源于个体需要,要使个体产生需要必需具备意识,产生的意识越强烈、浓厚和宽广,越具备较强烈的动机。

通常,健身俱乐部的会员能走进俱乐部去健身,说明他们都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即:1.他们认可健身,希望锻炼能改变身体;2.健身是一种追求时尚方式;3.健身是一种社交的手段。这是他们看待健身的态度和意向,即心理因素。

(二)个体需要分析

有机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称为需要。当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在外部诱因的激发下,需要转化为动机。对于人们来说,需要就是被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通常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而表现出来。只有当动机与具体的活动目标结合起来,动机才会起到推动行为活动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作用。

从生理角度看,人们会审视自己的身体,体型、肌肉、脂肪、比例等等身体数据的表现会左右着人们的健身需求。这类健身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类:1.减肥需要;2.增肌需要;3.塑形需要;4.体能训练需要;5.功能训练需要;6.运动康复需要;7.特殊人群保健;8.青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需要等。

在心理角度看,健身会员的需要表现在:1.社会交往的需要;2.展示、炫耀、寻求认同的需要;3.兴趣爱好的需要;4.运动安全的需要;5.生活便利的需要;6.消费的需要;7.被服务的需要;8.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三)锻炼行为的产生

行为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行为的主体是人,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及预见性。行为与一定的客体相联系,作用于一定的对象,其结果与行为的动机、目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由动机产生,而动机则是由内在的需要和外来的刺激而引起的。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某一目标的过程。

所以,锻炼行为的产生是由强烈的需要转化为强烈的动机,并且受到内外因素激发才发生的。锻炼行为会对意识产生作用,意识又同时对人的行为起到指导、促进作用。

(四)锻炼行为分析

宏观系统来看:首先,会员应该要认可健身的好处:1.增进健康,增强体质;2.能达到减肥、增肌、塑性的直接目的;3.特殊需要,如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能够安全锻炼;4.缓解生活工作压力;5.时尚健身,提高生活的品质等。其次,参加锻炼的会员应该是认可锻炼环境的安全度的,无论是器械健身还是舞蹈操课,被使用的设施是安全的,人员是安全的,空气等环境是安全的,教练授课也是安全的。

微观系统来看:比如,1.健身俱乐部应该有针对全身的每一块肌肉进行训练的尽可能多的器械,或者是各种丰富的团操课程。2.为了能够多人同时进行训练,俱乐部还应该为常用的设施多配备几套,甚至提供专用场地的支持,壶铃区的设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3.教练的配备,健身俱乐部不应该只有私人教练,配备一定数量的巡场教练对没有能力购买私教的会员提供适当的指导,不仅能够保障大众健身的安全性,也能提升俱乐部的服务质量,减少流失率,增加大众会员参与锻炼的信心。

满足会员“安全的需要”,并且符合会员的“运动动机”,是促使会员发生运动行为的两个条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和基础服务质量,是健身俱乐部长久经营的本质,也是会员们坚持长期锻炼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激发的因素。这样的话我们会考虑到生态学模型当中的两个维度,外围系统维度和中间系统维度。

外围系统维度:如体育锻炼的认同度、锻炼环境安全度,与锻炼行为的宏观系统相同。

中间系统维度:生活中,很多人明白体育锻炼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执行效果不佳。其实,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体育锻炼很重要”才会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中,而大部分时间,由于其他刺激物的干扰或影响,这种“体育锻炼很重要”的意识被压抑或存放到潜意识里面。所以,要让人们参与体育锻炼,首先得激发这种意识并尝试让它保持更长时间,并且使想要参与锻炼的人从有锻炼意识发展到锻炼行为。这个时候,来自父母、家庭、朋友的支持和鼓励,甚至是监督,就会成为锻炼行为的促进和保持因素。

当锻炼行为产生之后,从生态学模型中可以预见,物理生态和宏观系统变化的压力会影响锻炼的行为。

物理生态: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比如气候变化,天阴下雨,阴雨天气下光线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锻炼行为也常常被搁置,因此在健身俱乐部,会员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天气不好,不来了。”

宏观系统变化的压力: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席卷而来,马拉松变成人们炙手可热的项目,各种形式的夜跑正被开展和升级。无论是跟风健身还是寻求集体健身的快乐,亦或是挑战人类的运动极限,城市化的健身氛围正影响着人们的锻炼行为,这是一个全城热跑的时期。健身俱乐部也在向跑步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演变。随着人们的锻炼行为正向增加,科技也不断进步,很多可穿戴式的运动电子产品应运而生。比如:手机计步、健身APP、智能手环、小米电子秤等等,这是健身锻炼的现代化科技提升了人们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当然,来自宏观系统变化的压力不当是正面的,也存在负面的压力,影响人们的锻炼行为。特别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胡吃海喝,使得人们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甚至是身体疾病。在“寿命”的敦促下,人们正尝试通过运动锻炼改变现状。还有就是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北京最为严重,大家都不缺錢,出门都要开私家车,这不仅导致堵车,空气当中的PM2.5更是一度严重到雾霾久久不散,更不用说那些更宏大问题:臭氧层空洞、城市温室效应。雾霾问题严峻到影响到人们的呼吸、运动健身,当然也会导致锻炼行为的减少。

整个生态学模型当中,没有哪个因素是单独存在的,无论哪个层面的因素,都作用着锻炼行为,相互之间也能相互影响。

三、生态学模型促进锻炼行为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和促进健康

俱乐部方面,高品质的服务是吸引顾客的不二法则。增加会员的锻炼参与性,教练要尽心尽责,耐心指导。俱乐部应该要提供良好的、安全的健身设施和环境,并且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会员方面,要提升自己的健身水平,积极学习,具备科学的健身知识,提高生活认知,从饮食入手,向着健康迈进。合理休息,保证营养均衡和睡眠充足,善待自己和他人。乐观向上,通过健身提升免疫力,缓解自己的社会压力,更好地工作学习,爱社会、爱家庭。意向充足,坚持健身。

(二)增加社会支持

锻炼活动的社会支持来自于家庭、朋友和健身项目的管理者等。在社会关系层面,主要有3个因素影响锻炼行为:来自医生的影响,来自朋友和同龄人的社会支持,来自配偶和家庭的社会支持。不同形式的社会支持对锻炼动机有很大的作用。研究表明,长期参加锻炼或者保持自我指导的锻炼可能更多取决于家人、同事或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支持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如和家人一起参加锻炼活动,也可以是间接的,如在经济上给予参加锻炼活动的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健身优惠,是最有力度的社会支持。比如:医保卡刷健身费用;放开保险业的限制,让居民购买健身险。

(三)规范体育产业环境

体育锻炼环境的形成是一种社会行为,既然是社会行为政府有责任把他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体育负责部门要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作用,像报刊宣传、车墙体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宣传等,并大力建设一些体育锻炼场所。其次要监督健身市场的规范性,避免恶性行业竞争,严格监督健身价格,规范教练的从业资格,保证人才的合理和职业化。适当地,可以对健身俱乐部提供政策倾斜,如国家为健身业提供税收优惠等。

(四)倡导主动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的影响锻炼因素包括地理、天气、季节因素等。我们可以通过点滴的行为,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其次,人居环境的保护,比如文明健身,不在俱乐部赤膊锻炼,抽烟等。这些小事同样在时刻影响着健身的生态系统。

(五)增加技术支持

在市场中找到多种多样的运动监测设备,包括塞满了传感器的运动鞋、手表甚至是通过轻微电击督促运动的设备,它们可以为锻炼行为提供技术支持。使用心率表监测运动的心率,控制运动强度,保证运动时自身的安全性。而电子体重称,则不仅可以测体重还可以测脂肪率,并给出统计分析表格。还有,健身APP可以实现更精确地记录和控制饮食及运动。

参考文献:

[1] 陈福亮,杨剑.锻炼行为模型在锻炼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11.32(11).

[2] 吕俊莉.大众体育锻炼参与及坚持性的心理学分析[J].商情.2013(37):282,167.

[3] 毛志雄,高亚娟.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39(10).

[4] 毛志雄,高亚娟.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39(11).

[5] 李小英,燕子.生态学模型在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27(6).

猜你喜欢
健身俱乐部
沈阳市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专业性调查分析
健身俱乐部服务产品探析
杭州市下城区部分健身俱乐部有氧健身操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宁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满意度及流失现状研究
海口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众健美操在宿迁市健身俱乐部开展的现状调查
黄石市城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天水地区健身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