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2016-04-08 05:07郝瑶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遗传体质因素

郝瑶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指出: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本文论述了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体质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望能为体质定性研究提供便捷资料,为体质定量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体质 遗传 因素

一、先天的遗传因素

先天因素即禀赋,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要影响。人体存在着种族和血缘的特点,人体的形态结构、相貌肤色、性格特征、身体素质等均受先天遗传的影响;还包括某些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遗传性特异体质。运动选材学的研究指出,人体的绝大多数形态特征均受先天遗传的制约,如身体长度和宽度的生长就是典型的多基因控制,男性身高的遗传度为70%-80%,女性为90%左右。有研究表明,最大心率遗传度为85.9%,后天改变只有14.1%。就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来分析,如相对肌力、反应速度、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柔韧性等的遗传度为0.64-0.85。但是,在后天环境的持续影响以及身体活动的作用下,遗传对体质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

二、后天的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从体质的定义可以看出: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乃至延年益寿的物质基础,体质强健则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起码条件。

(一)自然环境

我国古代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提出“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的观点,说明自然界不同的气候环境对人类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机体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改变逐渐适应自然界,最终促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存的人们表现出各自体质水平的差异性。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国民体质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人口体质水平与经度、海拔高度、平均气温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P<0.01)。欧美学者Marshall指出,欧美人群的身材以北欧最为高大,中欧次之,南欧人群相对最矮。中美洲印第安人与北美印第安人相比,北美印第安人身材矮而下肢短。亞洲人群的发育水平也有随纬度增高、气候温差增大而提高的倾向。这些说明人群间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差异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社会环境

人类体质特征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人体结构进化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1997年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和2000年、2005年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均显示,在调查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体质状况相对最好,农民的体质状况最差。经分析,这一现象与人的文化程度有关,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使人们的健康观、价值观不同,从而造成人们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能力和求医行为方面产生差异。

(三)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因而对于维持能量平衡和控制体重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经常锻炼组的人群肺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明显好于不锻炼组,具体表现在肺活量指标上。而经常锻炼组和偶尔锻炼组人群身体充实程度要好于不锻炼组的人群,具体表现在克托莱指数和BMI指数上。有学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及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形态、素质、机能指标上均优于不锻炼的学生,突出表现在身体形态上的差异。这一研究明确揭示了体育锻炼对于维持身体形态、优化体脂分布、改善身体机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营养因素

生命活动的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体力活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食物的吸收与消化为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素,合理的营养能够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人体维持健康的基础。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合理营养不仅能够增进健康,还可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人们对如何通过合理的营养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愈发关注。合理营养的核心是平衡膳食,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五)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只有当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科学研究已证实,许多的身体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显得愈发重要。具体的说,人的个性特征、思想认识、意志品质和情绪情感,都不同程度的给人的体质以影响。

(六)其他因素

影响体质的因素中还包括性别、年龄、心理情绪等。由于男女性别间的差异,其遗传特征、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性别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个体年龄的变化,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不同年龄段人群间的体质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年龄是影响体质水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青春期发育期间,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年龄层次的不同造成的。美国国际健康学会的观点认为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减少状态焦虑,降低神经紧张、心理紊乱、心理抑郁等作用,体育锻炼能够减少各种应激反应,调节各种情绪反应等。

从198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提出体质的概念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人们对体质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学者和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定量和定性的研究,需要对体质进行重新定义和审视,特别是对体质的范畴应该有更为准确和具体的指标,以便于对体质更好的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孙庆祝,郝文亭,洪峰.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0.

[2] 刘路.影响体质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运动.2011.6(22):151-152.

[3] 季成叶.中国高身材青少年的地域分布特点[J].体育科学.2000.20(1):89-92.

猜你喜欢
遗传体质因素
非遗传承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解石三大因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