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探究

2016-04-08 05:27周建军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小学体育教师

周建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在校体育活动,主要是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体育教师是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学生是参与者,体育教师的体育态度决定了体育课程的开展。笔者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体育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现实走访的总结,分析得出了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倦怠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这种自身素质的重建,必须要有强烈的动机才能完成,把压力转换为动力的重要方式就是社会能否给予相应的报酬以及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但是中小学体育老师仍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除了学校运动会及升学体育考试等极少期间外大多数时间都得不到重视,较低的社会地位使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其职业产生厌倦,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二)学校因素

1.缺乏领导的支持。教师需要上级的关心和参与学校决策,如果领导不顾及教师确切的心理感受,会使教师有不受重视的感受,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

2.工作量大。一般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不足,而很多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样体育教师就只有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工作上,高负荷的工作容易导致疲劳的产生。

3.工作环境差。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有限或不足,基本上都是室外场地,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停的喊,不停示范、讲解和练习,使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更觉身心疲惫。

4.体育事故压力。如果在教学中出现的教学事故,体育教师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会加重其职业倦怠。

5.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体育科目不像文化科目,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体育教学成了“良心活”,长此下去体育教师会严重缺失工作热情,出现职业倦怠。

(三)个人因素

1.教师个人能力及学识方面的因素。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而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根本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久而久之职业倦怠也随之出现。

2.体育教师身心俱疲。由于缺少锻炼,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来自学校内部压力和社会压力使教师在焦虑、疲劳等心理症状和对待物质利益冲突上造成极大心理障碍。

3.个体的人格特质。研究表明,属于A型人格或低自尊者或外控型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

1.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尽快建立和完善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使体育教学有据可寻,体育老师的各方面有保障;其次,中小学领导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体育老师有工作的动力;再次,改善学校体育管理方式,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待遇。

2.确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把体育教师和其他的任课教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确保其同样的社会地位。

(二)学校层面

1.创造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相关领导要重视体育的重要性,尊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与学校地位,加大对体育教学相关的投资力度。

2.改善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本来就存在安全隐患,场地器材的老化会影响体育教师上课的质量和自身的安全,学校应该加大维修力度和建设力度,尽量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3.增加培训机会。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增加体育教师的进修机会,有关部门和领导应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地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提高其思想水平以及业务素质。

(三)个人层面

1.认真对待本职工作,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现实社会中,体育教师的工资不高,这种现状短时间无法改变,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地面对教学工作中的一切问题。

2.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要求和专业素养,培养核心竞争力,不断地完善自己。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争取更多人的社会支持。当今社会,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在学校要搞好与领导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家庭中要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工作的压力有亲人的分担。

4.强化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压力,要寻找不同的发泄方式,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多参加集体活动,只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

三、結语

中小学的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中小学体育教师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责任。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倦怠心理不仅对自身有害,而且对学生、教学也是有害的。社会、学校、个人都必须协调用力,帮助新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走出困境,为建设良好的教育模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雷龙,王晓刚.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75-77.

[2] 梁慧娟.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3] 张娟.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35-36.

[4] 王景亮.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3):142-143.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中小学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