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2016-04-11 06:45李桂霞罗传霞赵红斌张全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白 洁,李桂霞,罗传霞,赵红斌,张全华△

(1.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71;2.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研所,甘肃兰州 730070)



·临床研究·

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白洁1,李桂霞1,罗传霞1,赵红斌2,张全华1△

(1.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71;2.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研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目的探讨3种方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12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430例门诊体检者和350例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分析法(CLIA)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以下简称“胶体金法”)分别进行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和HBV前S1蛋白检测,比较分析3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ELISA法、CLIA法及胶体金法检出HBV血清标志物一项以上阳性者分别为634、663、553例,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5,P<0.05);CLIA法检出不同模式HBV血清标志物的阳性率高于ELISA法,但各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在不同方法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的检测特异度与灵敏度均高于ELISA法,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V的3种检测方法中,ELISA和CLIA法都极具优势,且CLIA法的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其检测结果对临床医生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长期携带HBV可引发肝硬化、肝衰竭等病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感染者的生命[1]。因此,有效、快速、准确地检测HBV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有效途径。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有多种检测方法应用于HBV的检测,其中应用较广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目前,医院实验室多采用CLIS或ELISA检测HBV[2-3]。本文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以下简称“胶体金法”)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780例体检者的HBV和HBV前S1蛋白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选取2014年8~12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的430例门诊体检者和350例住院患者,以无抗凝剂的干燥真空管静脉采血4 mL,分离血清后用3种方法分别检测HBV和HBV前S1蛋白,排除脂血、溶血标本,以及其他传染病等干扰因素。

1.2仪器与试剂采用的仪器为烟台艾德康ADDCAER60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配套试剂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HBV前S1蛋白ELISA试剂盒;北京科美生物CHEMCLIN600全自动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5项检测卡(胶体金法)及HBV前S1蛋白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质控品则为北京康彻思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

1.3方法

1.3.1检测方法采用ELISA、CLIA及胶体金法检测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HBV前S1蛋白,试验操作及结果判断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测在2 d内完成。

1.3.2检测结果判定ELISA法:HBV前S1蛋白的样品吸光度值/临界值(S/CO)≥1判为阳性,S/CO<1判为阴性;HBsAg、HBsAb、HBeAg的S/CO≥1判为阳性,S/CO<1判为阴性;HBeAb、HBcAb的S/CO≤1判为阳性,S/CO>1判为阴性。胶体金法:HBsAg、HBsAb、HbeAg阳性在检测线及对照线各出现一条紫红色反应线,阴性仅在对照线出现一条紫红色反应线;HBeAb、HBcAb阳性仅在对照线出现一条紫红色反应线,阴性在检测线及对照线各出现一条紫红色反应线;HBV前S1蛋白阳性在检测线及对照线各出现一条紫红色反应线,阴性仅在对照线出现一条紫红色反应线。CLIA法:HBsAg≥0.5 ng/mL、HBsAb≥0.5 ng/mL、HBeAg≥0.5 ng/mL、HBeAb≥0.77 U/mL、HBcAb≥4.57 U/mL判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780例受试者标本ELISA法检出HBV血清标志物一项以上阳性634例,阳性率为81.28%,全阴性146例;CLIA法检出一项以上阳性663例,阳性率为85.00%,全阴性117例;胶体金法检出一项以上阳性553例,阳性率为70.90%,全阴性227例;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5,P<0.05)。见表1。

表1  3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n=780,n(%)]

表2  3种方法检测不同模式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比较[n=780,n]

-:无数据。

表3  ELISA与CLIA法的检测效能比较(%)

*:P<0.05,与ELISA法的灵敏度比较;#:P<0.05,与ELISA法的特异度比较。

2.23种方法检测不同模式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比较3种方法均可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胶体金法检测模式最少,CLIA法检出阳性率高于ELISA法,但各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在不同方法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ELISA与CLIA法的检测效能以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标准,分析ELISA与CLIA法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显示CLIA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ELISA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感染率高等特点[4],且易感者多为青壮年和儿童,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极易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5]。因此,亟需一种简单、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临床应用较普遍的3种方法进行比对,结果显示,ELISA法检出HBV血清标志物一项以上阳性634例,阳性率为81.28%,全阴性146例;CLIA法检出一项以上阳性663例,阳性率为85.00%,全阴性117例;胶体金法检出一项以上阳性553例,阳性率为70.90%,全阴性227例;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5,P<0.05),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稍低,其余两种方法中CLIA法阳性率略高于ELISA法。

在目前的检测技术中,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应用实现了免疫检测自动化,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结果稳定、零污染、试剂稳定性好、效率高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6]。胶体金法具有简单、快速、方便、实用、无污染等优点,但成本较高,且用胶体金法检测时若浓度低会出现先阴后阳的现象。另外,作为一种定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不能准确反映HBV的浓度变化[7],且灵敏度低。CLIA法是将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体系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灵敏度和可测范围远远高于ELISA法,且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结果稳定、误差小、安全性好[8]。本研究显示,3种方法均可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胶体金法可检测模式最少,CLIA法检出阳性率高于ELISA法,但各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在不同方法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CLIA法灵敏度较高有关,低浓度HBsAb亦可以检测出来;而ELSIA法只能对高浓度的HBsAb进行检测。此外,以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标准,分析ELISA及CLIA法的检测效能,结果显示CLIA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ELISA法,表明通过CLIA法检测可以减少漏检。

综上所述,3种方法在HBV血清学检测中比较,CLIA法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可明显提高HBV阳性检出率,并能准确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因此,CLIA检测结果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作出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并可早期发现疾病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王厚照,马芳芳,陈云,等.三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832-833.

[2]赵秀丽.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HBsAb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94-95.

[3]施保华.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20-121.

[4]何宗忠.三种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研究[D].广东:南方医科大学,2010.

[5]王秀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临床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522-523.

[6]朱雪娟,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637-640.

[7]潘晓红.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112-114.

[8]张茂海,吴建业,陆玲娜,等.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625-1626.

(收稿日期:2015-10-10)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5.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5-0666-03

通讯作者△,E-mail:13919935618@163.com。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检测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病人心功能的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17102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中草药抑制HBV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郭新菊?冀敏: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回顾性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