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016-04-11 06:45高向阳张晓阳苏芳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鼻咽癌

伍 玉,高向阳,张晓阳,刘 萍,苏芳芳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普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普洱 665000)



·临床研究·

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伍玉,高向阳,张晓阳△,刘萍,苏芳芳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普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2 526例该院住院患者进行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EB病毒感染与疾病的关系。结果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32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占1.27%。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A(EBVCA-IgA)、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G(EBVEA-IgG)、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A(EBVEA-IgA)阳性共18例,阳性率为56.25%;EBVCA-IgA、EBVEA-IgG阳性10例,阳性率为31.25%;EBVCA-IgA、EBVEA-IgA阳性3例,阳性率为9.38%。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52例为儿童患者,上述3种抗体阳性模式所涉及的疾病主要为呼吸、消化、血液等系统疾病,且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7.7%),但均未诊断为鼻咽癌。结论EB病毒抗体阳性模式中EBVCA-IgA、EBVEA-IgG、EBVEA-IgA阳性或EBVCA-IgA、EBVEA-IgG阳性或EBVCA-IgA、EBVEA-IgA阳性在成年人中可诊断为鼻咽癌,而在儿童中出现以上检测结果,则不一定能诊断为鼻咽癌。但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EB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鼻咽癌

EB病毒属疱疹病毒γ亚科淋巴隐病毒属,由Epstein和Barr于1964年在Burkitt淋巴瘤的体外培养细胞中发现,故命名EB病毒,它是一种能普遍感染人类且与多种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的DNA病毒。既往大量资料显示,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密切相关[1],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抗EB病毒抗体存在,通过检测血清中EB病毒特异性抗体早期诊断鼻咽癌,是提高鼻咽癌患者存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2],而在儿童中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积全身多个系统引发多种疾病,据国外资料显示,50%的患者发展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为进一步做好EB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本研究对本院2 526例住院患者进行了EB病毒6项抗体检测,就EB病毒感染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住院患者2 526例,男1 485例,女性1 041例;其中儿童1 187例,年龄0~14岁,平均(3.9±1.5)岁;成年人1 339 例,年龄14~77 岁,平均(46.2±18.5)岁。

1.2仪器与试剂EB病毒6项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德国欧蒙实验诊断有限公司),仪器采用Anthos fluido 全自动洗板机(奥地利安图斯公司)和KHB ST-360酶标仪(上海科华实验系统有限公司)。所有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均在使用有效期内,所有检验项目室内质控在试验期间均显示在控。

1.3方法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用低速离心机以1 999×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标本检测,采用ELISA法对患者6项EB病毒抗体进行测定。6项抗体包括: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A(EBVCA-IgA),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G(EBVCA-IgG)、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M(EBVCA-IgM)、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G(EBVEA-IgG)、抗EB病毒核抗原抗体IgG(EBVNA-IgG)、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IgA(EBVEA-IgA)。试验严格按照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试剂说明书操作,标本吸光度值(A值)与校准品A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1判为阳性。

2结果

2.1鼻咽癌患者EB病毒抗体谱的阳性模式2 526例住院患者中有32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占1.27%(32/2 526),其EB病毒抗体谱的阳性模式,见表1。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32例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为77岁,其中男21例,女11例。EBVCA-IgA、EBVEA-IgG、EBVEA-IgA阳性18例,阳性率为56.25%(18/32);EBVCA-IgA、EBVEA-IgG阳性10例,阳性率为31.25%(10/32);EBVCA-IgA、EBVEA-IgA阳性3例,阳性率为9.38%(3/32)。

表1  32例鼻咽癌患者EB病毒抗体谱的阳性模式

2.2EB病毒感染患儿疾病谱儿科患者中出现EBVCA-IgA、EBVEA-IgG、EBVEA-IgA阳性或EBVCA-IgA、EBVEA-IgG阳性或EBVCA-IgA、EBVEA-IgA阳性的患者共52例,占儿科患儿的4.3%(52/1 187)。患儿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占57.7%(30/52)。患儿疾病谱,见表2。

表2  52例EB病毒患儿疾病谱

3讨论

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水平的EB病毒壳抗原和早期抗原抗体[4]。而EBVCA-IgA、EBVEA-IgG和EBVEA-IgA抗体的联合检测更能有效地提高EB病毒血清学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5]。这与本文中32例鼻咽癌患者均检测到EB病毒抗体的结果相符。但并非EBVCA-IgA、EBVEA-IgG和EBVEA-IgA阳性就患有鼻咽癌,这与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研究的儿童患者中上述3项抗体阳性者均未诊断为鼻咽癌。52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相关疾病涉及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系统,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多见,占57.7%(30/52),与蒋陵岚等[6]研究结果一致。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23.1%)、肺炎6例(11.5%)、扁桃体炎5例(9.6%)、支气管炎4例(7.7%)、咽炎3例(5.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例(17.3%)。此外,还有病毒性脑膜脑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脓毒血症等,与相关文献[7]显示的全身各个系统均可累及大致相符。所以,临床上儿童患者更多的是考虑EB病毒的感染,不考虑鼻咽癌,而成年人上述3项抗体阳性则要高度怀疑鼻咽癌,这对成年人辅助诊断鼻咽癌或初筛鼻咽癌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2 526例患者中,EBVCA-IgG、EBVNA-IgG抗体同时阳性者,在儿童中占65.2%,在成年人中占82.8%,均未诊断为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表明80%以上的成年人曾感染过EB病毒。EBVCA-IgG、EBVNA-IgG抗体出现后可持续多年甚至终身,是既往感染的标准,与我国其他地区监测结果一致[8]。

综上所述,EBVCA-IgA、EBVEA-IgG和 EBVEA-IgA抗体阳性对确诊成年人鼻咽癌有辅助的临床意义,而在儿童中上述3项抗体阳性并不考虑鼻咽癌,但EB病毒6项抗体联合检测更能准确地判断儿童EB病毒感染,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避免造成漏诊与误诊。

参考文献

[1]潘建基,陆嘉德.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进展丛书:鼻咽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

[2]李艳华,黄启洪.EB病毒抗体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肿瘤,2012,21(9):670-672.

[3]Macsween KF,Crowford DH.Epstein-Barr virus-recent advance[J].Lancet Infect Dis,2003,3(3):131-140.

[4]宗永生,杨伟民,张昌卿,等.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J].中华病理杂志,1993,22(6):330-333.

[5]周涛,邓永高.EB病毒三项血清学联合检测与鼻咽癌诊断的相关性探讨[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1):3308-3309.

[6]蒋陵岚,李启宇.71例婴幼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7):1369-1370.

[7]王亚军,王尚昆.519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128.

[8]蒋卫红,赵素萍,尹志华,等.定量和定位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感染状态[J].癌症,2005,24(7):796-800.

(收稿日期:2015-10-2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5.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5-0683-03

通讯作者△,E-mail:zxyang17@163.com。

猜你喜欢
鼻咽癌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应用的价值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西妥昔单抗联合IMRT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鼻咽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分析
T2期鼻咽癌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