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内固定术后C反应蛋白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2016-04-11 06:45赵荣玲田秀峰阮慧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c反应蛋白感染腰椎

赵荣玲,田秀峰,阮慧慧,贺 毅

(1.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 450006;2.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周口 466300)



·经验交流·

腰椎内固定术后C反应蛋白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赵荣玲1,田秀峰1,阮慧慧2,贺毅1

(1.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 450006;2.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周口 466300)

摘要:目的动态监测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对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分为感染组(A组,30例),非感染组(B组,30例),术后行CRP动态监测(术后1个月),观察CRP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CRP水平均升高,B组患者在术后3 d达到峰值,14 d时回落至正常水平;A组患者中12例CRP持续升高,18例术后7 d逐渐下降,2周后再次升高。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通过动态监测CRP,能够发现术后早期感染,并可作为判断感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C反应蛋白;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

近年来,腰椎内固定手术技术发展较快,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腰椎内固定手术数量的增多,术后感染问题始终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早期确诊术后感染,及时处理,能够避免二次手术、费用增加、满意度下降等问题[1]。王岩等[2]认为手术后7 d的C反应蛋白(CRP)可以作为可信度较高的一个检测指标,并提出在术后7 d还居高不下,则考虑感染的可能性大。笔者通过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CRP进行动态监测,探讨其在术后早期感染及感染后控制中的意义,以为临床提出指导性意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7岁。根据术后病情分为感染组(A组,30例)、非感染组(B组,30例),A组中男24例、女6例,B组中男16例、女14例。A组中继续采取保守治疗者18例,二次手术者12例。所有患者术前CRP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感染确诊的依据为患者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1.2方法应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CRP测定试剂及日本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于术后1、3、5、7、14、21、30 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及时送检。B组患者出院后复诊时门诊抽血。CRP>10 mg/L判为阳性。

2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CRP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3 d时CRP水平均明显升高,手术前后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7~14 d应用相关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干预。比较各组间及组内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水平比较

*: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

2.2A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及CRP水平变化A组中保守治疗者在术后5、7 d时CRP水平下降,7~14 d时CRP水平上升,结合患者症状:发热37.8~38.5 ℃、切口部位间断疼痛、少量分泌物、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给予更换敏感抗菌药物,21 d时CRP水平下降,患者症状改善,考虑保守治疗有效控制感染。手术治疗者在术后CRP水平持续上升,术后7 d时达到峰值[(212.0±30.6)mg/L],结合患者症状:发热38.5~39.0 ℃、切口部位肿胀、间断疼痛、少量分泌物、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行局部穿刺有脓性分泌物,及时行二次手术扩创、冲洗,术后继续应用敏感抗菌药物,14 d时CRP水平下降,与7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术后30 d时CRP水平仍未下降至正常水平,与B组术后30 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内固定术后早期确诊感染较为困难,这一点在脊柱内固定术后尤为显著,可能与脊柱内固定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影像学检查在术后感染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X线片一般在术后4~6周、磁共振成像(MRI)在术后2~4周时才能明确显示,在早期诊断感染中敏感性均不够。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术后1、3、5 d)CRP水平均高于术前,所以其敏感性要明显优于影像学检查。术后CRP升高时,临床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创伤后的机体反应,笔者通过回顾分析,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CRP的变化规律。

CRP是病理状态下出现于患者血清中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调理炎性反应和对抗创伤及感染部位释放的溶蛋白酶[3]。本研究中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 d达峰值,考虑为手术创伤刺激机体致使CRP水平升高,同时CRP与创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损伤越重,CRP水平升高越明显。A组中出现两种情况:(1)保守治疗患者,术后7 d其CRP水平下降,14 d时CRP水平升高;(2)二次手术治疗患者,CRP水平一直持续升高。出现这两种情况时,结合患者局部情况(切口分泌物),能够诊断术后早期感染。保守治疗患者给予敏感抗菌药物,在术后3周时CRP水平下降,说明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二次手术治疗患者,术后CRP水平持续升高提供有力线索,依据伤口情况,及时手术扩创冲洗,在术后21 d时CRP水平下降,患者症状好转。术后30 d,A组CRP水平未达到正常,考虑可能与机体损伤组织量较多、组织修复有关,与患者继续服用抗菌药物无关[4]。

较多的研究证明,术后感染发生时,血中CRP水平会持续升高或先下降后升高[4]。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CRP在机体感染方面有其规律性,术后持续检测血清CRP水平可以为早期感染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动态观察CRP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和疗效观察[5]。

参考文献

[1]岳学书.Hs-CRP的检测对治疗骨科手术后感染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246-246.

[2]王岩,张雪松,肖嵩华,等.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37-1739.

[3]吴金伟,欧阳义军,梁学艺,等.骨科内置物置入手术前后CRP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3,32(7):1-2.

[4]陈国强,于方,刘宏,等.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在监测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铁道医学,1999,27(2):7-9.

[5]王亚娟,胡翼云,杨永弘.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85-187.

(收稿日期:2015-12-2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5.0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5-0699-02

猜你喜欢
c反应蛋白感染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