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的穿行

2016-04-11 13:54李倩冉
初中生世界 2016年18期
关键词:剑桥牛津童话

李倩冉



哥特式的穿行

李倩冉

飞机稳稳地降落在伦敦的机场,我望着入关口那个打扮酷似阿拉法特的官员,看看墙上与手表相差7个小时的指针,心中的某个天使,开始轻盈地起飞,追逐童话。

她飞过19世纪厚重的文化,飞过田园里随逸而安的自然,然后在我的心里,编织出一段比童话更美的记忆。

从牛津镇到康桥

牛津和剑桥,真不知该怎么称呼它们。“大学”这两个字太单薄,承载不了这么多宏伟建筑长久安然坐镇的稳健;又太规矩和狭隘,局限了这两处存在的奇幻的张力和蔓延无边的魅力。而若说它们是“城镇”,似乎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们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它们有着太多相似,又有着太多不同,仿佛其一的诞生,便是为了等待另一个的降临。它们诞生在相似的年代;拥有着相似的建筑风格;在民众的心目中占据着相似的崇高地位;它们还经历过相似的政治风波……然而它们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大学里的城市”,一个是“城市里的大学”;一个坐落在伦敦的东南角,另一个在伦敦的西南角拔地而起;一个更偏重文史哲,另一个又代表着数理化的科学巅峰……这两所圣殿,仿佛一对姐妹,在大英国的土地上,互补着也相似着,演绎着独属于它们的高度、智慧与淡定。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我心目中的两座圣殿,牛津应该是“秀”,剑桥应该是“灵”。穿梭在牛津的小巷,能看见栏杆边蜿蜒的藤蔓,斜倚在门槛上的小黑板,小栅栏门里隐隐透出的丝丝绿意,叶片掩映下的高大宏伟的教堂,狭长的石子甬道……英国人悠闲安然的民族性格,仿佛就在这个角落沉淀下来。这里的秀美并非小家碧玉式的羞涩,而是在一幅宏大的画卷上,点缀着令人怦然心动的花边。

我不由得闭上眼,想象着,这里走过了创作《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的数学教师;《哈利·波特》中穿着长袍、骑着扫帚的小魔法师们在天空飞过;还有躲在某扇小窗里,摇头晃脑地等待着下一篇童话的小电风扇……是的,我总觉得在这里走着走着,就会冷不丁从哪座极庄严肃穆的高大建筑中,跌跌撞撞地溜出一个童话。据说,人类文化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游戏和童话,这样的气质,也是牛津大学隐秘的风范吧。

相比之下,剑桥少了一些秀气的点缀,多了一些灵动的流淌,这或许应归功于剑河。水向来是有灵气的,剑河也把这份灵气传递给了这所大学。

阳光敞开怀,拥抱着剑桥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建筑,色泽较之牛津更为明快;草坪平整而开阔,仿佛是大自然的帷幕落下了,完完整整的草坪和建筑便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时,我的心仿佛也被阳光熨得平平的,所有的波澜,都在国王学院的静默中渐渐平息。

走出国王学院,我看到草坪旁的树下,一位黑发女孩正在安静地看书,她沉醉在书里,任阳光在枝杈间来回穿梭,这画面真是安静又美好。拐过几道弯,又看见那淙淙的流水,一抬眼,康桥便在眼前了。那“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河畔的金柳”,悠悠地在我的面前出现。水面上,剑桥的学子撑着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着,他们也是在寻梦吗?

踏着牛顿曾走过的路,仿佛步入童话世界的我突然明白了这两所圣殿在学术上的意义。在牛津和剑桥,曾赫然站出了牛顿和达尔文;又是这里的人将地球称量,预言了电磁波,发现了DNA结构……之后,还走出了一批批英国政要。“历史总是以成果来回答大地的。”牛津和剑桥用人类文明的进步,扭转了市民们曾经的观念中的保守与落后。

飞在自然

天黑得很晚,每天吃完晚饭,寄宿家庭的老奶奶便会带我们去公园。青草的香气被风裹挟着,急匆匆地扑过来,萦绕在身旁。我的脑海中莫名地蹦出两个字:“自然”。

这里的自然是独特的。南京的自然风景雅致而齐整,其中又透着虎踞龙盘的英气;云南的自然风光是原始的,高耸的,重叠着,错落着。而这里,是一种铺平了的自然,宁静安详中隐藏着一种优美的“不羁”。

一个足球飞过,循着曲线的方向望去,一个金发男孩在阳光的跃动下奔跑。随后,一个踏着粉色溜冰鞋的小姑娘在我眼前的土地上留下滚轮的痕迹。老奶奶告诉我们,那是邻家的孩子,哥哥8岁,妹妹5岁。谈笑间,他们笑着向我们跑来,脸上的汗珠映射着兴奋的目光,显得格外欢愉。

也许,我们真的还是孩子,不多时,便与他们打成一片。我们围成一圈相互抛传着足球,草地上留下了一道道足球飞起的弧线;我们从小山坡上奔跑而下,做着最简单却最有趣的跑步比赛;我们坐在草地上,聚精会神地寻找着草丛间那名叫shamrock的白色小花儿;我们躺在草地的某一处,望着蓝得澄澈的天空,编写着最稚嫩最离奇的童话……我们共同躺在大地和小草的怀抱里,享受着与自然最真实的触碰,轻轻地,让微风穿过心灵的某个角落。

虽然努力地尝试着感受土地最朴实的触摸,却总觉得邻家的孩子比我们离自然更近几分。是的,Marther穿着雪白的袜子蹦跳在翠绿的青草上,小小的身影不停地翻着跟头,任凭湿润的泥土在衣服上留下点点印迹;兄妹俩从小山坡上翻滚下来,细碎的草叶在背后粘成了一幅“草画”;小哥哥趁妹妹不注意,抓了一把花草撒在妹妹头发上,轻轻地拍一拍,笑着说“I love you,haha”……看着他们笑着闹着的欢乐,我微笑着,不知自己与自然的距离,是近了,还是远了。

长期置身于繁忙城市中的我们,很少有时间去抬头看一看蓝天,因为种种顾忌,也不可能在草地上如此肆意地翻滚。于是,我们习惯了远离,习惯了欣赏被修整过的自然,习惯了忍受放逐——被阳光与土地放逐。是的,我们心中那份最淳朴的“野性”,被束缚、压抑得太久太久……

在曼城的草地,心灵驰骋。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所有的繁复,所有此消彼长的冗杂,都会慢慢地变得平和与安宁……

旅程,很快就到了尾声。几时回眸,心灵中多了一个天使,在天鹅悠游的湖面,在城堡的一个窗台,在唱诗班的缥缈和声里安静地徜徉。如果说,昨天是梦中的记忆,明天是记忆中的梦,那么,我站在明天的昨天,让梦翩跹。

作者简介:

李倩冉,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并于2008年参加苏教国际组织的境外修学旅行活动。

猜你喜欢
剑桥牛津童话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剑桥能源周的启示
童话镇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剑桥现象成功的秘诀
剑桥是最好的起飞平台
午夜童话镇
宅假期
烧烤也疯狂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