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说事理 侃侃而谈讲故事

2016-04-11 13:54朱双娣
初中生世界 2016年18期
关键词:范进事理原型

朱双娣



娓娓道来说事理侃侃而谈讲故事

朱双娣

在不知不觉中,初中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半,我们发现:八年级的学生越来越会独立思考,越来越有创意性的表达。八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所选的学习内容正切合了同学们的这种身心特点,为大家增长语文知识、思考人生问题、陶冶个人情操提供了极好的精神食粮。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事理说明”,选编了六篇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活板》《核舟记》《叫三声夸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些文章都是说明文,结构巧妙严谨,语言简约精准。

学习第三单元时,同学们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娓娓道来说事理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中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充满了生动的文学趣味。比如开头写法显和玄奘两个人到过沙漠的故事,引出沙漠里的种种可怕现象,激起读者探求的欲望,为下文做铺垫。接着,作者从科学角度阐述沙漠中的怪现象,深入浅出,富有趣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无论是开篇所写的重要发现,还是中间的举例印证,以及篇末的类比推理,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了求知的魅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者是贾祖璋,他写作此文时已经78岁高龄,但是依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此文一经发表,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总之,本单元的六篇文章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而且为我们写作说明文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单元中的每篇小说均塑造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自命清高、好吃懒做的孔乙己,热衷功名、喜极而疯的范进,技艺超群、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技者,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奥楚蔑洛夫……五篇小说的作者都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文章的每一个环节,情节跌宕起伏、摇曳生姿;行文语言或生动形象,或典雅含蓄,意蕴深远悠长,给人带来启迪与思考。

学习第四单元时,同学们要掌握小说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据考证,《孔乙己》的原型可能是经常来咸亨酒店喝酒的“孟夫子”,也可能是作者的本家“田七”,还有可能是绍兴城内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卖大饼油条者。作者将生活中的人物写在了小说里,不一定与原型一模一样,但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明确的,那就是:一般社会成员对穷苦人的凉薄。《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有人说文中主人公范进的原型是高邮的明末中举之人,又有人说范进的原型是清朝乾隆年间庐江人凌锦章,还有人说范进身上也有作者吴敬梓本人的影子,他也是深受科举毒害,晚年家境贫困、凄凉……小说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及辛辣讽刺的笔调,描绘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有力地揭露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以及在这种制度下生存的人的丑恶灵魂。另外,文章多次使用夸张手法,特别是通过范进喜极发疯这一节,展现了一个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总之,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是会侃侃而谈地讲故事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时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小时候喜欢听故事,长大了喜欢说故事、写故事。他说:“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我们要学会有话好好说。在说明事理时,应娓娓道来,清晰而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创作小说时,应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段,讴歌美好,鞭挞邪恶,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知识梳理

猜你喜欢
范进事理原型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范进中彩
包裹的一切
语 丝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范进一日游
原型理论分析“门”
一语中的
范进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