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综述

2016-04-12 04:01王兴文高兴国
生产力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绿色环境经济

王兴文,高兴国

(1.中共定西市委党校,甘肃 定西 743000;2.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国内外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综述

王兴文1,高兴国2

(1.中共定西市委党校,甘肃 定西 743000;2.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重点关注国内外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在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理论框架的同时,指出了研究发展方向。

绿色经济;理论;实践;综述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未来五年,绿色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

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首次提出“绿色经济”,他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因此,绿色经济是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以求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1]从环境经济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实现途径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为绿色经济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发展是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发展,然而,传统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都忽视了自然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研究绿色经济将在理论上揭示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与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了的关系,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规模和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探索人类生产、消费行为,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对环境资源的宏观控制和管理。

一、国内外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惊世骇俗的观点震惊了社会民众。这部书中预言了农药会对人类环境有极大危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可是这个观点也遭到了当时来自各方的批评指责,由此是遭到了来自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当时的人们接受不了这个观点,因为这个观点与当时的主流思潮背道而驰。当时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是“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人类要征服和控制大自然,大自然是慷慨的,我们可以无休止的索取。可是,后来,得到应证。人类是多么的愚蠢,我们的许多活动不仅危机了许多生物的生存,也正在危害人类自身,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工业发展给环境资源带来破坏的深思。1972年是人类关于资源环境绿色反思的标志性年份,以丹尼斯为首的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增长的极限》报告,该报告首开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之先河,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经济伦理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同年,联合国召开了关于环境问题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首次提出“绿色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的著作是有关绿色经济发展的,比如:赫尔曼·戴利的《超越增长》、艾尔斯的《转折点》、霍肯的《商业生态学》、梅多思的《超越极限》、哈丁的《生活在极限之内》等。

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心议题,其中绿色经济也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各国政府部门、产业界以及专家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2009年夏季,全球瞩目的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举办,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中的部分大企业以及在国内外经济学界有影响的人士齐聚一堂,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未来全球复苏的契机”的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共同寻求扩大互利合作的机制和途径,积极探索应对金融危机、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举措。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192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这是一次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为了明天,为了共同的家园——地球,各国都提出了节能减排2020年计划,倡导低碳生活。如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中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百分之十五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四千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关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研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张坤民写的《可持续发展论》、陈耀邦主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李政道和周光召主编的《绿色发展》、刘思华的《绿色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变革与中国经济再造》、鲁明中和张象枢的《中国绿色经济研究》等。其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绿色核算体系、绿色管理等方面内容。

总的来说,以上研究成果关于绿色经济的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

1.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研究。绿色经济研究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对它的研究现在包括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等等,在分析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第一种研究认为经济与环境、资源三者是并列平行关系,重点研究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另一种研究就是把经济体系作为第一大系统,而资源环境只是它下面的一个子系统,资源环境会直接影响经济。但是这两种研究都没有成熟的研究核算方法,来准确掌握资源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内在的变量,所以总是不能很简单很快捷地把其纳入经济发展和增长一体化中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个缺陷形成一个结果就是,理论和思想上对绿色经济很重视,可是在实践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资源难以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绿色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的要素不尽相同。绿色经济顺应发展,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积累论”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传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哈罗德、多马、再罗默、卢卡斯等共同铸就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着眼点:经济是衡量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在传统的理论中,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很多,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包括: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使用率;间接因素包括:技术和制度。但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出现了理论局限,把自然资源和环境排除在增长理论的经济分析框架之外。

3.绿色经济发展评价研究。伴随绿色经济思想的蓬勃发展,针对如何有效评价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环境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进行了长期探索,提出了许多方法,如生态足迹法、物质流分析法、环境资源协调度法等,其中较成熟的一个方案是1992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修正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这一体系正式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在各种绿色竞价发展测算办法中,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绿色GDP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建立核算框架,把经济核算与环境评估综合在一起,适应经济生活市场化的现实。但是,用绿色GDP来评价绿色经济发展仍存在不足。一是绿色GDP核算成本时既使考虑要扣除生态恢复的成本,但没有考虑自然增值和重新形成生态资源的生态价值和自然增值,其评价体系中过分看重经济增长的因素难以改变;二是绿色GDP的核算思想决定了绿色GDP是GDP的减量因素,这与当前政绩考核方式相冲突,难以推广,也难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环境和生态恢复的工程当中;三是仅仅应用绿色GDP来评价绿色经济,还不能反映绿色经济的全貌,如绿色经济的发展的能力和发展度等。因此,要对绿色经济进行评价,就有必要对绿色GDP核算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动态分析,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测算方法,建立一套由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主导的能更全面反映绿色经济内涵与本质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国内外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

近年来,绿色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绿色运动的高潮,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机构和组织在各国和各地区相继成立。1994年俄罗斯率先成立了“国际绿十字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绿色组织,具有里程碑意义。绿色运动、绿色机构和绿色组织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环保健康,人们都开始在价值观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中重视回归自然、保护环境;重视生活后质量的群体共识,形成“绿色消费”“绿色需求”的热潮。1992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七的荷兰人、百分之八十二的德国人、百分之七十七的美国人和一半以上的英国人在购物时会有意识地购买绿色产品,这充分表明人类的绿色意识正在加强。

1.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在具体实施时又被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要预防污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的内涵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从原材料和能源的选择开始要尽量无毒无害,到产品加工完成离开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物也要尽可能少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从生产到使用都要清洁环保,直到产品报废也要有利于回收和再利用。清洁生产体现了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迫使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生产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世界不少国家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以防治污染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废物最少量化、无废少废工艺、清洁工艺等,但这些概念都不能确切地表达在生产全过程中进行环境污染防治的新思路。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综合采用了“清洁生产”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这一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把关注整个生态环境作为目标,重点研究和投资清洁原料、少污染、无污染的技术,并转化成成果,投入使用,大力推行绿色生产。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就是全球环境与经济要协调发展。1994年,我国就制定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的“中国21世纪议程”,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新战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推行清洁生产的试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达24个。例如做得比较好的有北京、广东、江苏和云南等,从这几个省市上报的情况来看,已开展绿色生产的企业已达上千家。实施绿色生产方案后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COD(化学耗氧量)每年平均削减率达40%左右,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烟尘排放量每年都呈锐减状态,其中工业粉尘每年减少达1 000多吨,二氧化硫每年锐减达35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每年减少达80 000多吨。绿色生产试点示范行业多达十几个,包括化工、轻工、建材、冶金、铁路、电子、航空、医药、采矿、电力、烟草、机械、纺织印染和交通等。

除了以上绿色生产项目外,目前,欧美一些国家正在汽车行业改变生产方式,重点是提高汽车的可拆卸率。据统计,按重量算,美国每辆车有七成的零部件可以重新利用,其回收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全国有旧汽车零件回收商1.2万家,年营业额达几十亿美元,盈利丰厚,德国包括宝马在内的一些公司也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2.绿色企业。在温特最有名的著作《企业与环境》中提到:“总经理可以不理会环境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公司必须善于管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2]这句话越来越得到应证。有关绿色企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相继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研究都将“绿色企业”视为企业进化的一个新阶段,即企业生产不断改进技术、调整组织结构和战略,实现废物产生最少化、环境污染无害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尽量减少对环境污染,使企业的绿色行动主要是从环境管理规划、环境管理制度、员工的绿色教育和培训以及生产全过程的绿色控制来进行和实施的。以日本本田公司为例,他们在十几年的产品开发中意识到,使用天然气做燃料,可以大大降低机动车的废气排放,环保又节约,所以该公司低公害环保型的汽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提高。2007年发生在中国的“毒玩具事件”对中国的企业和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恐怕以前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只含铅的小玩偶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破坏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口号则让众多奥运赞助商、供应商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够“绿”,这一切,都导致“绿化”成为今后中国企业的普遍行为。国内学者也对构建绿色企业的途径进行了相关讨论,如李明阳、王晓光等提出的有效途径:(1)以人为本,以人的教育推进企业绿色发展;(2)技术革新,以技术治理污染、预防污染;(3)推动企业认证,努力获取ISO1400认证证书。

3.绿色投资。既然要发展“绿色企业”,世界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对投资于“绿色”事业的企业就要加大扶持力度和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并进行各种奖励。让每个人都认识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美国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励绿色投资,对绿色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中国政府则把绿色企业战略纳入重点投资开发对象;日本政府提出的“绿化地球百年行动计划”对绿色投资项目自贷款、出口政策上予以照顾。一些国家的资本市场也尤为关注环保、上市公司绿色投资倾向及其所产生的“绿色效益”等问题。瑞士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新投资倾向各种可生物降解或易于再循环的绿色项目,每年比重高达百分之七十。

绿色投资的重点包括:(1)绿色技术投资。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防治污染、废物利用、能源节约这三大方面已形成庞大的全球市场,绿色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发达国家在全球绿色技术市场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如德国的污染处理技术和风能发电技术,美国的脱硫、脱氨技术,日本的垃圾处理技术。(2)绿色产品投资。根据美国国际环保商业公司的统计数据,新产品中“绿色产品”的比重在1990年约为5%,到1997年提高到80%。近年来,欧美许多企业带头生产绿色产品,如德国的施奈德、格隆迪希等几家公司联手开发出一种“绿色电视机”。绿色产品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使得该类产品在全球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3)绿色教育投资。要引导国民的绿色需求,增加绿色消费,绿色教育是关键因素。推进绿色教育发展,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4)绿色城市投资。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典型的“绿色城市”,这些城市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社会消费结构等,已处于一种较高水平的良性循环。其发展经验是:结合城市发展基础和自身特点,从城市规划布局入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和淘汰资源浪费大、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使城市拥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和广阔的绿地。

4.都市农业。都市型农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与传统农业发展相比,其显著特征是科技化、集约化、产业化。大都市发展的进程中,城郊农业与工业功能相互渗透与融合、农业发展伴随着农业设施化、产业化、工厂化的趋势,产业界限日益模糊,都市型农业便应运而生。都市型农业依托城市、服务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本质上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形态,是体现城市总体功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观赏农业以及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些新的行业发展形态,如生态观光旅游、生态农业教育基地等,都是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范畴。

都市型农业得到世界各国的推广,结合各国实际,发展模式多种多样。欧洲各国的主要模式是发展农业的生态、社会功能,美国主要发展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日本、新加坡则是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兼顾。东南亚地区也是世界上生态农业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之一,于1982年成立了区域性的研究机构——东南亚大学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网,其研究重点主要是如何提高生态农场的生产力,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持久性和均衡性等。

中国当前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质量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都市型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都市型、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特征尚不明显。目前只有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和沿海一些发达城市明确提出和实施都市型农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例如,上海市提出都市型农业发展战略,初步规划了十年时间,建设具有上海地域特征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广州自然条件优越,规划战略更加具体详尽,根据自然空间不同的主产特点,划分出观光旅游区、农业主产区、特色农业区,这样涉及距市区60多公里的各个乡镇,范围广种类多,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齐抓共管,花卉、水果、粮食、蔬菜、畜牧、塘鱼、观光休闲旅游共同发展。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也相继提出和实施了其都市型农业发展的策略。

5.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代表着21世纪物流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物流作业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绿色物流实现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绿色物流不仅节约和降低成本,而且带来了全社会的节能、高效、低污染,实现了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物流业的国家之一,它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带动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美国在《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划,到2025年“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重视物流业,并向美国学习,引进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到物流过程的每个细节,如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来减少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重视现代科技对物流业的作用,研究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提高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思维,引领快递业绿色发展,推进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通过科技创新和以政府采购、贴息、绿色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快递包装循环固废综合利用和清洁新能源快递电动车发展,鼓励分质增值再生利用快递包装,促进绿色快递业循环发展。

综合以上国内外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研究发展方向:

1.要重视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实施绿色生产,发展绿色企业,要坚持科技创新。传统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产物,当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冲突时,就需要新的科技来加以解决和推动,绿色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历史必然,它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使国家和地区经济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才能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2.产业生态化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都市农业是产业生态化的孕育地,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也出现生态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生态农业示范县100多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试点已超过2 000个。我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中,指出,要用5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中原大地山清水秀,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环保产业和生态建设投资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绿色发展,产业生态化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3.政府强力引导,依靠市场运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已成为大众的追求,绿色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引导着消费的趋势;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特性,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强力引导,利用公共政策以及建立适合绿色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创造足够的诱因吸引外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绿色经济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同时,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政府的强力引导和支持,且政府引导应建立在促进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化、社会化基础上。

4.政策法规是绿色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绿色经济的发展涉及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有政策规范其发展行为,才能促进绿色经济的有序发展。2003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发展绿色生产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办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南》、《清洁生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法规及配套政策是推进绿色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

总之,当前国内外对绿色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其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载体、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空间整体布局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绿色经济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各国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道路,而且,必须坚持的共同的基本原则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1]苏立宁,李放,2010.“全球绿色新政”与“绿色经济”政策改革[J].科技经济与对策(8):95-99.

[2]《企业文明》编辑部,2004.尽快向绿色企业转变[J].企业文明(10):3.

(责任编辑:C 校对:L)

F062.2

A

1004-2768(2016)09-0157-04

2016-07-01

王兴文(1983-),女,甘肃定西人,中共定西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领导学;高兴国(1963-),男,甘肃兰州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领导学。

猜你喜欢
绿色环境经济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