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2016-04-12 08:22高璐佳何志春魏晴晴
社科纵横 2016年4期
关键词:甘肃实力甘肃省

高璐佳  何志春  魏晴晴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30070)

论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高璐佳何志春魏晴晴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70)

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提出与重大意义入手,阐述了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特殊性与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的资源特征及核心价值,从加强理论研究、拓展认同广度、创新传播手段、扶持红色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路径,以期对甘肃省文化战略的完善和整体实力的提升有所助益。

甘肃省红色文化软实力提升途径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概念,他从国家层面指出,软实力是相对于科技、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独特吸引力、国际影响力和比较优势。“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学者们将其引申到区域层面和社会事务层面,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进行探索。

一、红色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内蕴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具有“软实力”的基本属性,它的基本作用在于引导人民群众丰富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使国家或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红色文化萌芽于“五四”运动,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逐步形成,属于政治性质的文化,因此,红色文化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从思想来源上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内容上看,红色文化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民族精神,又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从性质上看,红色文化既属于政治领域,又属于文化领域,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也是党的价值理念和人民群众精神追求的统一。正是这种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党和国家共同成长的红色文化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红色文化的作用在于它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使我国在西方文化霸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凝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下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红色文化的作用也在于它的创新力和引领力,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只有与时俱进,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保持红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引导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红色文化的作用还在于它的传播力和辐射力,它立足国内,有力抵制了低俗腐朽文化的渗透、同化和扭曲,传播正能量;它面向世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竞争,完善世界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目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1]这既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上的奋斗目标,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政治前提。

甘肃省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中长期处于劣势,但甘肃省拥有种类丰富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内涵深刻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对甘肃省完善文化战略、增强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不同历史时期,甘肃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红色文化,例如“大革命文化”。1925年冬,在大革命的风暴中,甘肃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诞生。1931年,刘志丹在南梁地区创建了陇东第一支由党领导的独立工农武装——南梁游击队。1932年,习仲勋、谢子长等人先后发动了两当、天水、巉口、西华池、凤翔路口等起义和著名的靖远兵暴,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华苏维埃南梁政府。此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成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具有战略基地作用的革命根据地。此外,“长征文化”也是甘肃典型的红色文化之一。甘肃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地域较广、到达部队最多、持续时间较长、活动范围较广的省份之一,是党中央落脚陕北、奠定中国革命大本营的决策地。甘肃还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的纪念地,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既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团结统一的象征,在中国革命史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抗日文化”、“解放区文化”、“铁人文化”等红色文化更是不胜枚举。这些红色文化“凝聚了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实质,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特点突出,优势明显。”[2]

二、甘肃省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

在全面了解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甘肃省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甘肃省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具有软实力的价值功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拥有较高的精神内涵和引领时代进步的核心价值,因此,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是第一位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成立以党校、高校和革命遗(旧)址纪念馆等为主体的专门研究机构,对省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细致的摸底调查,按照地域或类型进行科学划分,制定统一的研究大纲,分别委托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展理论研究。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遵从“沉下去”与“走出来”的双向思路。“沉下去”就是深入到形成或培育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从孕育红色文化的时代背景、社会现状等历史因素中,寻求发生革命历史事件的客观必然性和发展趋向的规律性,多角度分析事件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力求全景式、多层次还原事件的完整过程,以便在后续的传播和提升中更客观、详实,能为各方所接受。“走出来”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不孤立地分析、研究甘肃省的革命历史事件,将甘肃置于当时西北、全国,乃至世界的革命大环境中加以审视,多方面吸收、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研究方法,使甘肃的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成为全国性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彰显其重要性。此外,理论研究的重点还应放在总结革命历史事件中的精神内涵,分析革命先辈和先进人物的共产主义精神和理想信念,让甘肃的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较高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甘肃省的红色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历史特性,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我们还应与时俱进,以新的视角和思维继续审视、研究这些红色文化,深挖它们的传统内涵,结合当前时代和人们的精神需求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历久弥新、永葆光彩。同时,“传统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在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改革历程之后,已经被一种世俗主义甚至是市侩主义的价值范式所冲击,并被暗中抽空了具体内涵,成为脆弱的、镂空的储物盒。”[3]人们在认识甘肃红色文化时也常常会陷入误区,所以,准确界定甘肃红色文化的内容,提炼其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也是增强甘肃红色文化凝聚力与感召力,扭转人们对红色文化偏见认识的有效途径。

第二,拓展认同广度,增强甘肃红色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红色文化发挥社会效应最主要的切入点是不断拓展它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感。在多年的实践与摸索中,我们有成功之处,也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的不同,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在广度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庆阳市在建党90周年之际,在各社区开展了一项调查,以了解当地群众对庆阳当地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有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庆阳的红色文化非常了解,50%的被调查者基本了解,33%的被调查者了解一点,但还有10%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当地的红色文化不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庆阳地区的红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习仲勋、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耳熟能详,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庆阳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对陇东红色革命历史所带来的变革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对红色文化和红色历史了解甚少。一方面,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关注度较低;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定义还模糊不清。因此,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教育部门,一是应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对红色文化认同的基本点,将红色文化的拓展作为人民群众思想教育的主要抓手,开辟各种通道,营造浓厚氛围,在整个社会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二是在增强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方式上,利用具备优势条件的场馆、纪念地,采用交互、融入、体验式的新型教育模式。三是拓展红色文化的认同,要突出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建立的过程中缺乏红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稳定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文化为青年大学生的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等方面彰显了重要作用。四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红色文化从博物馆搬到日常生活当中,把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引入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等,让人民群众随时都能够感受红色文化的影响。五是主动参与区域型或国家级别的主题会展,将甘肃的红色文化推广、介绍给各方宾客。六是利用各种纪念日、宣传日开展主题纪念活动,使红色文化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扎实推进,持之以恒,红色文化在甘肃人民群众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才会逐步提升,它的独特作用才会显现出来。

第三,创新传播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甘肃省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互通、交流频繁的信息时代,任何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的首要条件就是不能脱离形式多样的传播手段,因此,红色文化也应适应并融入其中。它包含四个领域,一是舞台表演类、影视专题类的传播。舞台表演这一形式虽然传统,但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红色文化题材的情景歌舞剧开始受到追捧,一些省份已有成功经验,甘肃省也有典型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影视剧和专题片的传播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只要题材新颖、剧情合理,拍摄精致,真实反映时代背景,终究会得到群众的喜爱。二是新媒体类,主要方法是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网络信息平台。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手机已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得到普及,青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文化教育机构要加强网络建设,为青年人开展红色文化论坛、红歌会等网络教育活动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撑。三是在红色文化场馆的布局上,要使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特点的展示手段,包括墙体、展柜、环幕展示等,更多地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四是依托红色旅游,搭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服务平台。红色旅游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有效地整合起来,寓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于旅游观光之中。通过红色之旅,让群众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把爱国主义情怀转化成爱国主义的行为动力,发挥旅游资源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平台作用。以上这些方式不但能较好地发挥甘肃省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还能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四,扶持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到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红色文化在产生、发展之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的发源地社会经济基础较差,特别是位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这种状况更为普遍,这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发扬、传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甘肃省而言,就存在如何扶持、促进红色文化的紧迫问题。任何精神文化都要以物质条件为基础,所以,扶持红色文化,必须要将其纳入到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例如,甘肃省近年来实施的“双联”行动,对扶持红色文化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在省内几个著名的红色文化发源地,均出现了可喜的成就,拥有了一些地域特征明显的支柱产业,红色文化也在其中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播。但也应看到,这种进步不是高水平的,没有完全形成可持续状态。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十三五”规划,对扶贫攻坚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甘肃省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进行新的布局,因此要以提升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主动将扶持红色文化纳入到新的规划之中。故而需要在两个层面对扶持红色文化做出努力,一是通过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支持,使红色文化在整个地区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场所完备、功能健全、运转正常、地位突出,基本实现省内县县有场所,市市有不同主题的纪念场馆;二是培育造就出若干能集中反映甘肃红色文化印记,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或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让红色文化成为助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引擎。

总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红色文化,始终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它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塑造民族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上将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甘肃省的红色文化资源多元而深刻,开发好、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选择适合甘肃红色文化的发展路径,不但可以提升甘肃省的文化形象和竞争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落后的局面。

[1]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许尔君.基于文化强国视域下的甘肃红色文化历史地位与人文精神核心价值[J].陇东学院学报,2012(6).

[3]周志强.红色文化空壳化忧思[J].人民论坛,2011(10).

G127

A

1007-9106(2016)04-0021-04

*本文为2013年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战略路径研究”(13YD109)。
*

高璐佳,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何志春,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魏晴晴,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甘肃实力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软实力致胜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