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黑”的词义扩展与社会认知考察

2016-04-12 14:51罗茂蝶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词条新词词义

罗茂蝶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语言学研究

网络新词“黑”的词义扩展与社会认知考察

罗茂蝶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词汇是语言中最能体现社会发展与变迁的部分,网络的出现与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人们通过词的创造性使用张扬个性。传统“黑”的词义用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于是网民们在结合客观事件与主观情感后将“黑”的词义与用法不断扩展,以收到奇特新颖的语用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黑”除了具有最初的形容词义外,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展,体现了人们的语言认知心理和民族文化认知在网络大环境下对语言的深刻影响。

网络新词; 词义扩展; 认知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加快,网络成为我们相互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社会最普遍、速度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只要掌握基本使用方法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中发送和接收信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人们使用各种手段吸引他人的注意,体现个性,而语言的创新使用首当其冲。于是,网络新词在当代社会中呈爆炸式大量涌现,网络新词“黑”的出现正好印证了人们对传统词汇“黑”的创新使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黑”的释义有八个:①像煤或墨的颜色;②黑暗;③夜晚、黑夜;④隐秘的、非法的;⑤坏、狠毒;⑥暗中坑害、欺骗和攻击;⑦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⑧姓。在传统用法中,“黑”主要用于形容词以及表姓氏的名词。相较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六版对“黑”的释义增加了两个,即“暗中坑害、欺骗和攻击”和“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都属于“黑”的动词用法,由此可见,在长期的网络使用中,“黑”除了名词和形容词的用法外,又有了新的扩展。

一、“黑”的词义扩展

“黑”的词义在传统基本义上的扩展,既来源于人们创造力的不断发展,也来源于媒介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发送者将自己对某词语或句子的创新使用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向外传输,而接收者在接收后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将这样的用法再次传播出去,由此扩大这一词语或句子的使用范围,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这样的用法在网络中成为普遍现象,最终扩展到现实生活中,或影响整个词汇系统甚至语法系统,或由于使用人数不多而逐渐消失。

通过在天涯论坛上搜索“黑”,得出了含有“黑”字的词条大约一百五十万条,分析截取的前两百条与“黑”有关的词条,我们发现,相较于传统“黑”的词义,论坛上大量出现的关于“黑”的词条中,“黑”的词义除具有传统形容词义外,又有了很多新的扩展。

(一) “黑”族词

“黑”族词是以“黑+×”模式创造出的新词,属于旧义新词族。在这里,“黑”的形容词意并未发生改变,仍旧是“隐秘的、非法的”和“坏、狠毒”意。在北大语料库搜索到的100条带有“黑”的词条中,仅有“黑社会”、“黑市”、“黑户”等几个“黑”族词,说明在现代汉语书面语用法中“黑+×”模式的词语还不是很普及。随着对“黑”的频繁使用,“黑+×”模式的词语在网络用语中大量出现,如下例:

(1)留学海外需谨慎,避免遭遇黑中介。

(2)出口企业被黑法官打砸。

(3)近十年国内的黑势力似乎流行一种犯罪手法。

(4)某电子商务品牌伙同黑代理诈骗。

(5)旅行社遭遇黑导游砸车泼漆。

在这些例子中,“黑”是现代汉语中“非法的、隐秘的、坏、狠毒”含义,表示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人或事物。除了上述几例中的“黑”族词外,在《新词语10 000条》中收录了大量的“黑+×”模式的词语,如黑榜、黑车、黑的、黑金、黑卡、黑哨、黑箱、黑窑等。网民们通过大量“黑+×”模式的使用言简意赅地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阴暗面反映出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随之传播开来。

(二)“黑”的动词用法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习惯于用具体概念指代抽象概念,“坏的、狠毒的、非法的、隐秘的”属于对“黑”词义的抽象心理感受,在频繁的使用中,这种心理感受逐渐被引起这种心理感受的动作具体化,从而实现“黑”由原来的形容词义向动词义的转变。

在天涯论坛上搜索关键字“黑”出现的众多词条中,“黑”的动词用法大量出现。如下面的例句:

(6)看了剑三豪这三张漫画,个人表示黑得漂亮。

(7)说说面试被黑的事。

(8)受不了了,那些随处乱黑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9)那些年,被中介黑过的我们。

(10)盘点娱乐圈中那些爱自黑的艺人们。

结合语境分析可以看出:“黑”字在例1中表示调侃,在例2中带有讽刺、鄙视的意味。例3表示说坏话,即通过某些不好的行为去贬低、攻击某事。在例4的意思是欺诈、坑骗。例5表示抹黑、调侃。由此可以看出,在原有的词义基础上,动词“黑”的用法含有调侃、鄙视、讽刺、贬低、攻击、欺诈、坑骗、抹黑等多种义项,这样的用法在网络中有越来越盛行的趋势。

动词“黑”的用法能够形象简洁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画面展现在大众眼前,收到新奇的语用效果,因此在网络交流平台中一经出现就迅速风靡,随着使用人数的逐渐增加,它的这一意义在网络中逐渐普及,在人们的频繁使用中不断地发生词义的扩展。

(三)“黑”的名词用法

根据认知语言学对动词和名词的界定,动词和名词的主要区别在于动词陈述关系,名词指称事物,而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转喻认知,将描写两事件之间动态关系的“黑”用来抽象指代包含有“黑”这一动作的整个事件,用动作来指代事件,逐渐形成了“黑”动词义的事物化,即“黑”动词义的名词化,名词化后的“黑”变为原来整个事件的施事主体,由“暗中坑害、欺骗和攻击”变为“暗中坑害、欺骗和攻击的人”。

(11)反对给别人招黑的不道德行为!

(12)那些你很喜欢,现在无感或路人转黑的明星都有谁?

(13)不论多么优秀的节目,总会遇到一帮脑残的黑。

(14)论职业黑们是如何毁掉别人名誉的。

(15)黑们都洗洗睡吧,留点力气准备明年再战。

(四)“××黑”型网络新词

在“黑”实现由动词向名词转化后,其词义在频繁的使用中逐渐虚化,带有了类词缀的功能,如下例:

(16)我真不是丧心病狂的四级黑!

(17)贴吧里的天涯黑真多。

(18)个人觉得某些火影黑很讨厌。

(19)不是所有人都为韩剧疯狂,事实上还是存在一些韩剧黑的。

(20)明星千万别得罪摄影造型师,只因杂志都是高级黑。

之所以被称为类词缀,是因为“××黑”相较于典型词缀来说,语义虚化程度还不够高,仍保留了一些原词根语素的语义内容,组成新词后为新词提供的语义内容多,脱落后与原词词义差别大。如上例中的“四级黑、天涯黑、火影黑、韩剧黑、高级黑”,在去掉“黑”之后的词“四级、天涯、火影、韩剧、高级”不具备原词的意义。而相较于实语素来说,“××黑”中“黑”的词汇意义更加虚化,表示“因不喜欢某人或某事物而使用某种语言或行为攻击该人或事物的人”,词汇意义具有类聚性,能将表示具有这一属性的人全部概括。类词缀化后的“××黑”具有单向高搭配性,并处于词语中固定位置,同时还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能不断吸收新事物产生新的词语组合。

二、“黑”词义扩展的社会认知考察

“黑”由最初的黑色义引申到黑暗、黑夜、非法的、坏、狠毒等义,再经由网络媒体的高速传播发生词义扩展,通过对“黑”词义扩展各方面的认知考察,我们认识到语言认知心理、民族认知以及人们的求新心理对语言发展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语义转化的认知心理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对应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黑”最初的本义是黑色,即用火熏出来的颜色,后来引申为黑暗、非法的、坏等义,是一种由心理感知的抽象化的概念,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人们不满足于创造新的词语去描述世界,而是将已知事物与新事物通过相似联想联系起来,用已有的认知去表达、处理新事物。在表达、处理这些新事物时,人们习惯于从一个比较具体的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比较抽象的认知域,用具体概念来指代抽象概念,运用隐喻思维完成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实现词语意义的扩展。在对“黑”的频繁使用中,人们通过隐喻认知心理,将抽象的关于“坏的、狠毒的、非法的”心理感受具象化为“做具有坏的、狠毒的、非法性质的行为”,使“黑”在原有的形容词义基础上扩展出了动词义。

在“黑”具有了动词义后,人们的语言认知心理继续在词义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两个概念可以通过转喻认知相互转指,或用动态关系指代事物整体,或用事物整体指代动态关系。“黑”的动词义主要陈述施事者调侃或讽刺了受事者这一动态关系,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转喻认知,使关系和事件两个概念间发生转指,将发生关系的抽象动态过程作为具象化的整个静态事件来描写,即用“黑”这一动作来指代发生了该动作的整个事件,使动作“黑”事物化,在语法意义上体现为名词化,名词化后的“黑”成为整个事件的施事者,由“暗中坑害、欺骗和攻击”变为了“暗中坑害、欺骗和攻击的人”。

(二)民族认知赋予“黑”的人文色彩

语言不能离开民族文化单独存在,文化是社会遗传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和习俗决定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使用某一语言的民族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在对词语的运用中,除了使用其基本意义外,还有附加意义,附加意义包括语体色彩意义、评价色彩意义和感情色彩意义。基本意义涉及的是人们世界的客观反映和评价,而附加色彩义中的感情色彩义就包含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评价,这样的主观评价与本民族的认知是密切相关的。

在中华历史文化中,由于民族对于“黑”的认知带有浓厚的贬义色彩,在这样长期积累中,“黑”的词义扩展也遵循着这样的贬义印记被附着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古代汉语大词典》中“黑”有四个义项,除了姓氏外,有煤炭般的颜色、昏暗无光、邪恶等意义,多数带有贬义。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黑有95个词条,其中,除了姓氏和颜色词条外,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条有32个,占了总词条的33%。由此看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尽管“黑”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各种词义扩展与演变,但其基本的贬义色彩始终未变,从形容词“黑色的、非法的、不公开的”到动词“调侃、讽刺、攻击”和名词“调侃、讽刺、贬低别人的人”最后到类词缀化的“××黑”,无一不透露出人们对于“黑”的贬义认知。

(三)网络背景下人们的求新求异心理

网络的发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使人们交流的方式多样化。在网络交流的人群中,大部分都是喜欢新鲜事物,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他们秉着求新求异的原则,活跃于网络社会的各个角落,接收着来自于各个地方的新事物,然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所见所闻再次向外界传达。

在这样的背景下,“黑”的词义也随着人们的创新使用发生着扩展,从形容词性到动词性再到名词性最后到类词缀化,都来源于人们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对“黑”的创造性使用。在日新月异的信息高速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语言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这样,对原有词语的创造性使用就应运而生。而使词语的创造性使用得以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的求新求异心理,想要突出个性,得到更多关注,于是在语言使用上有意识地区别于传统。有了想要创新的意识,同时也有了能表达创新的方式,使得“黑”的词义扩展能得到人们的接受并继续向外传播,丰富了人们的认识事物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三、小结

通过对“黑”词义扩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交流已经成为新词产生的重要渠道,而新词的词义扩展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语言认知,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的民族认知的影响,是基于民族独有的认知习惯而发生变化的,网络新词是基于原有词词义的创造性使用,受到人们原有认知习惯的制约。对于新词的传播,则来自于人们的求新求异心理,追求异于传统的表达方式,一旦某个词语的创造性使用得到人们的认可,就能通过网络媒介迅速向外传递,从而是词语的偶然性创新变为最终的词义扩展,成为网络新词被人们使用。

[1]孙亚. 语用和认知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渝光, 王兴中. 语言学概论[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尹海良.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M]. 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春梅. 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周伟良. 古代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2529.

[6]曹先擢, 胡明扬.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29—532.

[7]刘海润, 亢世勇. 新词语10 000条[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33—134.

[8]李薇薇. 网络新词“帝”的语义转化的隐喻认知考察[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2(4):70—73.

[9]常月华. “黑”的词义褒贬说[J]. 语文知识,2008,(4):31—32.

[10]朱红雷. 网络新词的隐喻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3):71—73.

Network words “black” word meaning extension and social cognition

LUO Mao-di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e and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Vocabulary is the most can reflect in the language par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appearance and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The openness of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make people through the creative use of make public individual character.The meaning of “black” traditional usage has been unable to satisfy people powerful and unconstrained style way of thinking,so users aft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bjective events and subjective emotion word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black” expanding, peculiar to receive new pragmatic effect.In such a premise,“black”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extension,reflects people’s language,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ethnic culture cognition of languag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network new words; Word meaning extension; cognitive

2015-05-04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12BYY1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40143)和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Y035)的资助。

罗茂蝶(1991— ),女,云南昭通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研究。

H139

A

2095-7408(2016)02-0039-04

猜你喜欢
词条新词词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
字意与词义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