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现象的心理研究

2016-04-12 22:53彭志琼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写汉字

彭志琼

(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提笔忘字现象的心理研究

彭志琼

(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提笔忘字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揭示其发展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研究它的特点和本质.

提笔忘字;心理;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

0 导言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产生了7600多种语言,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种族的消亡,一些语言也随之消失了,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契丹、党项等民族消亡以后,其语言也不复存在了;一些民族虽然还没有消亡,但是语言已经接近消失,如统治中国300年的满族,虽然民族还存在,但是目前全国会说满语的人屈指可数,不久的将来,满语也会像历史上的其它语言一样消失.全世界目前的语言有6500多种,[1]这些语言中只有少量语言(一百多种)有文字,大多数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在这一百多种文字中,只有十来种文字是自源文字,汉字是世界上少数自源文字之一,存世数千年,历史悠久,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明.汉字也是全世界唯一的有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传承文化的工具.

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已经延续了数千年;汉字作为一种全世界唯一一种有书法艺术的文字体系,也有2000多年的时间.[2]书法艺术的产生,应该是在汉字字体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之后,也就是在隶书产生以后,即隶化以后.隶化现象产生于秦朝,从此以后,就有了汉字的线条化,就有了书法艺术.隶书之前的文字都属于古文字阶段,由于其字体弯弯曲曲,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隶书以后的文字都属于今文字阶段,线条化是中国书法的精髓.而现在,正是这种有悠久书法历史的文字体系却出现了极大的危机,在新世纪产生了提笔忘字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弱化对汉字的认识,冲击书法艺术,甚至会淡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国人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防患于未然,不然的话,几十年后,能够书写汉字的人就聊聊可数,引以为豪的书法艺术也将不复存在了.

1 提笔忘字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提笔忘字作为一种现代特有的社会现象,应该是进入21世纪以后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此之前的20世纪后期,这种现象是非常稀少的,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陆凌宵认为,提笔忘字现象与拼音输入有关系.[3]上个世纪后期中国电脑开始普及.最初,很多人使用的是五笔打字法,这种输入法需要记住字根代码及其组合,影响了普及和推广;后来产生了微软拼音输入法,使打字技术不再那么困难,使用电脑的人数急剧上升,对计算机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只要稍懂一点拼音知识的人就可以在电脑上打字写文章.当然,还是会有少数人不会使用,可能是教育的缺失,70年代及其以前出生的很多人都没有掌握拼音,他们读书期间受老师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没有使用汉语拼音教学,无法使用这种输入方法.

提笔忘字现象的产生,除了社会原因以外,应该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几乎有了”现象,这在我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上几乎没有只言片语,但在美国学者克雷奇等三人编写的《心理学刚要》上有所提及,[4]说的是很多人在想问题或者在写字的时候,所想问题的答案或者所要书写的字形几乎就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差点被自己捕捉到了,但是后来又没有抓住的现象.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其实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人的名字或者所要写的那个词语或者所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几乎就快要出现在舌尖上,再仔细想的时候却不见了,再也想不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几乎有了”现象.

从心理学上讲,人类的记忆是大脑对所经历事件的一种反映,主要包括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感觉记忆属于瞬时记忆,记忆的时间非常短暂;短时记忆是持续几天时间,以后就会遗忘的一种记忆,其持续时间介于两者之间;长时记忆是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复习或者复述而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信息,记忆时间相对较长.学习语言文字就是通过不断强化而使其保持在头脑中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有可能因为长期没有使用而逐渐淡化,尤其是学习文字的时候更是如此,很多词语、很多单词经过我们不断的强化而记住其读音、写法和意义,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减少,它们在头脑中的清晰度会逐步降低,甚至影响使用效果.汉字书写中的提笔忘字现象就是这样,随着使用的频率的降低,汉字的形体在头脑中逐渐模糊,以至于出现拿起笔来书写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去写了的现象.

产生“几乎有了”现象的原因,应该与汉字的性质有关.汉字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表意文字,这源自于其最初的象形性.后来,汉字经过发展演变,象形意味逐渐不浓厚了,但不管怎么演变,其中大部分汉字都是一个表意的形旁加上表音的声旁,构成数量众多的形声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形声字占90%以上.形声字的数量庞大,增加了书写方面的困难,因为很多字的区分度比较小,难以有效地把它们区别开来,在书写的时候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提笔忘字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不加引导,那么势必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出现无法逆转的局势,很多人只会说话而不会写字,使得我国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下降,弱化民族文化素质,必将影响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文化遗产的传承.[5]提笔忘字现象不是一般的社会现象,如果放任自流,那么就会导致国家的基础教育的缺失,造成我国整个软实力的降低,甚至影响表达,其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有人认为,几千年的汉字书写艺术,在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短短的十多年的时间里败下阵来,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完全把提笔忘字现象归因于新技术的冲击.其实,新技术的使用或者是拼音输入法的普及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全部归罪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就充分说明很多人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忽视了汉字中的书法审美能力,纯粹是把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符号体系而已.汉字既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同时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工具.汉字一旦产生,就是我们人类杰出的文化成果;汉字有了书法,就是我们人类最抽象的艺术形式.古人讲求“琴棋书画”,书法是古代文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有多少知识分子涵蕴其中,不能自拔.书法既是古代读书人的谋生手段和必备技能,又是他们心目中的精神家园,情感所依.[6]

目前汉字教学第一步是识字,就是教小孩认字,一般都是从偏旁部首开始的,英语的字母只有20多个,我们的部首却有200多个(在许慎的时代有500多个),增加了书写的困难.声符相同而形符的书写位置不同,会产生新的汉字,如“朱”字与不同的偏旁组合,形成“株、诛、茱、珠、蛛、洙、铢、侏、邾、祩”等字,当然这还不是最困难的,困难的是一些会意字,它们差别不大,只是一横或者一竖的位置不同,而构成新的汉字,如“本、未、末”三字,它们都是在木字的基础上增加一笔而成,增加那一笔画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其区分度是非常小的,这也就成为“几几乎有了”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7]

“几几乎有了”现象是人类共通的心理现象,但是我们目前的研究很少,没有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明显与心理学其它领域的研究不相匹配,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从心理学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期找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 结语

如何消灭这种“几几乎有了”的心理现象?首先要加强学习,多写多看,写得多了以后,就不会产生瞬时记忆了,而是使之进入长时记忆系统里面.古人长期涵韵其中,吟诵诗词,经常书写,坚持阅读,强化记忆,根本不会产生这种心理现象.[8]

其次,坚持书法练习,不管是书写毛笔字还是钢笔字,不管是练习柳体还是颜体,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很好地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就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消灭提笔忘字现象.书法艺术的教育,应该存在于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层次的各个阶段,而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大学时期,要让他们从小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接受书法艺术的熏陶,强化汉字形体的学习.

再次,要通过一定方式加强书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千万不能让大学生成天只玩手机而失去书写的机会.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的书写时间比较多,大学阶段相对要少得多,应该加强大学生的书写教育,尽量增加学生书写的时间;一些学校,平时布置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每期要完成一定量的书写任务和阅读任务.当然,这并不是说基础教育阶段可以不重视书写教育,在小学、中学时期也要多让学生进行手写方面的训练,提倡书法艺术教育,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

[1] 黎昌友,彭金祥.现代普通语言学理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2] 彭金祥.汉字与中国文化精粹[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98.

[3] 陆凌宵.提笔忘字现象的根源与对策[N].文汇报,2009-07-02(02).

[4] (美)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利维森.心理学纲要[M].周先庚,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563.

[5] 韦鸣飞.提笔忘字.现代“新文盲”的困惑[N].桂林日报,2005-11-16(05).

[6] 游传耀.信息时代对汉字的挑战[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47-50.

[7] 杨立新.怎样化解汉字书写危机[J].人民论坛,2010(36):126-127.

[8] 朱英贵.汉字形义与器物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责任编辑范藻]

Psychilogical Elements of Character Amnesia

PENG Zhiqiong

(Finance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The sample survey shows that the character amnesia is a particular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has its own psychological causes, features and essence and regular pattern. Then the paper gives its resolutions.

character amnesia; psychology; multi-media; modern teaching way

2016-03-15

四川文理学院人文社科项目“计算机网络背景下提笔忘字现象研究”(12014R017Y)

彭志琼( 1971—),女,四川崇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化研究.

H109.4

A

1674-5248(2016)05-0066-03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写汉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用什么书写呢?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所谓书法艺术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