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功利

2016-04-12 03:29王利华
中国德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池莉功利智慧

最好的教育是爱与自由!

——题记

“秀孩子与夸孩子,是自己挠腋窝的痒痒——自己特舒服,别人看着不雅。我的《立》,不秀也不夸,只是恨教育。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与食品一样含毒太多,我是母亲,我要抵抗,就这么简单。”池莉如此解释自己的写作初衷。

《立》是池莉为女儿亦池写的一本散文集。实际上,也是她们母女相依为命、共同跋涉的成长史,更是一本个人的教育史,也可以说一本并不高深的家教指导书。翻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作者流于笔端的细腻而犀利、激情而理性,所说所讲真实客观而又富有意蕴。这里有感动,有喜笑颜开,更有为人母的教育智慧——“他们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既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又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

“我对你的爱,

是我生命里的每一次呼吸,

每一个微笑,

每一滴泪水。

如果上帝允许,

我只会更加爱你!”

——《立》

“爱本身就是教育。”这是句家喻户晓的话,可是怎样去爱,你的爱是否恰到好处,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反思的问题。

亦池的成功更多地告诉我们,她的母亲是一个会爱的人,爱得恰到好处!

她的爱不是“温柔的强势”,不假“爱”之名而强迫孩子接纳,而是“顺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当“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至理名言”风靡天下的时候,有过短暂犹豫的池莉还是选择了不让亦池上培优班,因为她坚信“让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自然地获得这个阶段应该有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包括教训),这就是教育”。培优班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在用家长的决定权,以一种“温柔的强势”在逼迫孩子学习大量的课本知识,而这些知识大多超越了他们的年龄段,于是有了很多所谓的“早慧”孩子,这恰恰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一个人天生的那份兴趣与才能的爆发时间,谁也不可预知,用培优班百米冲刺般的速度灌输进去的知识真的可以称之为“智慧”吗?

应对漫漫人生的各种荆棘,最有分量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人生的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正如池莉在书中所言:“一个人若要稳稳地立足于世界,能够应对世道的各种变化,取得稳固的成功和成就,他需要的是与他自己个性相得益彰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与人相处。”

“我一周岁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多学会了读写算,并不等于就更加接近了将来的理想。”——这是池莉的充满人生大智慧的爱!

尊重

“我就是要我的孩子快乐、健康和幸福。如果我孩子长大了真的去做厨师,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只要她自己快乐就很好。”池莉如此说。

与大多数母亲不同的是,池莉没有给孩子划定一个人生目标——你的将来要成为作家、科学家、工程师……没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心平气和地教育女儿的母亲,她的教育不功利,充满了对孩子自我选择的尊重,因为爱所以尊重!

池莉认为“让孩子们成为怎样的人,是教育的第一步”,而实际上这也恰恰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让我们的孩子心理健康、心智成熟、自信乐观,拥有“尊重、爱和得体的行为”,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事实上,当亦池成为一种有些罕见的现象,被我们口耳相传的时候,也恰恰反映了我们当下教育的缺失,这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缺憾——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了,孩子更多地成了完成家长既定梦想的工具,成了达到社会关于“成功”的普世标准的玩偶,面对自己的人生,孩子却失却了自我选择的权力和能力!须知一个性格完善的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抉择能力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成功。亦池的成功不是池莉的教育有多么特别,她只不过遵循了教育最本质的规律,坚定地引导着女儿向教育的终极目标前进而已!

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一份尊重——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对未来的选择,适当引导,不要用太过功利的目标去规划他们的人生,那是他们的人生。

所以,做一个该放手时就放手的父亲或者母亲吧,尊重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自由!

自由

应该说小亦池是在一种平和而自然的教育中,踏上自己美好人生的征程的。

幼年乃至中学的亦池都是傍晚被妈妈叫回家去吃饭的孩子,因为她在玩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儿!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勇于抵抗的母亲——一个并不那么“望女成凤”的母亲,一个对成功有着充满智慧而淡然的理解的母亲!

这是每个被灌输式教育压迫下别无选择地上补习班的孩子所梦寐以求的!

对于亦池的教育,池莉是颇为勇敢和自信的,她放任亦池在小学和小朋友尽情玩耍,放任亦池在中学轻松度过,“60分万岁”永远是她的座右铭,在自由轻松与快乐中,亦池弹琴、摄影、画画、和小动物一起玩……养成了诸多生活的本事和智慧。

有谁能否定,她在和小朋友玩耍中所锻造出来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识别人的慧眼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又有谁可以说,弹琴、画画中培养的性情会是她人生的败笔?

正是源于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源于母亲的“放手”,才真正培养了亦池独立自主的性格,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了自我独立选择!

所以“立”!

比任何学历学识都重要的是“立”,这个“立”是独立,是自立,是安身立命的本领。这才是教育最终的价值和意义!

书中说:“人生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

爱他,就尊重他,给他自由,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立”起来!

【王利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池莉功利智慧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池莉爱惜吃相
重视孩子的接受能力
池莉教女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