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古代中国官员的朋友圈
——读《中国朋党史》

2016-04-13 05:47
支部建设 2016年30期
关键词:管窥新党变法

■ 邓 勤

管窥古代中国官员的朋友圈
——读《中国朋党史》

■ 邓 勤

在君君臣臣的家天下封建政治制度下,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制度是无法产生的。但没有公平竞争的现代政党,并不意味着古代中国官员们就没有朋党。相反,历朝历代的官员们在某些政治人物周围,都形成了一定的“朋友圈”,大家互相提携支持,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对于“非我圈”者,不管其有无能力,是干才还是庸才,都会党同伐异,另眼相待。

譬如宋神宗时期,国家积贫积弱,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宋神宗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围绕着支持变法还是反对变法,逐渐形成了新党和旧党。大学士苏轼既不支持新党,也不支持旧党,结果不管哪个团伙上台执政都见不得他,将他一贬再贬,一直贬到蛮荒之地海南。苏轼不仅是文艺大家,对于治国理政也颇有见地。无奈在新党或旧党眼里,苏轼就是一个“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可见朋党之争,全无是非观念,也不考虑国家社会利益,只会使社会变得更加腐败,政局变得日益混乱。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官僚政治史即是一部朋党史。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已出版《中国皇帝制度》《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等著作,深受学界好评。朱子彦在最近出版的《中国朋党史》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朋党的产生、发展、演变历史,剖析重要朝代的重要党争,把握不同朝代党争的特征、特质,力图凸现中国古代朋党政治发展的脉络和全貌。

作者按照历史顺序,以朋党发展演变为经,以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在叙说中注重人与制度的互动依存关系及其交互影响,既有学术性,又有较高的可读性。凡历史上重大党争事件,诸如东汉党锢之祸、唐代牛李党争、宋代熙宁变法、明代东林党争等,由于广为历代史家关注,因此注重浓缩精炼。对于一些精彩个案,譬如《李商隐:牛李党争的牺牲品》等,则将李商隐的人生际遇置于唐代最为激烈的牛李党争背景下剖析,从侧面解构了牛李党争,让人耳目一新。本书堪称目前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中国朋党的集大成作品,也是一部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简明易懂的概论性学术专题史读物。

本书包括朋党的界定和主要特征、从萌芽到成形、东汉党锢之祸与清议运动等十章,对于中国古代朋党及党争作了贯通性的考察,将士大夫官僚的朋党和众多被称之为帝党、后党、太子党、诸王党、戚党、阉党综合作了分析,揭示了朋党为何以血缘、地缘等宗法关系为纽带,环绕权力、财富的争夺及再分配而展开斗争,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一部重要著作。

滥觞于夏商周三代社会的朋党和党争,历经汉唐,下逮明清,始终盛而不衰,且愈演愈烈,在封建王朝的肌体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明代王夫之曾认为:“朋党兴,而人心国是如乱丝之不可理。”可见中国历史乱源之一便是朋党,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中央一再重申:“党内决不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如此,管窥中国古代官员的朋友圈,深入剖析中国朋党演变史,便具有了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责编:于晋芳)

猜你喜欢
管窥新党变法
晚清伶人开办戏园管窥
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老舍手稿管窥
茅盾手稿管窥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
日在野党征名遭网民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