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镇安县集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分析探讨

2016-04-13 03:25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集镇治理规划

匡 栋 郭 敏

(1.陕西省镇安县水土保持站, 陕西 镇安 711500;

2.陕西省镇安县水利工程队, 陕西 镇安 711500)



陕西省镇安县集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分析探讨

匡栋1郭敏2

(1.陕西省镇安县水土保持站, 陕西 镇安711500;

2.陕西省镇安县水利工程队, 陕西 镇安711500)

【摘要】本文介绍了镇安县集镇饮用水水源概况,调查分析了该县集镇饮用水水源现状和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该县集镇饮用水水源污染的途径和方案。

【关键词】集镇; 饮用水源; 规划; 治理

1概述

1.1规划目的

镇安县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是全县“十三五”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工作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掌握镇安县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监督、监测及管理能力建设,解决目前危害该县集镇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积极稳妥地推动镇安县饮用水水源地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1.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坚持“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科学规范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坚决取缔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1.3规划原则

a.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并严格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规划的编制充分反映镇安县饮用水源保护的本质特征,达到水源保护的实际效果。编制的各个环节坚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b.系统治理,生态良好。贯彻山水林田路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划的编制重点以污染预防为主。

c.两手发力,深化改革。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强化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作用,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水资源配置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建设体制和资金筹措机制,既要在水公共产品配置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在水资源向高效领域配置和加快水利建设中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

d.科技创新,理念先进。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饮用水源保护的目的是保障人民大众的饮水安全,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注重公众的参与。

e.防治结合,污染治理控制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结合。点源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结合,工业布局调整与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统一,区域整体优化。

1.4规划范围与目标

规划范围为镇安县15个镇,即县城(永乐镇)、回龙镇、铁厂镇、大坪镇、米粮镇、茅坪镇、西口镇、高峰镇、青铜关镇、柴坪镇、达仁镇、木王镇、月河镇、云盖寺镇、庙沟镇的饮用水水源地。

总体规划期为2015—2020年。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规划编制原则,达到分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明确、便于操作的目的。

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大幅削减,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标。

2对饮用水水源地有重大影响的污染源

由表1可知,5个集镇排污口年排放废水1295.46万t, 其中超标排放于河边废水中硝酸铵4.19万t,氨氮0.12万t,总磷0.025万t。超标情况见表1~表2。

表1 镇安县集镇水型污染源超标排放量统计结果 (万t/年)

其他10个镇全部为Ⅱ类水质。

表2 镇安县集镇水污染源超标情况评价结果(超标倍数)

3水环境容量状况

a.水环保投入不足,治理欠账太多,县城及集镇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污染严重。

b.各种规划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至今还没有科学的规范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区域内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未建设配套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乱堆乱弃工业废渣的现象普遍。

c.工业装备、技术落后,清洁生产水平低下。ⓐ老企业建设时间长,负担重,技术、设备更新投入大,企业难以承受;ⓑ中小企业多,企业资产投入少,土法上马,单位产品资源和能源消耗量高,“三废”产生量大,清洁生产水平低下。

d.环境监管尚未完全到位。ⓐ区域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对这些企业的环境执法难以到位;ⓑ一部分污染严重企业瞒报排污量、偷排的现象尚存在;ⓒ中小企业逃避环境执法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

e.县河水质污染较严重,直接影响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评价,县河水质总磷、氨氮、硝酸盐超标,每年由县河城区下游饮用水源地超标总磷、氨氮、硝酸盐依次达34.69t、168.72t、364.20t。

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分析

4.1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

a.部分水源地水质污染逐渐加重。镇安县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评价的3个项目中,与2012年相比,2013年硝酸盐、氨氮、总磷的浓度呈上升趋势,污染源主要为城市污水,镇安县城污水处理厂2013年污水处理率为79%。2017年镇安县城污水处理有望达到100%。

回龙镇饮用水水源地为万寿沟,水质变化情况评价的12个项目中,除硝酸盐超标外(为14.33mg/L, 超标4.33mg/L),其余11个项目均未超标,为Ⅱ类水质。

米粮镇取水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评价的12个项目中,除硝酸盐超标外(为10.40mg/L, 超标0.40mg/L),其余11个项目均未超标,为Ⅱ类水质。

茅坪镇取水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评价的12个项目中,除硝酸盐超标外(为10.49mg/L, 超标0.49mg/L),其余11个项目均未超标,为Ⅱ类水质。

木王镇取水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评价的12个项目中,除硝酸盐超标外(为11.55mg/L, 超标1.55mg/L),其余11个项目均未超标,为Ⅱ类水质。

其他10个镇全部为Ⅱ类水质。

b.生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落后。2013年,镇安县15个建制镇集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大,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河,对镇安县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全县15个集镇集中供水工程取水水源基本处于人口较少地段,水源污染较少。正在筹建的全县15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因资金原因,工程进度滞后。

c.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数量多,污染物排放量大。全县15个集镇污水,因无污水处理厂,集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2000m至下游50m有排污口15个,年排水总量达1518万t,年排放废水总量达396万t,COD330t,氨氮792t。

d.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镇安县是农业县, 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排污是影响水源地水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耕地面积达21.559万hm2,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3年,全县化肥施用总量达21082t,亩均达到65kg。

e.水源地上游及保护区周边存在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潜在隐患。镇安县城区饮用水源地污染主要来源于云镇峡口地区,严格控制云镇峡口地区对云镇峡口水源的污染,是确保镇安县城区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

4.2原因分析

a.集镇及县城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安县规划建设15个集镇15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只有镇安县城一处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集镇及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直接影响水源地水质。

b.环保投入不足。由于县财政困难,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距国家提出的1.5%的目标差距较大。

c.反排污能力不强,监管手段落后。环境监察、监测队伍人员少,缺乏执法车辆和取证设备,监控、监测手段落后。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装置,环保监控受能力所限难以到位。

d.群众水源保护意识不强。

e.农村化肥农药面源污染较严重。2013年镇安县全县化肥施用量(折纯)为8655t,每公顷达到401.47kg,超过施用强度(折纯)250kg/hm2的1.6倍,是造成5个集镇水质超标,也是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5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镇安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括:ⓐ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整治工程;ⓒ保护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保护区面源治理工程;ⓔ受污染河道底质修复工程;ⓕ水源保护区外对水源地有重大影响的污染源或区域、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工程。

5.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措施

a.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分期实施;封闭式管理。

b.目标。2013年以来,全县集镇饮用水水源地,已建成隔离防护工程8处;2016年前对全县7个集镇集中水源地建成隔离防护工程。

c.工程内容。对位于城镇中心或近郊等人类活动频繁的水源地采取隔离防护措施,以防止人类不合理活动对水源保护区水质的影响。

5.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5.2.1一、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a.基本原则。ⓐ近期以污染源达标治理为主,远期以污染预防为主;ⓑ不达标点源限期治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出。

b.目标。所有向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排污不达标的工业点源限期治理,2017年底前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氨氮、砷、镉、汞6个项目实现达标排放,2020年底前所有项目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达到总量控制要求。

c.工程内容。镇安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既有直接向水源地排污的休闲设施、居民点、企业,也有各种入河排污口,还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加油站。对这些休闲设施、居民点、企业、加油站和排污口分别采取限期搬迁、取缔、关闭等措施进行整治。年削减废水排放量594.83万t,COD440.62t,氨氮49.09t。

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量2万t,建设工期为三年,预计2018年建成8座;二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量5万t,计划2020年前建成6座。

5.2.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镇安县城镇饮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面源排污,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全县饮用水源地水质污染的原因之一。饮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目的是有效减少和防止农业面源排污对饮用水源地水质有机污染特别是氨氮污染,保障饮用水源水质。

a.基本原则。系统、循环、平衡的生态学原则;与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的原则。

b.目标。ⓐ近期目标(2017年前),对14个水源地,以实现总量控制为主要目标,以输移路径控制为主导方法,减少这些水源地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长期目标,推行生态农业, 着重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负荷。

c.工程内容。针对中、长期目标,应遵循生态经济理念,着重从源头控制污染负荷。在近期的基础上,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业,着力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预报率和准确率,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科学防治,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加快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推广,强化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农药的执法和管理力度,从源头抓好农药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在控制化肥的施用上,积极研究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努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大力提倡应用生物有机肥,减轻化肥对土体和水体的污染,进一步保障水质。与此同时,继续巩固近期末端控制的工程措施成效,实现综合控制。

6规划投资及效益评估

6.1效益分析

实施该规划,将彻底改善镇安县饮用水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有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镇安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6.2环境效益

15个规划项目实施后,每年向水源保护区排放的废水量可削减2272万t, COD 11760t,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70万t,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3080t,医疗废物日处理处置能力达到8t,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5万t/年。水源地河两岸修建绿化隔离带总长度达25km,建设河库水源涵养林1.5km2。同时有效控制水源地重金属污染,切实消除水源地水质安全隐患,水源地水质有望稳定达到目标水质标准。

6.3社会效益

a.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持社会稳定。

b.全面提升镇安县环境应急能力。

c.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

d.全面提高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

e.提高县城品位,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

7结语

镇安县集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工程,也是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民心工程。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希望全社会广泛参与,为建设一个安全清洁的镇安集镇饮水水源而努力奋斗。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market town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 in Zhen’an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KUANG Dong1, GUO Min2

(1.ShaanxiZhen’a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tation,Zhen’an711500,China;2.ShaanxiZhen’an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Team,Zhen’an711500,China)

Abstract:In the paper, overview of market town drinking water source in Zhen’an Town is introduc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lution causes of market town drinking water source in the county a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Approaches and plans for governing market town drinking water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county are proposed.

Key words:market town; drinking water source; planning;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4774(2016)01-0020-04

DOI:10.16616/j.cnki.10-1326/TV.2016.01.006

猜你喜欢
集镇治理规划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第一次做饭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迎接“十三五”规划
地质灾害频发山区聚落安全性探索——以横断山系的集镇和村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