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琴书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性探究

2016-04-13 04:24鄢秀丽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琴书淮河艺人

鄢秀丽(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淮河琴书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性探究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淮河琴书是安徽省著名的传统民间音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唱形式活泼,曲调优美婉转,语言生动淳朴,具有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它自形成以来一直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随着淮河琴书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各种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淮河琴书也和其它传统地方小戏剧一样面临着生存危机。论文将深度梳理淮河琴书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性特色,力求使这一曲艺百花园中灿烂的奇葩得到更好的传承及发展。

淮河琴书;发展历史;艺术特征

淮河琴书亦称“安徽琴书”、“淮北琴书”、“泗州琴书”,是一种流传于皖境的涡河、淮河两岸及合肥等城市的小戏。当前淮河琴书在安徽省的蚌埠市、阜阳市的阜南县等地区还有广泛的受众及演艺基础。淮河琴书也有人称为“洋琴”和“蚌埠琴书”的,它是用安徽方言来演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因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统称为“安徽琴书”。

1.淮河琴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状态

全国各地的琴书很多,如北京、徐州、山东、贵州、云南、四川、安徽等地都有自己当地的琴书,它们由本地的小调或民歌发展而来。淮河琴书是在泗州调、老凤阳歌、当地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主要流行于滁州、六安、蚌埠、泗县、灵壁、宿县、五河等地。

1.1 淮河琴书的发源及发展

淮河琴书的发源地是安徽省,如广饶县牛庄镇时家村的时殿元等人是早期的主要传承人。淮河琴书后来演变成南、北、东路等三个流派。1880年左右安徽琴书传到广饶北部,当时由于黄河入海时漫溢,许多人流离失所至外地行乞。一时间能够演唱民间小曲成为一种行乞谋生的手段,民间艺人争相学习安徽琴书。安徽琴书于1896年左右已在广北一带普及,许多职业的琴书艺人诞生了。

清朝中期安徽琴书就已初具规模,当时安徽、山东、河北、江苏北部等地连年灾荒,出现了大量南下逃荒求生的人。后来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南北交通更便利了,人口流动也更快了,便逐渐形成了以安徽蚌埠为中心点,沿淮河两岸的流动民众纷纷聚来,最多时多达八万多人。这些自然及社会历史因素,也使得安徽琴书在蚌埠地区牢牢地扎根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家动乱、日本入侵、民不聊生,淮河琴书也有许多听众,不过大家听的“琴书”内容多是一些伤心人的伤心曲。解放后淮河琴书艺人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各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并坚持创新表演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琴书艺人,如张静、鲁彩霞、袁月娥等,他们也多次获得省市文化部门的奖励。

1984 年地方文化局再次组织了一部分文艺工作者,主要对淮河琴书进行研究,如深入到各村走访老艺人,搜集各类珍贵的文艺史料等。1985年又邀请了二十多名淮河琴书老艺人,共同召开了“安徽琴书史料座谈会”,并于次年对当地部分老艺人的经典剧目进行了仿演录像,综合这些成果于1987年和1988年完成了《安徽琴书音乐集成》、《安徽琴书起源与发展安徽史料汇编》二书,这是当前研究安徽琴书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

1991年3月举办的“安徽首届安徽琴书汇演”是一场琴书演唱盛宴,共有安徽当地8个代表队参赛,共计240人参加表演。2006年阜南县文化局组织了一批专人对淮河琴书进行了挖掘保护性研究,整理了大量的剧目及艺人相关资料,鼓励老艺人传帮接代。同时,文化局还综合了琴书在淮河地区传承发展的渊源、艺术风格、创新特点等信息,为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准备,并将其定名为“淮河琴书”。2008年,“淮河琴书”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7月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2013年巴黎中国曲艺节”上,淮河琴书以剧目《十二生肖没有猫》首次精彩亮相于国际文化舞台。同时,为了发扬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丰富百姓业余生活,安徽当地的镇县级政府部门也大力主推以淮河琴书为艺术载体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

2.淮河琴书的传承人现状及研究

清朝光绪六年左右淮河琴书传入安徽广饶北部地区,至光绪二十二年在安徽广北一带普及,出现了一批职业的琴书艺人,代表性传承者是时殿元、商秀岭、张志田、张兰田等人。

2.1 淮河琴书北路流派的主要传承人时殿元

时殿元是北路琴书流派传人的代表。他广泛吸收了曲艺、戏曲的精华融入琴书艺术中,将琴书由传统的坐唱演变为化装演唱,如化装扬琴就是时殿元首创,他是淮河琴书的主要创始人。

时殿元的表演风格洒脱自然、夸张幽默感十足,唱曲时嗓音甜美。为了增强淮河琴书的市场竞争力,他从京剧的道具、服装、表演中受到启发,开始思考将淮河琴书改为化装演出。清光绪二十六年他率“同乐班”首次化装演出了《王小赶脚》大获成功。此后,他们又逐渐化装演出了十多个剧目,如《光棍哭妻》、《王汉喜借年》、《王天宝下苏州》等。

光绪三十二年时殿元创建了“共和班”逐渐由“拉地摊”向专业的舞台演出迈进。时殿元的“共和班”开始在安徽的广饶、张店、博兴、昌乐、胶东、潍县巡回演出。民国初期他的戏班开始在安徽省府的戏院和剧场挂牌演出。1930年其弟子时克远等人重建了“同乐班”开始在戏院演出一些情节较复杂、角色较多、改为化装扬琴上演的剧目,如《白蛇传》、《双换亲》、《金玉奴》等。

2.2 淮河琴书东路流派的主要传承人李金山

李金山的琴书演唱曲调优美、韵味淳厚,他是东路琴书的代表性传人。随着淮河琴书艺人李金山、高金凤夫妇1953年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这一艺术形态也正式传入北京。进京后,李金山为了满足北京观众的口味,开始对淮河琴书在演唱、音乐上进行革新,如唱腔在保留安徽地方特色的前提下融入了北京韵味,形式上将坐唱改为表演唱。

李金山还带出了一批徒弟,如齐桂琴、夏侯埠、刘淑敏等。此外,高金凤和李金山的优秀曲目如《鸿鸾禧》、《刘伶醉酒》等还以录音形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李金山的徒弟,如刘淑敏、王月华等人演唱的剧目《梁祝河》在京演出也大获成功。

2.3 淮河琴书正值盛年的第五代传人孟影

淮河琴书于2008年正式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主要传承人一栏写的是孟影。目前,孟影已成为淮河琴书最主要的推广大使,她每年都要承担着近两百场的淮河琴书剧目的演出任务。她表演的淮河琴书不仅传承了传统琴书“九腔十八调”的艺术特色,也广泛地从民间小调、地区戏曲中汲取了精华,极大的丰富了淮河琴书的唱法,是当之无愧地淮河琴书第五代传人。

2004 年孟影凭借淮河琴书《一块碎玻璃》摘取中国曲艺界的最高奖项“牡丹奖”。她还被授予“优秀中青年曲艺家”的称号。2013年7月孟影携琴书作品《十二生肖没有猫》精彩亮相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这是淮河琴书首次走出了国门。孟影是当代将淮河琴书推向新高度的重要传承人。

3.淮河琴书的主要艺术特色及研究

淮河琴书在淮河流域众多的地方曲艺戏剧中独树一帜,其唱腔浑厚而舒缓,曲调优美而婉转,韵味悠远而和美,语言生动而质朴,吐字讲究字正腔圆,它已成为中国传统地方曲艺中一朵灿烂的艺术奇葩。淮河琴书的唱腔以“九腔十八调”而著称于世,其唱腔音乐为主曲体,“四句腔”是淮河琴书的代表性唱腔,具体分为“垛子板”、“快四句腔”、“慢四句腔”等,垛板中间是“唱中有说”。此外,还有“梅花落”、“凤阳歌”等曲牌。

淮河琴书当前的表演形式,一般是一人演唱时,一手打板一手敲扬琴,旁边有单独的乐队为其伴奏。伴奏乐器有扬琴、三弦、手板、胡琴、坠胡、笙萧、琵琶、古筝等民乐,道具一般是椅子、琴架、屏风等。有时候也有两个人在台上演唱或多个人对唱的表演形式,也有一人或两个人在台上演唱,另有一些人在舞台上表演的形式。总之,目前的淮河琴书已由传统地“坐唱”,转变为表演与演唱相结合的,更加活泼多元的艺术表现形态了。淮河两岸数代琴书艺人的积累与传承,淮河琴书也形成了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如《红风传》、《游湖借伞》、《王天宝下苏州》、《陈三两爬堂》等,这些活泼的剧目就是在当代仍十分讨观众们喜爱。

总之,当前淮河琴书已进入了大城市,为了满足观众更高的审美文化需求,在舞美、角色、服装、唱腔、道具等艺术构成上都更显戏剧化,也演变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地方小戏。

[1]尚原野.阜南县孟影:淮河琴书说人生[J].阜阳日报,2014-12-23.

[2]黄红纲.安徽琴书起源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2013(04).

[3]李永智,李洁,杨君.家门口的“戏班子”[J].走向世界,2015(19).

To Explore the History and Art of Huaihe Qinshu

YAN Xiu-li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AnHui FuYang 236000)

Huaihe Qinshu is Anhui province famous traditional folk music,has been 200 years of history.The singing form of lively,beautiful melody melody,language simple and vivid,with a very strong local flavor,it since its formation,has been well

by local people's favorite.With the impact of the Huaihe River Qinshu surviv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a variety of popular music culture,Huaihe Qinshu and other traditional local small drama are facing crisis of survival.The Huaihe River Qinshu combs the depth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rtistic features,and strive to make the song art hundred gardens brilliant wonderful get bett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uaihe Qinshu;The development history;The artistic features

J825

A

2095-7327(2016)-04-0169-02

①2015年度阜阳市社科规划项目“阜阳市地域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淮河琴书考察研究”(FSK2015005)。

②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安徽地域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亳州二夹弦考察研究”(B2015014)。

鄢秀丽(1973—),女,安徽淮南人,硕士,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猜你喜欢
琴书淮河艺人
关于苏北琴书生存现状及传承的分析与探讨
淮河
浅谈徐州琴书的传承与发展
《永乐琴书集成》真伪再考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琴书和鸣——记2015吴文光“琴心”系列艺术活动展演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