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电视采编人员的镜头感悟力

2016-04-13 04:52罗小华周玉飞
关键词:事物

罗小华, 周玉飞

(邵阳市广播电视台, 湖南 邵阳 422000)



略论电视采编人员的镜头感悟力

罗小华, 周玉飞

(邵阳市广播电视台, 湖南 邵阳 422000)

镜头感悟力是电视工作者对镜头的感触、理解、领悟、把握、掌控和运用的能力,是人们体验力、洞察力、感知力、理解力、思辨力、领悟力、想象力、发现力、整合力、表达力、创造力共同融合在镜头上的综合体。把握镜头感悟力应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逻辑,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人们的心理逻辑和电视镜头的剪接逻辑。多学、多看、多练、多思是提高镜头感悟力的基本途径。

镜头; 感悟力; 特性; 逻辑; 途径

在电视采编工作中,同一个事实、同一个事件、同一条新闻、同一篇文稿、同一段素材、同一堆镜头、同一部影片,经过不同的人剪裁、编辑和合成,其给人的感觉、含义、效果往往不同,甚至大异其趣、相去甚远:有的大放异彩、引人入胜;有的平淡无奇、索然寡味;有的乱七八糟、不堪卒读。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笔者以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电视采编人员不同的镜头感悟力造成的。镜头感悟力的有无,关系着一条电视新闻、一部影片的成败;镜头感悟力的高低,决定着一条电视新闻、一部影片的优劣。

一、镜头感悟力的内涵及特性

所谓镜头感悟力,简言之,就是电视采编人员对镜头的感触、理解、领悟、融会、合成、把握、掌控、运用的能力。镜头感悟力是电视工作者必修的一项基本功,是电视记者、编辑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是电视人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细言之,镜头感悟力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性:

1.镜头感悟力是一种体验力。有所经历才会有所体验,有所体验才会有所感触,有所感触才会有所感悟。在生活中,在采访中,在影片的构思、创作、拍摄过程中,放下身段,沉下身子,身临其境,身心投入,常常用心去体验体会,多多积累生活阅历,电视采编人员就会渐渐地感悟出自然的奥秘和镜头的奥妙。

2.镜头感悟力是一种洞察力。常言道,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只有客观、公正、全面、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感受,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观察结果。电视工作者需带着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观察世界,需具有识察同一棵树上两片不同树叶的慧眼,能够洞悉世间似是而非的不同事物,能够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能透过表象,直击要害,攫取本质,善于从事物稍纵即逝的、细微的、不明显的迹象和苗头上,及时发现征兆、鉴别问题。需具有鹰隼般敏锐的眼光,犹如一只健硕的雄鹰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虽然相隔千米万米,但是只要地面上一出现猎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鸡雏,哪怕只有一瞬间,它就会眼前一亮,立即一个俯冲、一个箭步,一举将猎物捕获。

3.镜头感悟力是一种感知力和理解力。“感悟”是由感而觉而知而悟,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感事才能明理,感悟力建立在感知力和理解力之上。我们拍摄一个事物,编辑一组表现这个事物的镜头,首先就必须真切地感知到这个事物的存在,然后才能理解它、运用它。毛泽东曾指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你才能深刻地感知到它。感知力和理解力要求电视工作者具备现代人起码的基础科学知识,一定的实践经验,基本的视觉文化水平和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明白、知道每一个镜头相对照的事物及相对应的含义,能够大致理解、知晓镜头蕴含的寓意。

4.镜头感悟力是一种想象力。依据笔者的切身体会,我们在编辑画面时,一般会一边审视镜头中的内容,一边揣摩刚刚被拍摄的事物,一边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相关的物件、相关的情景、相关的意境,并且依照自己的想象将镜头组接起来。感物以兴怀,“感悟”是在某种事物的触发下,经过想象、联想、浮想,达到事物不同而事理相通的沟联与升华。感悟力必须借助想象力的翅膀才能产生由“感”到“悟”的飞跃。电视采编人员需从已有的影像实体出发,以相似的事、物、文、图等的触发为中介,进行广阔的状外之象、味外之旨、言外之意的联想,升腾新的情感,生发新的意念,萌发新的想法,获得新的启迪——这,就是想象力的作用。

5.镜头感悟力是一种发现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镜头好似人的眼睛,有待人们用它去捕捉美、发现美,熏熏然,昏昏然,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于半睡半醒半醉状态,是难以有所发现的。拂去蒙在眼帘上的灰尘,擦掉粘在眼睑上的黑屎,挣脱传统定式的桎梏,打碎狭隘思维的枷锁,抛弃所有的“睁眼瞎”,睁开我们的眼睛,瞪大我们的慧眼,擦亮我们的双眸,用心去追寻、去发现、去挖掘——只要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精彩、找到最好、找到最美、最合适的镜头。[1](P1,83,84)

6.镜头感悟力是一种整合力。在采制影片时,我们先要把握好被摄事物的整体、局部、细微部分和运动变化的细节,对这个事物的组成因子进行“解像”,即辨别、分解、拍摄成一个个分散的、局部的、具象的镜头,然后认真鉴别这些原始、繁杂镜头素材的适用性和优劣性,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再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按照一定的秩序整理、排列这些零碎、零散、零乱的东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这些镜头进行合情合理的优化配置,果断地舍弃不好的东西,从中挑选出合适、恰当、干净、漂亮、精美的镜头,并将这些精选的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合成一部结构较为紧凑、层次较为分明、有一定主题思想的影片,以较好地再现被摄事物,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7.镜头感悟力是一种表达力。“我的镜头会说话”,镜头也是一种语言,镜头语言必须相对独立地表情达意,像规范的口头语言或文字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电影和电视就是通过镜头、画面说话,成为能叙事说理的艺术。电视采编人员要能够精确地识别空间景象的体态、容量、大小、形状、层级、色彩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善于解剖被拍摄的对象,挑选适当的、富有针对性的镜头去形象、系统、完整地表述事物,同时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镜头元素来丰富节目的内容,加强节目的表现力和通达力,从而使观众能透过镜头及镜头的变化,感受、领略到拍摄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镜头感悟力还可以是一种分析力、领悟力、思辨力、运用力、创造力。镜头感悟力是上述多力共同糅合在影片镜头上的综合体。

二、把握镜头感悟力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镜头感悟力是一个电视人连贯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善于对事物和事物影像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实及虚的融会贯通的思考和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准确把握镜头感悟力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1.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逻辑。世间万物、人间万事都是有着其固有属性的客观存在,其产生、发展、消亡均有着内在的规律。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本身逻辑。镜头的本性虽然不是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刻板、机械、完整的摹写,但也是“物质世界”本来面貌的反映,这自然要求镜头能够还原世界,要求保持拍摄对象的真实、时间的真实、空间的真实和叙事结构的真实。每一个镜头基本上映照某一客观事实,电视镜头所表现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存在,电视拍摄出来的图像、图景和画面形象,都要从客观存在着的大千世界中,从现实生活中,从正在发生、发展、变动的事物中去寻找、去选择、去捕捉,统统都建立在具体的物、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上,不能子虚乌有、空穴来风,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不能任意编造、强加于人。感悟这些事物和镜头,必须符合客观逻辑,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先后顺序和时间流程,符合实实在在的影像本体,做到影像与客观被摄物的统一,保持事物空间的统一、时间的真空延续和真实的现实纵深,保持事件的完整性,保持事物固有的结构和生命般的真实。[1](P1,83,84)这是把握镜头感悟力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新闻观应有的题中之义。

2.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认识结构与实践结构具有同构性,电视镜头包含一定的信息,能表现事物的外在面貌,演进新闻事实,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表达节目的内容和主题,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工具、一个手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个别到一般、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再从一般到个别、理性到感性、抽象到具体,经过一系列的提炼、概括、分析和综合,如此不断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人类认识世界始终遵循这样一条脉络清晰的规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辩证法则。在电视节目中,一个镜头就好比一个概念、一个词语,几个镜头无缝相连,就犹如一个判断、一个句子,几组镜头链接,则成了一个推理、一个段落,十几组、数十组镜头有机衔接,则成就了一部优秀的影片。我们在拍摄镜头、编辑画面时,需要遵循这条认识法则,正确把握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善于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善于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现象中抓住本质,从形而下提升到形而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再回到实际的拍摄、编辑工作中,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的能动飞跃,让诸多镜头在起承转合之间实现环环相扣、一脉相传、意义贯通。

3.符合人们的心理逻辑。人们大多具有爱美、好奇、喜新厌旧等心理定势,一般先有无意注意才会有意注意,人们的视线容易指向和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习惯于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间不停地转移。观众这些视听习惯和心理特点影响着创作人员对镜头形式的选择和确定,了解和把握观众视听心理活动规律,是镜头语言规则依存的基础之一。在电视画面的表现中,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由总体印象到细节特征的过程与人们平常观察事物的经验相仿。与之相反的从近到远、从细节到总体概貌的后退式蒙太奇也反映了在特定情形下人们视觉活动的习惯。[2](P129-130)因此,我们在编辑影片时,要符合人们长期养成的心理习惯和心理逻辑,适合电视编、导、摄、录、审、监、看的制式,跟随公众的视觉心理变化,找准切换点、闪光点和兴奋点,干净利索地剪接,将一系列分散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有序地排列组合起来,突出最引人注目、引人入胜的部分,有意识地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的注意力按节目的内容和情节的发展而发生适时转移,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和连贯性,避免跳跃、拖泥带水和生拉硬扯,保持画面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关系,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4.符合电视镜头的剪接逻辑。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循,电视镜头的组接也毫不例外。影视节目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镜头,镜头是电视语言的基本元素,是电视造型的基础,是一种形象的语言。镜头语言作为一种具象的表意方式,也有类似于语法一样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镜头的组接逻辑。违反这些规则,观众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镜头组合所表达的含义。一个镜头只是一部影片的一个细胞,它难以孤立地存在,必须与其他诸多镜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只有当两个镜头连在一起产生一种实际或哲理上的关系,即出现一种新的意义时,画面组接才会连贯。熟练地掌握镜头组接技巧,把画面组接得连贯流畅、富有章法,对观众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让观众从镜头影像中清楚明了地理解影片内容,使观众不仅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而且感受到其中的深刻含义,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接受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电视从业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制作影片时,必须符合镜头的运用法则,符合动接动、静接静、成组配套等镜头剪接规律,符合人们百十年来所形成、掌握的摄像用光、画面编辑、声像处理等方面的技法,遵循蒙太奇原理、康替尼(连续构成)法则和轴线规律,把握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剪辑点和切、显、隐、化等多种多样的组接手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组接镜头;必须考虑景别的大小、镜头的长短、节奏的快慢、影调的明暗、色彩的对比、色调的冷暖,做好前后镜头的有机衔接,通过一系列镜头的组接,创造出若干新的意境,深化主题,成就一部内容完整、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三、提高镜头感悟力的基本途径

镜头感悟力是一个电视采编人员实践、感觉、学养、智慧的集成综合体。镜头感悟力之于电视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好像镜头之于电视的重要性一样。电视之所以成为电视,电视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根本属性,就在于其有镜头,在于其利用镜头行文叙事、表情达意。不管新旧媒体如何深度融合,不管多媒体如何高度发达,电视必须仰仗视频,必须用镜头说话的本性不会变。内容为王,万变不离其宗。电视采编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镜头感悟力,提高镜头感悟力是电视工作者必须进修的基础课题,是电视从业人员提升素质、创作精品的现实需要。提高镜头感悟力的基本途径大致有4:

1.多学。电视采编人员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作为支撑,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源头活水才不会枯竭,才能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与大局共融。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发奋学习,勤勉学习,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多学业务,多学理论,平日里坚持读书看报,学习掌握摄影摄像艺术的特点、要领,学会取景构图、光线色彩、场景调度等知识,具备对镜头拍摄、机位运动、画面编辑的宏观把控能力和微观调制能力,把握镜头的连续性、运动性、纪实性、呼应性、均衡性、流畅性、兼容性、时空性等要求,把握住细节,抓取具有表现力、感染力的细部特征,学会用充满情趣的镜头去勾勒、描绘平凡生活的多姿多彩,记录世界的真、善、美,学会通过一个个活动的画面,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依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着眼于情节的发展和内容的阐述,把一个个镜头紧密地组接起来。[3](P291,301)日积月累,拓宽知识,增进技能,学以益智,学以致用,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更新理念,增强自己的洞察力和思辨力。

2.多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看好的作品,多看名家大师的摄影摄像作品,多看获得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奖的优秀作品,多看央视、卫视的节目,多看国内外的纪录大片,多看同行用心用情、苦心孤诣制作的特别节目,多看看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和热火朝天的现实生活,要看得真切,看得细致,边看边揣摩。通过多看,找出差距,取长补短,明白事理,掌握规律,丰富想象,激发思维,获得启发,获得教益,获得感悟。

3.多练。实践出真知,“感悟”不是顿悟,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方能养成。三天不说口生,三天不写手生,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只有立足实际,勇于实践,把自身工作体验和社会实践当作艺术创作的源泉,不断地对自身实践进行总结,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成功才会不期而遇。影视创作亦是如此,只有多练、用心去练,才能熟悉拍摄对象、环境和气氛,熟悉手上的摄像机、编辑机和镜头,精确感知成像要素,加深对事物的印象,提升摄影摄像与画面编辑的技艺,才能得心应手,才会具有妙笔生花、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才能制作出美轮美奂的电视精品。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实地,深入现场,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深入底层,多采访、多拍摄、多编辑、多制作,反复练习,通过亲身练习,逐步领略到镜头的神奇、奥秘与妙用,把工作中的感动、感触、感想、感悟融入自己的影视作品,杜绝声画游离、声画相悖和声画两张皮。

4.多思。感悟力既有“实”的依存,又有“虚”的灵性,提高领悟力离不开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勤学、多思与善悟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善“悟”,多思是保证。只有勤于独立思考,凡事潜思默想,求实求是,求真求理,才能探索自然秘密,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寻求新思路,确立新理念,开阔眼界,打开思路,领悟力才能越来越强、越来越高。要能闹中取静,善于静思冥想,让思想在静思冥想中升华,让灵感在静思冥想中闪光;要多沉思深思、多仔细琢磨,一日三省吾身,经常反思自己,不断感悟出新的道理,把握新的机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将镜头用得正确、用得适当、用得美妙、用得恰到好处,不断摄制、创作出精品佳作,是电视采编人员的应循之道和应有之举。让每一个镜头都灵动起来,让每一组镜头都令人怦然心动,都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染力,让每一部电视作品都具有直击心灵、撞击心扉、震撼人心、涤荡灵魂的力量,我们需要好好把握镜头感悟力!

[1]任远.电视制作问答[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2]巨浪.电视新闻摄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3]刘毓敏,黄碧云.电视摄像与编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On Sensibility and Perception Ability of TV Roporters and Editors for Lens

LUO Xiaohua, ZHOU Yufei

(Shaoyang Radio & TV Station, Shaoyang 422000, China)

Sensibility and perception ability for lens is an integrated ability of TV reporters and editors to feel, understand, comprehend, grasp, control and use the lens. It is a con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of one’s abilities of experience, insight, sensing, comprehension, discrimination, perception, imagination, discovery, consolidation, expression and creativity for lens. Sensibility and perception ability for le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rules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rules of people’s thinking and psychology and the rules of TV camera editing.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at ability is to learn more, watch more, practice more and think more.

lens; sensibility and perception ability; characteristics; rules; approach

2016-10-20

罗小华(1970—),男,湖南邵阳人,邵阳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G222.2

A

1672—1012(2016)06—0112—05

猜你喜欢
事物
第五单元
——介绍一种事物
如何介绍一个事物
写好熟悉的事物
被秋风吹拂的事物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联想
奇妙事物用心看
“写微不足道的事物,顺便将黑暗沉吟”——读吕德安
珍惜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读《带上她的眼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