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中发挥师生群体的主体作用

2016-04-13 16:20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群体大学生

肖 朵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



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中发挥师生群体的主体作用

肖 朵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

师生群体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代表的教师和大学生群体。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运行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群体的主体作用。可以采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授课环节质量、建立专家权力系统的措施来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主体作用;采用树立学生工作立体质量观、将学生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制定辅导员工作质量标准的措施来发挥辅导员群体的主体作用;采用给予大学生专业选择权、教师选择权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参与权的措施来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师生群体;主体作用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学校自主保证,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参与监督,市场自主调节。”[1]其中,学校自主保证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内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内部保证是指高等学校作为办学实体,对‘教育输入—教育过程—教育输出’这一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形成、发展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持久的教育教学质量应是学校内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2]所以,师生群体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机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代表的教师和大学生群体。

一、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主体作用,保证教学工作质量

“由于教学活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因而,教学质量是整个高校教育质量保证的中心,教学过程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多规格的系统过程,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3]专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质量生成的中坚力量。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主体作用,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运行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承担着双重任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首当其冲的责任,但是目前社会各界对高等院校评估的衡量指标并不是人才培养,而主要是科研成果。很多高等院校迫于社会的现实压力或出于自身的主导观点,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科学研究上,从而对教学工作有所忽视。正因为如此,学校内部对专业教师的评价指标也主要来源于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而不是教学工作。学校对专业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审、福利分配以及引进人才等过程中所参考的衡量标准主要是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这就导致大学专业教师普遍在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孰轻孰重的问题上向科研工作倾斜,尤其是当专业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不错成绩时,出现教师拒绝承担任何教学任务的现象。专业教师群体越来越不重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必然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严重下滑。

要想保证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首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端正教育教学态度。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人才培养才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代表了这所高校的整体质量水平,学校的科研工作应该为教学工作服务。专业教师应该在先进、创新的科研成果的辅助下,在探索、实践的科研模式的熏陶下,思考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打造出特色化的教学队伍,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社会、国家、学校和教师都必须重视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群体在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中的主体作用。

(二)提高授课环节质量

专业教师授课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影响专业教师授课环节质量的因素除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态度外,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传授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学校在招聘专业教师时,通过对应聘人员的学位限制、公开试讲评定等方式,来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优胜劣汰,是保证专业教师知识水平和传授能力的前提。除此之外,专业教师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传授能力,从而提高自己授课环节质量。

目前很多学校广泛采用定期开展“专业教师教学工作交流会”的形式,来加强专业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专业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以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传授能力。但是,在交流会上,很多教师都只是干巴巴总结陈述自己教学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忽略了对自己授课环节具体过程的展示,导致交流会流于形式。为了真正实现借鉴学习的目的,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传授能力,教师可以事先编制“教学文件选集”。教学文件选集是专业教师自己挑选、汇总、制作的自己的教学资料。专业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文件选集带入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对自己选集中的材料进行解说。由于教学文件选集高度反映专业教师本人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所以能让交流会上其他的专业教师更准确地捕捉到自己的教学实力和成就。如果教师平时教学实力不足,则很难将自己的教学文件选集编制详细、讲解精彩,所以更有信服力,更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更能达到互相借鉴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传授能力,进而提高自己授课环节质量的目的。

(三)建立专家权力系统

由于高等院校行政管理部门与一线教学部门之间存在目标差异,社会给予高等院校的生存压力很可能迫使高等院校更注重经济利益,而一线教学部门更关心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利用其权利及信息资源的优势,可以很容易做到用牺牲教育教学质量来换取和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各高校的学生人数在不断攀升,但是,各高校的硬件和软件却没有成比例增长,尤其是师资条件,没有跟上招生规模的步伐。学校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必然无法得到保证。

在高校中,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性权利主要用来维护学校的经济利益,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却没有相应的权利系统来维护。专业教师虽然维护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专业教师没有相应的权利。所以,建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权力系统,达到专业教师的专家性权利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相统一,用以平衡和制约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性权利,才能有效避免行政性权利的滥用,才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维护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二、发挥辅导员群体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工作质量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虽然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却各有侧重,其中,成才教育工作主要由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完成,“成人”教育工作则主要由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完成。不管是成才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教育质量都必须得到保证。

(一)树立学生工作立体质量观

辅导员要认识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不仅要求保证教学工作质量,同样要求保证学生工作质量。辅导员应具有学生工作质量意识,树立立体质量观,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质量改进是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也是学生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保障。

立体质量观还要求辅导员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生命源泉,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走上新台阶。辅导员要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模式,创新工作方式,牢固树立立体质量观,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将学生工作信息化

学生工作是一项琐碎、繁杂、庞大的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的、课程学习之外的各个环节的事务和服务,如学生奖惩、奖学金评选、学生文体活动、学生社团建设、校友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学生档案管理、遗留生管理、教材管理等业务。”[4]

现在正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琐碎、繁杂、庞大的工作,辅导员群体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将日常工作网络化,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与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交流各种信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借助网络管理平台,把琐碎、繁杂、庞大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梳理出层次,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助于学生工作质量的保证及全面提高。

(三)制定辅导员工作质量标准

根据学校整体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制定辅导员工作质量标准,设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内容。辅导员工作质量标准包含三个层面:工作条件、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辅导员围绕这三个层面展开工作。

其中,工作条件是辅导员工作质量保证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学校为辅导员工作提供的软硬件保障条件和组织机构;工作过程涉及到辅导员工作的具体业务内容,主要是指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期间的所有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涉及日常事务管理、指导与服务等;工作结果主要是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和结果,包括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学生在竞赛中获奖情况、学生的毕业率、对学校的满意度、辅导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年度考核情况等。辅导员工作开展中,需要在质量标准的指导下完善工作条件,规范工作过程和评估工作结果。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体,辅导员要在正确的学生工作立体质量观的影响下,参照辅导员工作质量标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学生工作信息化,进而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全面保证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三、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监控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仅把学生看成高等教育的被动接受者,没有给予学生对高校教育质量监督和约束的权利,这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等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示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一基本原则(不排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检核)”[5]。

(一)大学生主体的有效性

“评价大学生主体有效性的标准涉及到三方面:其一,主体的需要是否合理;其二,主体能否正确地意识到自身的需要;其三,主体必须能对相关主体的需要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客观关系进行正确的比较和权衡。”[6]从上述三条标准出发,社会主流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评价可以概括为:

1.大学生是一个积极进取,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群体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积极主动追求自身发展,能够吃苦耐劳,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希望在工作中有所成就,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在时代特征的影响下,普遍具有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他们认为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是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才,他们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们展现了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良好风貌,他们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群体。

2.大学生的核心需要是就业与发展

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成绩是社会评价学生在校表现的主要标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成绩是获得出国或考研机会的主要条件,极少数学生认为好成绩是家长的期待和学生的本分。从学生对学习成绩的态度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完善自己、扩展视野、找好工作”。他们认为决定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实力,这就使得他们刻苦学习、积极探索、努力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就业与发展打下基础。

3.大学生之间善于交流沟通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虽然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但是在大学校园内存在各种各样的校园媒体,很多信息借助校园媒体得以迅速广泛的传播。这些校园媒体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一体化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大学生群体间的信息沟通。

4.大学生能较好地融入社会

通过一项对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情况的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大学生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接近一半学生是为了助人为乐、服务社会和丰富人生经验,多一半学生认为志愿者活动是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志愿者活动没有开展的必要。从大学生对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学生渴望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能够合理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5.大学生希望通过立法来维护自身权利

从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及其教育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关于为了维护已成年受教育者的权利,是否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学生法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有必要,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表示没有必要。大学生的立场说明,大学生期待明确自身和学校的关系,并且希望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实现,希望自己了解规则,在和学校的关系中获得平等地位,在未来的学校发展中充当更为积极的角色。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是一个理性的群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是一个能够胜任主体角色的有效群体。

(二)给大学生一定的选择权

学生及家长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最大受益者。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保证受教育者的最大利益,真正意义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就要给大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大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大学生的选择权至少有三种:专业选择权、教师选择权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参与权。

1.给大学生选择专业的权利

目前我国高考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一般都不清楚专业的具体情况,而且被录取后虽然有转专业的机会,但机会很少,名额有限,这就导致很多在校大学生在选专业时判断失误,进校后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针对这种情况,各高校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招生时,不对专业进行详细划分,而是按学科分为几大类,按大类招生。新生进校后,首先进行基础课教育,相同学科设置统一的基础课,到三年级再细化专业类别,区分专业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个人兴趣重新选择专业。在了解专业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引导学校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保证专业质量。

2.给大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权利

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大学生知识水平、操作技能、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关键。保证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大学生是最关心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群体,他们希望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最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学生可以根据职业岗位和社会人才需求,以网上一流大学的一流教育资源或师兄师姐的学习经验为依据,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给大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选择学生,不管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总有课程可上,总有学生可教。如果给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按照自己喜欢的标准(大学生喜欢专业知识渊博、社会科学知识丰富的教师,喜欢有人格魅力、爱岗敬业的教师,喜欢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喜欢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喜欢教学特色鲜明、口齿伶俐的教师,喜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师,等等)对教师进行鉴别、比较和挑选,那么会引发教师的危机意识,不符合学生标准的教师很可能得不到学生的惠顾,很可能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了抢夺学生资源,还会引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都能够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不断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以教育质量为竞争点,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7]

结语

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学生的未来与前途。只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优质的高级专业人才,才能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8]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1]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运行机制[J].高教探索,2003(1):14.

[2]尹守香.关于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200-201.

[3]黄京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内涵、现状与构建思路[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1.

[4]孙鸿飞,袁松鹤,齐坤.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点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5):34-35.

[5]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9.

[6]陈新汉.论社会群体评价活动的评价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1999(6):26.

[7]何云景,韩如成.构建以大学生为主驱动的教育质量保证机制[J].科学决策,2009(12):33.

[8]杨坪,孙雪青,吴民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

[9]高云球.论高校分级管理体制下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39-40.

[10]郑静宜.对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如何促进教员教学行为的讨论[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7):42-44.

[11]秦霞,陈怡.质量保证体系与高校辅导员工作[J].江苏高教,2009(2):124-125.

(责任编辑:李爱民)

Dominant Role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of High Education

XIAO Duo

(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 China )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professional teachers, counselor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ominant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must be fully played in the run of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teachers, it can be realization by transferring education concept, improving class-giving quality and building expert power system. For counselors, it can be done by building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of student affairs, informationization and specification student affairs and setting standards of counselors' work. For students, it can be done by offering students right to choose majors, teachers right to choose and to participate in making personnel-training plans.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minant role

2016-09-07

肖朵(1983- ),女,汉族,河北博野人,助理研究员,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

G640

A

1671-4385(2016)05-0027-05

猜你喜欢
辅导员群体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