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与武松*

2016-04-13 22:27林榕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鲁智深水浒武松

林榕杰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鲁智深与武松*

林榕杰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鲁智深、武松均曾为官府效劳,但后来都因杀人而离开。鲁智深非传统型和尚,但确曾在五台山出家,而武松并未真正出家,因逃难装扮为行者。在梁山上,鲁智深应比武松更受人敬重。两人都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言,鲁智深而非武松是最突出的代表。武松有滥杀的一面,鲁智深没有。武松比鲁智深更机敏、警觉些,而鲁智深则更急躁、粗心些。

[关键词]鲁智深;武松;水浒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6.025

鲁智深、武松是梁山两位非常突出的好汉,《水浒传》作者用去大量篇幅着力刻画出两人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有不少相同或相近之处,但也有一些重要差异——无论在性格、经历还是其他方面都如此。以往小说众多读者对两人异同之处仅有一些模糊认识,本文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就长相而言,鲁智深“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而五台山僧人认为他“形容丑恶,貌相凶顽”(第四回)。武松的相貌则是“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他后来作行者打扮,则是“前面发掩映齐眉,事面发参差际颈。……相貌威严,好似伏虎降龙卢六祖。直饶揭帝也归心,便是金刚须拱手”。可见鲁智深外形当称粗悍,而武松相貌可谓威严。

鲁智深曾为军官(那时名鲁达),与史进在渭州相遇时是经略府提辖。以前他在老种经略相公处,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被老种经略相公派来帮助小种经略相公。为金翠莲事打死郑屠后,他弃官而走。武松由于勇除虎害得到阳谷县知县赏识,成为步兵都头,但后来因为杀西门庆、潘金莲被刺配孟州牢城。这样看来,两人均曾在“体制内”效劳,但后来都因杀人而离开“体制”。

两人都曾逃亡过。鲁智深打死郑屠后逃亡,后成为和尚。因为他搭救林冲,髙太尉派人来捉拿他,不得不再度逃亡,最后上二龙山。武松因为醉打蒋门神,被张都监陷害,在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人后,奔走逃亡之途,后来也上二龙山。

两人的绰号都与佛教有关,鲁智深绰号为花和尚,而武松绰号为行者。前者之所以被称为花和尚,既因为他背上刺着花绣(参见第二十七回),又因为他不是传统型和尚,小说称他“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第五十七回)。不过鲁智深确曾在五台山受戒出家,并有度牒(度牒是赵员外买下的)。而武松其实并未真正出家,他之所以成为行者与开酒店的孙二娘而非佛寺长老有关。孙二娘曾药倒并杀害一个头陀,留下了他的铁戒箍、皂布直裰以及度牒,还有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等。后来武松杀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人后,赶路途中穿着该头陀的衣饰,手持其戒刀,装扮为行者,又以其度牒作为护身符(第三十一回)。其实他是“伪行者”,未曾在寺院出家。不过后来行者却成为其绰号,而武松即便落草后,也未改装。

智深是鲁智深出家后所取法名。当时智真长老说:“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他本不应保留俗姓,而应称为“释智深”。但他之所以仍被称为鲁智深,当因其俗缘未了——而“鲁”也与其个人风格颇相契合。后来他离开寺院,走入江湖、山林。而武松甚至没有法名,他也未在寺院剃度过(至于征方腊后他在六和寺出家,属于后话)。还要指出的是,两人在成为和尚或作行者装扮后,仍不断违反佛门戒律。

在三十六天罡星中,鲁智深被称为天孤星,而武松则被称为天伤星。前者当与其曾独行江湖有关,后者当与其杀伤众多有关。武松曾经大肆杀人,尤其是在张都监家中,但鲁智深没有过。在水浒好汉中,李逵嗜杀甚至超过武松,而他被称为天杀星。

宋江对鲁智深与武松的称呼也不一样。他称前者为“吾师”,称后者为“兄弟”“二哥”等,可见他对鲁智深更敬重些。而武松则称鲁智深为“师父”,对他也相当尊重(林冲称鲁智深为“师兄”)。可见,在梁山,鲁智深地位应比武松稍高,也会更受人敬重。

鲁智深与武松从未直接交手,因此从小说中难以判断两人武艺究竟谁高谁低。在二龙山山寨中,鲁智深坐头把交椅,武松则在杨志之后,坐第三把交椅。不过,鲁智深与杨志属于“创寨首领”,武松坐第三把交椅应主要与其上山寨较晚有关,并非其武艺一定不如鲁智深或杨志。

上梁山后,到好汉们排座次时,鲁智深在天罡星中居第13位,武松则坐第14位交椅,都比马军五虎将中的董平靠前。在十员步军头领中,鲁智深居第一位,而武松居第二位。位次前后并不一定由武艺决定,而是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与宋江关系密切者,即便武艺稍差也可能占据较前座次。武松与宋江关系明显比鲁智深与宋江关系密切,而他座次仍比鲁智深靠后,这应可说明鲁智深武艺不次于武松。

鲁智深是军官出身,曾与呼延灼在马上大战四五十合。当时呼延灼在心里暗暗喝采:“这个和尚倒恁地了得!”可见他不仅擅长步战,还擅长马战。呼延灼认为他与杨志一样,都不是“绿林中手段”。至于武松,并非军官出身,他擅长的有可能是“绿林中手段”,在军队正规作战中作用相对有限。因此,武松在二龙山与梁山山寨期间,应未在阵前与敌方主将交手过。

鲁、武两人都力大无穷,鲁智深曾倒拔垂杨柳,又三拳打死镇关西。他的兵器是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他在五台山出家期间,到铁匠铺要求打条禅杖。打铁的待诏对他说:“依着小人,好生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与师父,使不动时,休怪小人。”可见这位对他能否使动并没把握。而鲁智深使该禅杖很顺手,“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第七回),连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都叫好。至于武松,他曾用右手提起天王堂前四五百斤石墩并望空中扔起一丈来高(第二十八回),又在景阳冈徒手打死吊睛白额猛虎。

两人上梁山后,参加军事行动时,常在一起,而杨志一般不与他们同行。比如在打曾头市时,鲁智深与武松率副将孔明、孔亮引军攻打正东大寨,而杨志则与史进等人打正北大寨。武松在战阵中曾救过鲁智深。在宋江攻打东昌府时,鲁智深被敌方将领张清(后来也上梁山)一石子打在头上,鲜血迸流而倒地。后者手下军兵过来要擒获鲁智深,这时武松挺两口戒刀,拼死救回鲁智深。

鲁、武两人都为刚烈硬汉。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言,鲁智深是最突出的代表。他与金翠莲素不相识,但得知对方遭遇,立即拿出银子资助,后又协助他们离开。武松为兄长报仇,为施恩雪耻,毕竟与鲁智深的“路见不平”有所不同。还要指出的是,武松复仇心较强,这不仅表现在他杀掉合谋毒死其兄长的潘金莲、西门庆,还表现在他在刺配恩州牢城途中除掉两防送公人与蒋门神两徒弟后,本可立即远走高飞,但因为要出“这口恨气”,返回孟州城里杀了张都监、张团练与蒋门神等人。

两人都有崇尚武力、暴力的一面。鲁智深在临终前写的颂子(偈语)里有:“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爱杀人放火,不仅说明他不守佛门戒律乃至不守俗间法律,还说明他崇尚武力、暴力。武松同样爱杀人放火。不过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武松有滥杀的一面——他在杀了张都监等人后,本可收手不再杀其他人,但却想:“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于是他又杀了张都监衙内一些下人,然后说“我方才心满意足”(第三十一回)。而鲁智深则没有嗜杀的一面,实际上他能帮助素不相识的社会底层受欺压者(比如金翠莲),也就不会滥杀无辜。

不过,如果就“体制内”时期的武松与鲁智深比较,前者比后者对法度更尊重些。鲁智深得知镇关西郑屠欺压金翠莲之事后,当时就要赶去打死他,被史进、李忠三回五次劝住(第二回)。次日他就三拳打死郑屠,并未想过先找官府解决。武松在其兄被害后,先是带相关证人到县厅报案,请知县做主(第二十五回)。由于知县受贿后拒绝受理此案,于是武松方动手杀掉奸妇潘金莲与奸夫西门庆。可见武松本想诉诸法律实现公正,未达目的方走上“自力救济”之路。

两人还有一重要区别:武松比鲁智深更机敏、警觉些。比如两人都曾来到孙二娘店中,但鲁智深被孙二娘药倒,而武松没有。孙二娘见鲁智深“生得肥胖,酒里下了些蒙汗药,扛入在作坊里,正要动手开剥”,恰巧其丈夫张青回来,见鲁智深那条禅杖“非俗”,于是赶紧“把解药救起来”。后两人结拜为兄弟。武松来到孙二娘店中时,就起疑心,并说:“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第二十七回)孙二娘则说:“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几碗了,去后面树下乘凉。要歇,便在我家安歇不妨。”武松听到这话,就寻思:“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那时武松已有意对付孙二娘。他未喝孙二娘所上酒,却假装被蒙汗药药倒。当孙二娘亲自扛抬武松时,被后者按压在地上。后来张青赶到求情,武松方放了孙二娘(第二十七回)。可见,武松较为机敏,能将计就计,而鲁智深则相对粗心,会中别人圈套。

鲁智深与杨志、武松等人上梁山后,提出去请少华山上史进、朱武、陈达、杨春四人都来入伙。宋江同意,并让武松陪伴他前往。当时鲁智深是“禅和子打扮”,而武松则装作是随侍行者。

在此行中,鲁智深比武松表现得更性急。二人来到少华山下,朱武、陈达、杨春三人下山迎接。鲁智深见史进未来,对三人说他此行特来寻“史大官人”。朱武回答道:“既是二位到此,且请到山寨中,容小可备细告诉。”鲁智深则说:“有话便说,待一待谁鸟奈烦!”此时武松道:“师父是个性急的人,有话便说何妨。”可见连武松都认为鲁智深性急,而他确实比前者更急躁。于是朱武告知他们:史进想刺杀好色的华州贺太守,却被捉到牢狱中。他请鲁智深、武松到山寨商议,而后五位头领一同饮宴。席间鲁智深与武松有如下对话:

鲁智深:“贺太守那厮好没道理!我明日与你去州里打死那厮罢。”

武松:“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报知,请宋公明领大队人马来打华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

鲁智深:“等俺们去山寨里叫得人来,史家兄弟性命不知那里去了!”

武松:“便杀太守,也怎地救得史大官人?”

可见武松做事比鲁智深更慎重些,并公开对鲁智深表示异议。而鲁智深不仅有些急躁,更因他与史进兄弟情深(他对史进比较赏识,且史进在瓦罐寺外曾与他戮力对敌),非常担心史进安危,唯恐救援不及。可见他是急于赴义者。武松就个性而言不会像鲁智深那般急躁,另一个不太重要的原因是他与史进原无交往,对搭救史进不会感到特别急迫,会考虑到种种不利因素,尽管他也很想营救。

朱武观点与武松相似,也想劝阻鲁智深。而鲁智深则焦躁起来,说道:“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看来他对朱武等人此前未去救援史进,感到不满。众人都劝他不住。次日鲁智深早起后,一人前往华州,未与其他好汉作别,这样武松等也未陪同前往——不过他们本来也不愿去。武松得知后,预料他此行必然有失,毕竟孤掌难鸣。不过,鲁智深的行事风格确实与天孤星较为般配。

鲁智深入城后,刺杀贺太守未成功,反而与史进一样,也被下于狱中。不过,他所作所为,应使得贺太守不敢立即杀他与史进。此次去华州,特别明显地反映出鲁智深与武松的区别。在打抱不平、急于赴义方面,鲁智深比武松表现更为突出。

两人都好酒。鲁智深曾在酒后两次大闹五台山。其中一次,他下五台山,自称“行脚僧人”(因为店家不敢卖酒给五台山僧人),到一小酒店饮酒。按小说所述,他先喝了十来碗,就着狗肉又喝了十来碗,最后又喝一桶方离开(第四回)。而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喝号称“出门倒”的酒共十五碗,其后仍能徒手打虎。武松去打蒋门神的途中,先在十来处好酒肆每处各喝三碗,其后又喝了十来碗,而后踢倒蒋门神,并予以痛打。

综上所述,鲁智深出家前,五台山众僧反对剃度他,担心他“久后累及山门”。而智真长老则认为他“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征方腊后,鲁智深在杭州六合寺圆寂,当时正是八月十五日深夜,而这就是他所得正果。至于武松,他在六合寺出家,后到八十岁善终。六合寺成为二人最后的归宿。对他们而言,以往诸般江湖英雄好汉事迹,都归于空。

[收稿日期]2016-02-17

[作者简介]林榕杰(1971-),男,福建福州人,太原理工大学教师;四川大学访问学者。曾为都柏林大学访问学者、米兰大学伊拉斯谟项目博士后、厦门大学博士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中国古代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6-0099-03

LU Zhishen and WU Song

LIN Rongjie

(CollegeofMarxism,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LU Zhishen and WU Song both served for the government, but left later because of killing. LU Zhishen was not a typical monk, but he had once been one in Wutaishan. However, WU Song never became a monk in a real sense, and he disguised himself as a monk in order to flee. While staying in Mount Liangshan, LU Zhishen was more respectable than WU Song. These two heroes were highly-skilled fighters with great strength. LU Zhishen was more willing to fight against injustice to help others than WU Song. WU Song once killed some innocent people, but LU Zhishen never. The former was more resourceful and alert, and the latter was more impetuous and careless.

[Key words]LU Zhishen;WU Song;Water Margi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14ZDB118)之成果。

猜你喜欢
鲁智深水浒武松
梦回水浒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我家里的武松
与鲁智深的“密会”
变身鲁智深
与鲁智深的“密会”
武松:喝酒好赚钱
武松的醉与不醉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