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习作,在习作中体会快乐

2016-04-14 08:50何伟
新课程·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语文观评价方式阅读兴趣

何伟

摘 要: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在习作中体会快乐,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生活,积累习作材料;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发表”学生“作品”。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兴趣;阅读兴趣;大语文观;评价方式;发表作品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最近,我对本校部分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习作,在习作中体会快乐。

一、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习作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因此,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教师在教学生习作时,一定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自主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习作兴趣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学生就能够在快乐中习作。

二、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生活,积累习作材料

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身处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对高山流水、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等自然之美最熟悉不过了。教师应带领学生不断地深入大自然、深入社会,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领略喧嚣的市场、不息的人流;去见识宽阔的田野、静静的溪流;去感知生态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去采集人生的乐趣……将自己的收获经过加工和提炼,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让学生懂得生活的多姿多彩。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习作,就必须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去感受自然、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习作中体会快乐。

三、要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还应在习作评价上下功夫

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该打破传统的评价作文的观念——教师单一的评价模式,应该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1.教师评价

由教师评价是习作评价中最传统、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下批语。

(1)表扬式批语。学生习作中的优点,比如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开头或结尾出色等,可采用表扬式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贴切”“结尾点题,意味深长”等。

(2)欣赏式批语。儿童在习作中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妙处或惊人之语,教师可采用欣赏式的批语,如“你的知识面很广,读者一定会佩服你的。”“你的文章很有想象力,语言表达也很出色。”等。

(3)征求意见式批语。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趣,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强求儿童。当然,对学生某些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还要适当点拨,但要用征求意见的口吻。

(4)交流式批语。写作常是学生倾诉心声的一种方式,教师可利用交流式批语走进学生的心田,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学生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之间交流习作以及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十分关注。当前小学语文评价的新理念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1)借助于朗读自评或他评。小学生在默读中不易发现病句,可以考虑通过学生朗读,让他们自己发现拗口和有毛病的句子。使用这种方法时,既可以让学生自己读给自己听,然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让学生读给其他同学或老师听,由其他同学或老师批改该学生的习作。

(2)同学互评。同学互评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和同学交换习作进行批改,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习作。

3.家长评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由家长来评价孩子的习作,更能体现出评价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积极、合理、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后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体会习作的快乐。

四、“发表”学生“作品”,让他们体会习作后的快乐

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教师处理得当,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如,我让学生编写一本《班级作文选》,并设立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等,把班上优秀或进步较大的习作选编进去。另外,学生还可以踊跃地投稿。再如,在学校、班上的黑板报上或自己办的手抄报上,也可以“发表”学生的习作。

总之,我在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指导中,沿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生活,积累习作的材料——积极评价,‘发表作品,体会习作后的快乐”之路进行指导,通过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他们真正地在快乐中习作,在习作中体会快乐。

参考文献:

刘景辉.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习作[J].新课程:上,2014(03).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大语文观评价方式阅读兴趣
“大语文观”背景下的初中“大阅读”模式教学分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