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与“请进来”
——试论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的双向互动模式

2016-04-14 12:19任晓明湖北宜昌三峡大学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走出去

◆任晓明(湖北宜昌 三峡大学)



“走出去”与“请进来”
——试论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的双向互动模式

◆任晓明(湖北宜昌 三峡大学)

摘要:“走出去”与“请进来”是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的两种模式。“走出去”就是中国书法在海外的主动传播。中国书法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 “请进来”是立足于本土的传播模式,同样是书法文化国际传播十分有效的途径。书法文化国际传播首先要重视“走出去”,依托“孔子学院”这个平台,逐步融入所在地的主流社会,获得他们的文化认同。书法文化国际传播还应该重视“请进来”,“请进来”可以使我们掌握文化传播的主动权,能够更有效地传播书法文化。立足于本土环境的优势和精选的师资,书法文化的传播在这一模式下一定会开展得更有成效。书法文化国际传播中“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两种模式相互促进和补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书法文化 国际传播 走出去 请进来

引言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中国书法理应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日渐扩大,文化自觉意识与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我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来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以孔子学院为平台,书法文化的传播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派驻到世界各地的汉语志愿者和孔子学院教师肩负使命,把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人得以有机会了解、认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走出去”就是中国书法在海外的主动传播。目前,这种势头正朝着积极方面向前推进,成为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形式,这是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的良好开端。可以说,中国书法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

与此同时,开放的中国也张开热情的臂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来到中国,实地参观、考察,感受、体验中国的文化,分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为他们定制的文化体验活动中,中国书法与中国功夫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请进来”的情形中传播书法文化,我们更具有主动性,而且这种在本土的文化学习、体验过程会给他们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再通过他们带到世界各地,影响他们的亲友乃至国民,“请进来”同样是书法国际传播十分有效的途径。

下面,笔者拟就书法国际传播中“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双向互动模式谈谈看法。

一、书法文化国际传播首先要“走出去”

2009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书法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中国书法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它理应与全人类共享,而不应只是在中国传承,在汉字文化圈中传播。

书法文化依托海外孔子学院正在逐步推广,并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制约书法传播的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外部环境来说,虽然中国政府在海外投入大量人力资金,扶持当地大中小学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但是仍然不同程度地受到所在国家乃至当地政府的限制。2012年美国政府因为孔子学院教师的身分问题而上演的一场闹剧,其实质就是要扼制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快速传播。无独有偶,同年同样的情况也在达拉斯德州大学孔子学院上演,从2007年开始的五年孔子学院合作期结束后,美方也终止了与三峡大学的续约,虽然有着堂而皇之的官方理由,但是最终目的是要限制中国文化的传播。孔子学院在海外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安,从原先的知之甚少到现在的洪水般汹涌而入,他们多少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和担忧,以至于有人惊呼:中国也开始搞文化渗透了!于是他们以各样的理由来限制中国文化的传播,阻挠孔子学院的发展,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可以理解。

从我们自身来说,要积极稳妥地把我们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真正展示出来,文而化之,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并不是在搞文化渗透或侵略!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打消他们的疑虑,最终得到他们的认同,这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传播书法文化。

目前,我们认为有这样两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要稳步推进“孔子学院”项目。一方面要巩固既有成果,建设好当地的孔子学院,使之真正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另一方面,不要一味追求数量的增加,控制设立的速度,成熟一个就发展一个,把孔子学院做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只有这样,书法国际传播才能获得一个持续的平台,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打开一扇认识中国文化的窗口。

二是要让中国书法逐步融入所在地的主流社会,改变书法长期局限于华人生活圈的局面。第一步,是让书法进入教育领域,在大学和中小学的课堂上作为课程开设。然后,在公共图书馆举办中国书法的讲座、现场展示,让博物馆、美术馆能收藏并常年举办中国书法展览,使主流社会逐渐了解、欣赏中国书法,使之成为主流文化形态中一个常存的文化符号,影响他们的文化生活。例如,我们熟悉的英国、美国的一些重要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收藏有中国古代的书法名作。在得到很好的保护的同时,这些名作也传递出重要的文化信息,展示着汉字文化恒久的魅力。我们今天要做的是:通过当代更加鲜活的书法教学和艺术创作活动,使书法生动地呈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这才是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的真正成功!

二、书法文化国际传播应该重视“请进来”

为什么书法文化国际传播要重视“请进来”呢?

首先是海外友人有到中国来实地参观、考察的愿望和需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己亲临其境所得到的信息、感受肯定更真切和深刻。其次是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接纳他们,也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友好的文化胸襟,认识到我们并没有文化渗透或侵掠的野心,逐渐消除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抵制情绪。再次,“请进来”可以使我们掌握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中国书法、中国功夫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文化体验的规定内容。最后,“请进来”能够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中国文化走出书本,变成真实可感的文化情境,让国际友人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请进来”的具体做法是:第一,通过常年招收海外留学生,吸引青年学生来中国学习,开设以书法为代表的文化艺术类课程供他们学习、体验。第二,举办中国文化夏令营活动,吸引海外学子来华游学,在文化体验课程中植入书法课程。第三,精选并储备既懂语言又擅长书法、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保证教学的切实有效,使书法艺术在语言学习、文化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第四,教学中既要重视过程的体验,又要展示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培养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鼓励他们的独创性。

“请进来”模式一定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因为有本土环境的优势和精选的师资储备,书法文化的传播在这一模式下一定会开展得更有成效,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结语

书法文化国际传播已经形成的“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两种模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两种模式的良性互动将会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理解书法、欣赏书法,进而加入到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由此更加激发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书法作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才能在传播、传承中得到真正的保护。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走出去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