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
——来自福建中小学特色办学暨海峡两岸交流会的思考

2016-04-16 18:13吴飞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尤溪365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特色

吴飞(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尤溪365100)

文化: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
——来自福建中小学特色办学暨海峡两岸交流会的思考

吴飞
(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尤溪365100)

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是“福建省第三届中小学特色办学暨海峡两岸交流会”关注的主题。以德化尚思小学、晋江海滨小学和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和以台湾新北市大观国中等四所中小学为代表的两岸特色办学经验,让我们看到,特色办学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积淀过程。这种过程是办学形式、课程建设和学校文化的经营过程;也是摈弃教育功利、厘清评价多元内涵和实施个性化多元评价的建设过程。从办学特色到特色办学的华美转身,一定是文化作用的结果。

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特色办学实践;多元评价

2016年4月27至29日,福建省第三届中小学特色办学暨海峡两岸交流会以流动学习交流的方式在德化县尚思小学、晋江海滨小学和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大会,海峡两岸基础教育170多位的教育同仁出席,举办了包括台湾教育同仁在内的八场专题经验交流;大会主题是交流特色办学的经验和探索特色办学的思路,以期明确特色办学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路径。

教育需要根植于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当下的生活方式,以当地和当下为生长土壤,才能培育出具有本土特色和个性、具有动手和思考能力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这是本次大会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对经验的感动

1.德化县的尚思小学是一所2010年才开始办学的公办学校,在校生1390多名。几年间,他们以德化陶瓷文化为核心,以陶瓷生产流程和工艺为载体,通过“知瓷史、诵瓷诗、唱瓷歌、吹瓷笛、跳瓷舞、摄瓷影、画瓷画、写瓷文、编瓷报、品瓷韵、展瓷艺、评瓷星”等系列课程教育活动,把学校提升到了能够吸引澳门、美国、德国等地学校前来交流访学的、有层次有影响力的学校,让人敬佩。

2.台湾柑园国中是台湾农业区中的一所初中,没有围墙,只有309人,15个教学班,学校规模不大却是全台3000多所学校的前100所学校。它之所以是名校,靠的只是以柑橘为载体的农业课程文化:“与柑结缘,人和柑园,柑结满园”的“走读柑园”——乐合作、勤思考、爱家乡,“柑园礼赞”——筑梦卡、德智卡、美形卡、名人卡,“耕读云端”——走进社区、游学自然等有形课程。孩子们在亲近柑园、亲近土地、亲近自然,动手营造学校的美学空间中,使自己融入了历史,融入了规划,最后融入课程,从而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了一所有个性的学校,成为台湾的名校。

3.晋江海滨小学是一所务工人员的子女学校,96%以上的学生是务工者的子女。这所学校,在艺术特色课程的支撑下,展开了“以艺推美”“五育并举”的育人树人实践,孩子们总是一脸灿烂。这所学校有南音、闽南四句、童谣、葫芦丝、闽南武术、音乐等20多个社团组织,可以随时开展千人葫芦丝吹奏表演,场面令人震撼。在这里,艺术已经成为了师生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特色学校特色办学的有力抓手。学校由此也成为“第二届当代中国特色学校”“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中国葫芦丝文化艺术实验学校”。

4.台湾新北市大平国小只有不到100个的学生,6个教学班。他们以“生命去创造最有价值的生命,生命才有意义”的信念,始终坚持把乐学的生活态度,把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融进教育课程。最让人感动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少而应付自己的责任,相反,而是精耕细作、尽心尽力,感恩与呵护每一个生命,点燃每一个生命成长的激情。

5.台湾新北市大观国中是颜学复校长经营的一所初中。在颜校长执掌大观国中的四年来,学校的围墙拆了,具有不同风格的16个艺术馆建好了;每一个教室有了不一样的风格和气质。戏剧教学结合生命教育的课程、环境生活教育结合生活生存教育课程、探索生存和户外生存能力课程、以艺术教育为重点原住民文化为背景的艺术等课程,成就了孩子们翻转自己命运的态度和信念。由此,新北市大观国中也成为了台湾前100所的名校。正如颜学复校长所言:“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开始,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意义。只有服务于社会的人才有价值和存在感,才能从物质领域进入精神境界。”

6.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是一所破土于2009年,2011年才开始招生的学校,占地684亩,位于泉州聚龙小镇风景区,被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称为“教育的世外桃源”的学校。“做孩子们生命中的贵人”,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做教育是他们的信念。“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做人,比做人更重要的是习惯,比习惯更重要的是信念,比信念更重要的是梦想。”因此,让每个孩子大量地诵读国学经典(最少也能背诵2-3万字,只要随机在论语中读出一句,学生就能够背诵下文),以期在传统文化当中寻求做人做事的道理;把体育当做学生的第一学科,重视艺术素养,使每一个学生至少会一项乐器、一项运动技能、参加一个社团;他们要求每个学生养成16条基本习惯并日行一善或日改一过,在生活中自主做好每一件小事;他们的校园整洁看不到纸屑,宿舍干净规整,食堂卫生有序;他们的学生彬彬有礼,男如绅士女如淑女,在给与会者的即兴体艺表演中,每一个表演者都给我们留下轻松、自信和快乐的印象。如今,这所学校成为了很多家长首选的学校。

二、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建设在实践层面上的认识

闽派特色办学研究所所长、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办学”主题报告中,对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在独特性、整体性、普及性、稳定性等方面做了分析和比较,他指出:前者是学校办学过程某些方面有特色、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项目或活动;后者是在办学过程中有别于它校的独特性、整体性、普及性和稳定性,是既能展现办学个性和气质又能体现特色办学思想的学校。

而在实际办学实践中,我们很容易误以为学校特色就是特色办学。例如,有的学校由于校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的学校由于艺术教师剪纸水平较高,对学生影响比较大,学校剪纸艺术有特色;有的学校由于处在朱熹的诞生地,学校经常开展朱熹诗词诵读活动,并在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的学校学生文学社办的可圈可点,学生写作热情普遍较高。所有这些只是说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特色,艺术教育中的剪纸艺术有特色,朱子诗词诵读有特色,文学社团活动有特色。如果一个学校仅就这么一个特色,它所能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其办学水平和层次是比较一般的,甚至可以认为这种特色活动的目的是模糊的。当然,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如果连一个项目特色都不能长期坚持,那么,要形成特色办学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学校最终也就只能在毫无生机的高考或中考,或小学毕业统考上找借口,以自欺欺人。

因此,在实践层面上对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建设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所学校要成为特色学校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甚至是艰辛的过程,是要靠持之以恒的经营才能实现的。

首先是办学形式上的经营。正如邹开煌教授所言,特色办学的目的是“育英才、出名师、上水平(办名校)”。那么,通过什么载体来育英才、出名师、上水平?以怎样的课程形式来育英才、出名师、办名校?这是思考特色办学的办学形式问题。具有浓烈本土气息的瓷艺和史学家蔡尚思成就了德化尚思小学的陶瓷特色办学;农业文明和柑橘情结造就了台湾柑园国中的“与柑结缘,人和柑园,柑结满园”的特色办学。因此,要从学校特色发展到特色学校,其前提就是要对办学形式进行接地气的苦心经营。其次是课程层面上的经营。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没有课程支撑的教育只能是一种临时性或随意性的活动过程;一个特色,在学校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和内容,这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学校教育层面上的作为就只能是课程。之所以晋江海滨小学能够取得那样的成绩和震撼力,靠的就是体艺课程系列的支撑。第三是文化内涵上的经营。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就是办学文化的明了与清晰。试想,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在育人中作用的深刻思考和认识,会有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国学特色教育的实施吗?如果不是对原住民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艺术课程文化的深刻体认,会有台湾新北市大观国中那个“决定生命的意义”的特色教育吗?

所以,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发展,它是一个长期创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从形式到内涵的统一过程,当然本质上就是文化积淀的过程。

三、在多元的学校评价体系建设中促进特色学校的形成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试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校,例如:一级、二级和三级达标校,或标准化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高考升学率和优秀率、中考的升学率和优秀率,把小学的毕业统考卷面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好不好的标准。至于怎样的学校是好学校,怎样的学校是孩子们喜欢的学校,怎么评价一所学校,用什么来评价学校,似乎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学校评价困扰了学校办学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而我们之所以感动于台湾新北市大平国小教育的人性化,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学校小(在大陆评不上达标校或标准化学校是肯定的)而敷衍塞责,反而全勤投入,呵护和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我们感动于晋江海滨小学的优雅,不只是因为每个孩子都会葫芦丝吹奏,更因为学校没有忽视务工者的子女,而是把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融入体艺的浪漫和热情之中。不仅如此,我们还感动于他们都把这种行为演化为一种文化方式,赋予了丰富的办学内涵。

其实,要评价一所学校是不是好学校,最终极的标准应该是看孩子们喜不喜欢它,特别是看它对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哪些帮助!只有孩子们喜欢,孩子们的各种潜能才能被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才会被点燃,如此,孩子们的成长才是快乐的;只有孩子们欢呼雀跃、满脸笑容,学校才有生机,才有生命力。

因此,在多元的学校评价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摈弃功利。只有远离学校或教师的功利、政府的功利,远离家长的功利、社会的功利,不要再在高考、中考的评价指标中纠缠,特别是不被所谓的清华、北大的上线数所扭曲,教育才可能不被功利所绑架,评价的标准才能体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其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多元”内涵要明确。多元的前提是多样,是百花齐放,学校的办学特色要转化为特色办学的前提是特色的多元和多样,是在多元、多样的争鸣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积淀,有文化的学校才是全面发展的、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成为名校。第三,要根据不同地域和风土人情,设置多元的评价内容和考核方式,促进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来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来自教育目标的终极要求。但是,在制度和政策框架内,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方式却是因地域风情和地域的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而这种差异性就是学校办学自主权存在的理由和根据。所以,要评价学校的优劣,其前提是要有能够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而且这种评价完全可以是针对不同学校采取不同的内容指标和要求,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只要学校实现了内容指标的要求,评价结论就应该给予支持与肯定。这样的评价才是放权的、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评价。

总之,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不只是简单的、文字顺序的颠倒,而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翻转。从活动项目的多样性到形成项目特色是一种过滤和积淀;从项目特色到特色项目活动的多元化呈现则是一种升华。而以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个性化做支撑,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推进和建设中完成从办学特色到特色办学的华美转身,一定是文化选择和作用的结果。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办学特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