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小南海泉水源保护区生态景观规划

2016-04-17 08:37郭利凡寇文瑞杨芳绒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涌泉泉水南海

郭利凡 寇文瑞 杨芳绒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安阳小南海泉水源保护区生态景观规划

郭利凡 寇文瑞 杨芳绒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以安阳小南海泉水源保护工程为例,对水利工程生态景观化处理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论证,因地制宜,对小南海泉域水利工程进行景观化处理,使水利工程在具备坚固、耐用性的同时,也兼有生态性、景观性和经济性,从而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水源保护;景观;规划

水利工程作为人与自然最为贴近的一个媒介,从最初的“唯水而治”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其建设理念和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使得水利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将景观艺术手法融于其中,使水利工程在保持原有坚固、耐用的同时,又具有优美的造型和特色的文化内涵,这种处理手法叫做水利工程景观化。景观化处理后的水利工程在功能上由单一的实用型提升为实用、生态和景观为一体的复合型;效益上以长期的保护治理与短期的开发并举,达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对接,从而形成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和高效水利的新理念[1-4]。

1 小南海泉自然生态概况

1.1 小南海泉自然概况

河南省安阳市小南海泉位于安阳市西南35 km的善应镇洹河河谷之中,因紧邻小南海古庙而得名。小南海泉是一条常年多泉汹涌的泉河,长约3 000m,宽约30~70 m,西南—东北流向,年均出水量为1.3亿m3,泉域范围面积为394.6 km2,在安阳市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安阳的“生命泉”。地质水文勘察表明:小南海泉的成因类型为侵蚀、溢流下降水。聚水范围是北部以浸入岩隔水边界为主,东部以地层阻水边界为主,南部以地下分水岭边界为主,西部以地表分水岭边界为主。

小南海泉地区群山植被、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较高。该区地处北暖温带,四季分明,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群落。乔木类主要有杨树(Populus spp.)、旱柳(Salixmatsudan)、榆(Ulmus pumila)、国槐(Sophora japonica)、桐(Paulownia tomentosa)、苦楝(Melia azedarach)、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松(Pinus spp.)、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椴(Tilia tuan)、梓(Catalpa ovata)、桑(Morus alba)、栎树(Quercus spp.)、核桃(Juglans regi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山桃(Prunus davidiana)等;另有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秋(Liriodendron chinense)等珍惜植物;灌木类有榛子树(Corylus heterophylla)、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山梅花(Philadelphus incanus)、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酸枣(Ziziphus jujube var.spinosa)、荆(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等。

1.2 小南海泉生态演变情况

20世纪60—70年代,小南海泉的涌水量为7~8m3/s,1981年约为6m3/s,年均为1.92亿m3。近年来,泉出水流量平均为4 m3/s,年均涌水量为1.3亿m3,平均10 a消减1个流量级。特别是2000年6月份,出水量下降到1.8 m3/s,使当地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泉出水量下降主要原因是。1)地下水被大量无序的开采,导致渗透补水不足。区域内有井1 063眼,其中深水井543眼。2)采石挖矿造成矿区塌陷,破坏了原来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有石料厂、水泥厂、石膏厂、砖厂、煤矿等150多处,分布面积120 km2,占泉域的12.9%,且分布在泉口附近。3)植被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泉域内多为落叶杂灌、荒草和片状、点状农田,植物群落结构单调。4)泉区内淤积大量泥沙,河道中植物无序生长、养殖家禽和私搭乱建,造成泉眼堵塞[9]。

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制定了水源保护措施研究和工程实施计划,将小南海泉水源保护工程定位为泉域生态恢复和主泉区综合治理工程,从而达到保护水源、增加效益的目的。

2 泉域生态恢复工程内容

泉域生态恢复工程的目标是保护水源、提高综合效益。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大范围的保护区、综合治理涌泉区、科学分配水资源以及节水补源与小流域治理4项内容,其中有3项与大范围的植被恢复有关,而植被恢复的同时就是植物景观建设的过程。因此,在水广泉多、山高宜林、环境舒适的条件下,对新建水利工程设施加以园林艺术处理,使传统的水利工程融入生态性、观赏性和文化性,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建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水利工程,发展生态旅游,达到“以景保泉,以景养泉”的目的。

涌泉区综合治理工程包括4项内容:1)河道治理工程。河道自小南海水库溢洪道出口至王家岭桥下游3.8 km,设计河底比降为1/300~1/800,河道断面为复式断面,主槽底宽30~70m,砌石护岸3 403m。2)建设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拦河溢流堰2座,拦砂堰8座。拦河溢流堰分别位于杨家坪桥上游90m处和桥下游360m处;拦砂堰为小南海庙谷口1座,白玉沟3座,石羊沟、黑玉沟各2座。3)环境整治与泉区绿化。南海庙桥至王家岭桥段,拆除占河建筑,关闭泉区养鸭厂,关停采石场,植树植草。4)污水截流工程。将生活、工业污水引止下游东滩集中处理。

3 泉域生态恢复工程景观规划

结合现状,以综合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为前提,遵从泉域治理工程总原则——“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开源节流、标本兼治、分期实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泉域生态恢复工程景观规划要以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改善水文地质条件为重点,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水利工程、园林绿化与观光游览结合起来,在坚固永久的基础上,谋求水源保护工程的生态持续性、景观游览性和效益复合性[5]。

小南海泉区面积较大,利用大范围背景绿化与建设核心景区和精品景点相结合,是该项水利工程景观化处理的基本方针。

3.1 构建自然景观框架

1)地形景观的统一。山岭可登高远望、崖壁可凿刻字画、沟壑可沿谷巡幽、河流可观泉嬉水。要将泉域里的各种地形纳入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充分考虑不同地形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注意各个地形单元之间的过渡。

2)背景的绿化。目前,泉域植物种类较少,绿化覆盖率较低,分布不科学,在改造过程中植物设计以乡土树种为基础,营造不同林分,为泉域景观的展示搭起背景,同时也为人们的游览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如春季有连翘、山桃、山杏等,娇艳无比;夏天有石榴(Punica granatum)、荆条、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浓荫繁华;秋天有柿子(Diospyros kaki)、山楂、核桃等,硕果累累;冬天有苍松、翠柏、红梅等,不畏严寒。通过植物设计,达到植物因水而亮丽,水因植物而秀美,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效果。

3.2 建设核心景区和精品景点

目前,生态旅游是大众旅游的热点,本研究规划区应充分利用涌泉区的地形地貌,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以涌泉区综合治理工程为前提,创造秀美、自然、并具有文化特色的小南海泉涌泉区景观。构建优美奇特的泉景、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寺庙、石窟资源和自然山水景观,必定会成为吸引大量游客,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区[6-8]。

充分利用泉域内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点、景观优美的库区、汹涌泉水的奇景等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核心景区,塑造精品景点,提升文化品味。整个景区结合地形地貌,主要依功能划分景区,由泉水将带状的景区贯穿为一个整体。根据植物景观、泉水特征和构筑物造型设计景点,概括起来就是“一河、一庙、两潭、五园、十八泉”,所创造的景观就是绿水、清泉、红河谷。

泉涌区以带状河为中心,将大的涌泉构成羽毛状汇入河道,而小的涌泉则布满河道。河岸因居民活动,构建有高台、小桥、临水平台和缓坡、水池等。结合景观资源,基础设施和文物点,涌泉区分为5个主题园(图1)。

1)洹泉园:突出表现小南海泉工程建设历史。其特色景点有:

景观岸壁。利用岸壁直墙,以字、画形式再现小南海工程建设历史。结合甲骨文,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泉水景观。创造不同形式的泉水景观。如石孔涌水的“龙眼泉”,何种汹涌连片的“泡泡泉”,池形如葫芦的“葫芦泉”,自成小溪、蜿蜒曲折的“龙行泉”,工程奠基碑旁的“功德泉”等。

植被多采用观花类植物,如石榴,紫薇,桂花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2)南海园:结合南海庙,突出宗教文化。主要景点有:

恢复历史景点——“络丝潭”和“善应松涛”。

泉水景观。结合白玉沟出水口的地形高差,建一拦砂堰“白玉潭”,既有沉淀泥沙功能,同时又是一个跌水景观;改造石壁上悬挂泉的出水口,雕刻龙头纹,形成“龙头泉”;给南海庙脚下的大泉整理清淤,置石刻字“圣水泉”;临近白玉沟口的“白玉泉”;随着季节变化的“间歇泉”;松涛掩映下的“涌翠泉”等。

植物以有菩提树之称的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和椴树为主,山上广植松柏。

3)嬉水园:较为开阔的空间,满足休息娱乐需求。主要景点有:

刻字置石。自然放置一些当地的大石块,雕刻不同字体(包括甲骨文)的“洹”、“河”、“泉”等字。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石和文字审美情趣。

标志性景观。借用甲骨文“泉”字形状建造的景门和用地名命名的“善应泉”都是该景区的标志。

象形小品。结合湿地生物相貌,用石、木制作鸟蛋、水草等小品,增加景区的趣味性。

水中栽植少量荷花,有“接天连夜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岸边片状种植鸢尾(Iris tectorum)、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ca)、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等,给游人增添清雅、赏心悦目之感。

4)泉乐园:突出欢快的泉水声和人与泉共乐的氛围。主要景点有:

泉水景观。松树边的“不老泉”;桂花树旁的“富贵泉”;利用凸地形建造的“月牙泉”;玫瑰花丛中的“情侣泉”;高台边的“龙饮泉”等。

配置芳香类植物,给人以愉悦之感。

5)春秋园:以元代文物“圣旨碑”为主题。主要景点有:

圣旨碑苑。构建1个小型园林,设计有亭、廊、花坛、泉和井等,创造深邃内涵的文化园。

春秋岛。根据原有地形,改造一个小岛,供人们垂钓、游玩。

植物配置种植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松、竹(Phyllostachys spp.)、梅、桂(Osmanthus fragrans)、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紫藤(Wisteria sinensi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等。

4 小南海泉景观生态恢复评价

小南海泉水源保护工程以保护水资源和文物点、加强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重点,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小南海泉泉区建设良性循环,提高区域综合效益。水源涌泉景观区建成后,可为改善水源区域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丰富物种多样性等起到积极作用。涌泉景观区的建立,将成为安阳市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安阳市及豫北地区新增一个游憩性的自然优美园林胜地[9-10]。

综合上述的规划和设计,小南海泉域范围内将加大恢复植被,森林覆盖率达到85%左右,绿地面积20%左右,水域面积70%左右,道路与广场面积5%左右,建筑面积4%左右。乔木与灌木比例6∶4,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为7∶3。区域地表尽可能被植被、水面和铺装所覆盖,无裸露土表,使景区发展在生态化、治理化、景观化、游憩化、经济化的模式下运行。

[1] 董斌,汤慧敏,李荣喜,等.近自然雨林植物景观营造模式[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5,35(1):96-103.

[2] 罗颖,王列.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与展望[J].绿色技,2014(5):34-37.

[3] 郄志红,吴鑫淼,赵胜利等.浅谈水工建筑的景观设计[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4):191-198.

[4] 季徐强.探索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理念[J].城市建筑,2015(6):256-257.

[5] 徐枫.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6] 崔军,周凤扬,陈玉斐,等.淮安市小型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现状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3(4):34-35.

[7] 陈冬冬,崔军,周淮,等.水利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讨[J].中国水利,2013(11):61-62.

[8] 杨芳绒,申淑兰.安阳地区古代园林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56-59.

[9] 宋丽红,张国建,李坷凌,等.安阳市小南海泉流量减小的原因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30(4):86-89.

[10] 张坤,李献昆,吕海新,等.安阳市小南海泉水资源保护对策探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9):62-63.

(责任编辑 曹 龙)

Ecology Landscape Planning ofWater Conservation District of the Small South Sea in Anyang

Guo Lifan,Kou Wenrui,Yang Fangrong
(College of Forestr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2,China)

Take the Small South Sea′s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 in Anyang as an example,the principles,methods and announcements of the landscape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rocessing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After“landscaping”treatment of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the projectwas notmerely strong and durable,but ecological,landscape and efficiency,so as to promote th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conservation;landscape;planning

S732

A

2095-1914(2016)02-0155-04

10.11929/j.issn.2095-1914.2016.02.027

2015-07-13

第1作者:郭利凡(1990—),女,硕士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345561864@qq.com。

杨芳绒(1963—),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1140344807@qq.com。

猜你喜欢
涌泉泉水南海
南海明珠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北海北、南海南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涌泉村(组诗)
南海的虎斑贝
泉水与盐水
南海随笔
难忘那眼泉水井
冯玉钦、崔泽东、周涌泉、陈鹤翔等同志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