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启示

2016-04-18 12:14李思晴
求知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积极情绪活动课

李思晴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积极心理学都注重挖掘人自身潜力,提升主观幸福感。本文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中,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生活体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29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内容

自我教育是指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根据这个定义,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在维护和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所应该具备的心理能力,即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要求能力、自我践行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

在实施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不仅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识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且决定着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需求的强弱。

自我要求能力决定着大学生能否合理设定目标,安排计划;自我践行能力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关键;而自我评价能力则决定着大学生能否全面分析并肯定自己已取得的成绩。

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推动整个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进程。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启示及理论依据

1.积极情绪体验理论

积极情绪体验理论可以为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提供启示。根据该理论,若大学生能够有效增加自身积极情绪体验,一方面可以更加灵活地整合自身的能力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意,促进创新性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随着积极情绪体验的增加,大学生注意力的范围更广,思维的活跃度更高,进而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2.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人格指个体能在生活中不断主动追求幸福并时时体验到这种幸福,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家通过对心理特质的研究,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人格系统——人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系统(VIA),其中包含六大核心美德以及24种性格力量。

积极人格特质理论为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要求能力以及自我践行能力提供了理论启示。

大学生在关注自身积极人格特质时,将充分激发其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潜能,增强大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促使大学生设定理想的状态,并制订力所能及的实施方案。

同时,六大美德中智慧、卓越、勇气和节制的力量可帮助大学生客观冷静地面对困难,激励自己向既定的目标前进;仁慈和正义则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调节目标。

3.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理论

社会组织系统涵盖广泛,大到国家,小到社区、学校、家庭、工作单位等,都能对人的幸福感产生影响。积极的环境氛围能够更好地帮助个体挖掘积极的思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发挥积极的人格特质。

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时,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积极参与的积极外部环境支持系统,从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1.构建积极的外部环境系统,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偏低被认为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需要是培养其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环境是满足其需要的主要诱导因素。因此构建积极的外部环境系统,不仅是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需要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培养其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之一。积极的外部环境系统包括两种:一是长期、稳定的环境,如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家庭环境;二是短期、多样的环境,如教风、学风、文化氛围等。两者相辅相成,为大学生培养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提供动力保障。

2.秉承积极教育取向理念,帮助大学生培养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

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中,方法和手段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教育者秉承积极教育取向,即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贯穿到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心理状态,理解幸福的含义,完善积极人格品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后,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受传统心理学影响,课程偏离了积极取向,削弱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作用,导致培养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调和教育途径单一,造成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关系的对立。将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整合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中,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学生的生活状态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积极方面,尽可能提供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向思维,拓展培养内容,增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幸福感,健全人格,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团体心理活动课。大学生虽然能根据书本上的心理健康知识找到“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但是这种认识还是较为概括和片面的,因此需要在实践环节中加以强化。团体活动课则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平台。

团体心理活动课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调整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在团体心理活动课中加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从三个层面开展,分为六个主题,包括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积极自我和积极成长两个主题活动可启发大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了解团体成员的特质,以他人为镜,培养自我认识能力以及自我要求能力。大学生通过积极情绪及积极应对两个主题活动,分享感受,了解他人应对同样问题的不同方式和情绪变化,认识到能改变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面对事实时自己的态度。同时,在课程中,领导者以积极导向引导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消极事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践行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最后,积极关系与积极组织两个主题活动有利于在团体中营造积极氛围,从而满足大学生培养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3): 77-78.

[2]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 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3]王道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生人格特质的培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4):73-75.

[4]王定福,陈福生.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社会科学战线,2004,(5):178-181.

[5]容 迪.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J].现代妇女(下旬),2014,(6):86.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积极情绪活动课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