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三国强震连发引担忧

2016-04-19 09:38
环球时报 2016-04-19
关键词:强震厄瓜多尔太平洋

●本报赴日本特派记者 邢晓婧 ●本报记者 屠丽美 白天天 ●蓝雅歌 甄翔

“日本和厄瓜多尔地震是否发出了地震流行的信号?”《纽约时报》17日提出这一问题之际,全球许多人正因近来多地接连发生的强烈地震感到担忧。先是日本九州地区于14日和16日分别遭遇6.5级和7.3级地震,接着南美的厄瓜多尔在北京时间17日早间发生7.8级地震。17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又发生6.1级地震。虽然远隔万里,但这三个“震点”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都位于被称为“火环”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有地震学家警告,一系列地震的发生或许预示着一场“超级地震”。但绝大多数科学家倾向认为,太平洋两端的地震前后脚发生可能只是巧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介绍,从历史统计角度看,当前的强震连发态势对我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

地震接连袭击环太三地

“过去三天,强震袭击了全球三个不同的地方,最新遭袭的是汤加。”美联社17日总结道。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表示,汤加此次地震的震中在首都努库阿洛法东南方277公里处,震级为6.1级。路透社称,汤加位于全球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该区域经常因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而发生地震。目前尚未传出伤亡消息。

相比汤加,南美厄瓜多尔稍早前发生的地震的灾情要严重得多。法新社18日称,厄瓜多尔强震的死亡人数已攀升至350人,总统科雷亚表示,死亡人数“肯定会继续上升”。这个盛产石油的南美小国于当地时间16日晚遭遇7.8级地震袭击,是该国近40年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深受游客欢迎的太平洋海滨沿线酒店和房屋纷纷倒塌,几座城镇变成废墟。报道称,在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城市之一佩德纳莱斯,当地市长估计未确认的死亡人数可能达400多人。酒店废墟中掩埋着许多人。厄瓜多尔政府证实,地震造成两名加拿大人丧生。哥伦比亚外交部称,5名哥伦比亚人在地震中身亡。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扶贫基金会“中扶人道救援队”决定派出救援小组紧急赴厄瓜多尔展开人道救援行动。目前,首批四名队员正在北京集结,预计19日出发,计划在当地待7天左右。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安建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中国对厄瓜多尔的民间救援人员第一批约有12人,周二从北京出发,除了扶贫基金会,还有杭州公羊队参与救援活动。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地震灾情显然最受中国民众关注。18日的统计显示,九州熊本县的地震共造成42人死亡,约2800人受伤,2400余栋房屋全毁或者半毁,在受灾惨重的熊本县南阿苏村仍然有十余人下落不明。由于余震不断,许多道路中断,救援工作面临许多困难。据日本气象厅发表的数据,自从14日首次发生地震,到18日下午5时,共发生地震540余次。18日晚,熊本县再次发生5.3级地震。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在熊本、宫崎、大分等县共有70多处地点发生了泥石流灾害。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称,由于许多道路被泥石流切断,一些灾区面临粮食短缺问题,可看到民众大排长龙领取食物,有些人排了一个多小时,有数万户的电力和水供应依然中断。其中一个灾区的市长说:“我昨天只吃了1块豆腐和1个饭团。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食物,也没有电力和饮用水供应。”《日本经济新闻》称,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后一直在强化供应链的日本产业界再次迎来考验。丰田汽车受熊本地震影响零部件供货陷入停滞,停产的工厂在日本全国出现扩大。零售和餐饮行业受输送链断裂影响,部分店铺被迫停止营业。

《环球时报》记者18日在地震震中益城町看到,一些餐厅、便利商店已开始恢复营业,电力恢复、道路修复等工作也在展开。尽管居民生活物资仍需靠自卫队供给,但一些民众已着手清理自家的房屋废墟。62岁的木下女士与90多岁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她一边清理院子,一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还没有得到志愿者的帮助,虽然辛苦,她还是想凭自己的力量尽早重建家园。

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日本和厄瓜多尔发生强震分别向日本天皇明仁、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致电表示慰问。

地震大都发生在“火环”上

“厄瓜多尔和日本都发生地震,它们有关联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8日以此为题称,每年全球发生数百万次地震,但大多数震级很小,根本感觉不到。过去几天在日本和厄瓜多尔发生的地震造成巨大破坏,引起很大关注。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球物理学家卡鲁索表示,现在判断两者有无关联为时尚早,通常人们不认为太平洋两端的地震之间存在联系,但目前也有针对地震“远程触发”机制的研究,这种观点认为一场强震确实可能引发远距离的另一场地震。

“科学家警告,日本、厄瓜多尔等地的地震可能预示着新的超级地震”,英国《每日邮报》称,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端,日本和汤加先后发生地震。而在另一端,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此前,菲律宾、瓦努阿图和缅甸也都发生过地震。这些地震大都发生在所谓的环太平洋地震带“火环”上。“火环”呈马蹄形环绕太平洋,这里的板块移动活跃,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运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震学家罗杰斯·比拉姆表示,亚洲和南美发生的一系列强震可能预示着不久的未来会发生“超级”地震。他说:“当前条件可能引发至少4次超过8.0级的地震。如果这些强震延迟发生,那么几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压力可能会引发更灾难性的超级地震。”

《联合早报》18日称,熊本地震后余震不断,由于出现了一些日本地震学家不曾知道的新板块,日本地震学家认为日本存在更深的地震隐忧。还有专家分析称,地球进入地震相对活跃周期,预计未来两个月内,全球范围内仍有多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

不过,《纽约时报》对这种说法予以否认。报道称,连发两起7.0级以上地震并不意味着地震活动变得更加频繁。监控全球地震情况的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全球每年地震平均次数保持稳定。有些年份7.0级到7.9级地震发生超过20起,有些年份低于10起,平均下来约15起。这意味着平均每月就会发生1次以上7.0级到7.9级地震。有时两次大地震刚好凑巧发生在同一天。文章还称,日本和厄瓜多尔几个小时以内分别遭遇地震袭击,两者相距1.5万公里,并没有联系。而且两场地震的类型也不同,厄瓜多尔发生的是典型的大型逆冲区地震,日本这次地震属于走滑型地震。

“对我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

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介绍了近期全球地震活动情况。2016年3月份以来,全球7级地震多发,近一个半月时间先后发生3月2日苏门答腊7.8级、4月10日阿富汗7.1级、4月13日缅甸7.2级以及4月16日日本九州、4月17日厄瓜多尔等5次7级以上地震,从频次上超过了1900年以来全球年均18次7级地震的活动水平。7级地震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东西两端及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台网中心表示,近期全球7级地震活动的增强,引发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会不会对我国地震形势产生影响的普遍关注。经地震部门分析认为:2016年4月10日以来不到8天的时间内,全球连续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类似的这种情形自1900年以来共出现过37次,其中仅3次在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有7级地震发生,因而从这一现象统计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强震连发态势对我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地震高发期是根据8.5级来定。一组7级地震不能判定“全球进入地震高发时期”,一个8.5级地震相当于180个7.0级地震。近年来,全球7级地震多,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都要发生20多次,五六级地震要发生1000多次。4月份虽然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但从目前看,没有打破历年地震的水平。从态势来看,需要进一步跟踪。如果再来好几个7级以上地震,一个月达到七八次,形势就严峻了,预示全球有可能发生大地震。孙士鋐表示,中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属于地震多发带。但这次日本与厄瓜多尔地震跟中国地震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猜你喜欢
强震厄瓜多尔太平洋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花莲强震!
《环太平洋》第二部
强震的威力
“环太平洋—2016”军事演习开幕
厄瓜多尔的奇特新物种
震出来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