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18-三体综合征1例报道并资料复习

2016-04-19 03:19刘宝俊,王琳,王宏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核型三体染色体



新生儿18-三体综合征1例报道并资料复习

刘宝俊1王琳2王宏伟3

(1.黄河三门峡医院 新生儿/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河南 三门峡472000; 2.黄河三门峡医院

第二门诊部河南 三门峡472000; 3.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关键词】新生儿;18-三体综合征;染色体

1病例资料

患儿女,25 min,以“出生后25 min,窒息复苏后呼吸困难15 min”由产科转入。剖宫产分娩,胎龄40周。出生后被发现畸形(见图1)、青紫、窒息。Apgar评分:1 min评分7分(皮肤颜色、肌张力、呼吸各扣1分);5 min评8分(呼吸、肌张力各扣1分),偶有呻吟样呼吸伴口吐泡沫,无抽搐。体质量2 080 g,脐带过细,无胎膜早破,无脐绕颈。母孕史:G2P2,孕早期患上呼吸道感染1次,未服药自愈。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病史,无人工及自然流产史,无家族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查体:T 36.5 ℃、P 130次/min、R 70次/min、头围30 cm、经皮血氧饱和度80%,反应差,哭声弱,四肢末梢发绀,皮肤粗糙干燥,眼距宽,眼裂小,耳位低,耳廓小,前囟2.0 cm×2.0 cm,枕部突出;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30次/min,律齐,心前区闻及SM Ⅱ/6级杂音;腹软,肝右肋下2 cm,质软,缘锐,脾肋下未触及;双手畸形,示指,中指,无名指紧收,示指压在中指上,小指压在无名指上(见图1),无通贯掌,四肢肌张力低,新生儿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肺部CT:新生儿肺炎并右上肺膨胀不全。彩超:心脏见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三尖瓣少量反流,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大动脉水平降主动脉向非主动脉分流。头颅CT:大脑纵裂池,小脑幕缘见高密度影,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体积小,小脑后方见弧条状高密度影。染色体核型分析(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1526885)核型:47,XX,16qh+,+18,符合18-三体核型(见图2)。诊断考虑为18-三体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给予NCPAP辅助通气、抗感染、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好转,但自主活动仍少,肌张力低下。诊断结果明确后家属放弃治疗,2 d后随访患儿已死亡。

2讨论

18-三体综合征是一类比较常见的染色体改变的遗传性疾病,危害极大,临床中多易误诊漏诊。

2.1发病机制、分类及发病率1960年Edward等[1]首先发现此类患者核型中多1条E组染色体。1961年Patau和1964年Yunis先后证实多出的为18号,始定名为18-三体综合征[2],亦称为Edward综合征。发病原因中多有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诱变因素影响,常同时合并有宫内缺氧、胎儿窘迫等高危指征。18-三体综合征是一类第18常染色体畸变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有3种核型,其中18-三体型约占总数的80%,核型为47,XY(XX)+18,为亲代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所致,此型多与母亲高龄有密切关系;易位型偶见,为D/E易位或E/G易位,新生突变或父母为平衡易位携带者;嵌合型约占10%,存活期相对较长[3]。18-三体综合征发生率虽不是很高,但也是仅次于先天愚型的第二种常染色体异常疾病。活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4 000~8 00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4]。50%的患儿多在2个月内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存活患儿也常合并先天畸形,生长发育迟缓,智力明显低下,预后极差,年龄超过10岁者极其罕见。

图1  特殊体貌

图2  染色体核型检查

2.2临床表现严重的智力缺陷和多处的生理畸形是18-三体综合征常见表现,多为头小,前后径长、枕部突出、耳位低、外耳畸形、眼裂小、口小、下颌小等;手足呈特征性表现如“兰花指”、“摇椅足”等,具体表现为手紧握,拇、食指、中指紧收,食指压在中指上,小指压在无名指上,第5小指或所有手指仅1条横纹(见图1);足拇趾短背屈;其他畸型还有胸骨短、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发育缺陷和肺、脑、泌尿生殖系统、皮肤、骨骼等多器官的发育畸形等[4]。

2.3高危人群的筛查高危人群包括胎儿生长迟缓,过期妊娠者或既往有畸形儿出生史的孕产妇,尤其是大龄产妇,父母亲年龄增高对该病发生率的增加有一定影响[5-6],可能与高龄孕妇易发生卵细胞老化有关[7]。和先天愚型一样,若父母生过1个18-三体患儿的,其复发风险将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加。

2.4产前诊断的意义及方法18-三体综合征的患儿对产妇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目前染色体异常疾病医学上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确诊后无任何治疗意义。因此,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十分重要。早发现、早期终止妊娠是唯一可行的手段。

超声检查因其无创、简便、有效的特点,广泛用于产前筛查异常胎儿。临床上应用的三维、四维超声对胎儿的附属畸形有很好的产前诊断价值,在颈项皮下透明膜厚度、握拳位、脐膨出、唇裂、心脏畸形等方面最有评估价值。有文献报道称,超声检查可于妊娠10~22周发现胎儿颈部半透明组织增厚,孕龄大于24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妊娠中期通过测量肱骨、股骨长度可发现骨骼系统发育异常,孕11~13+6周期间可发现心脏畸形及胎盘容量较正常妊娠增长缓慢[8]。但最终确诊仍需要染色体核型的分析结果。B超发现胎儿异常的,经孕妇知情同意后,需进一步行生化检查,目前多利用μE3、AFP和游离β-HCG三联母血清筛查,阳性者在超声引导下,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管穿刺,利用羊水细胞培养和脐血进行胎儿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以明确诊断。周敏等[9]认为B超介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是安全的。此项技术临床中应用比较成熟,安全性问题不用过度担心。

近年国外也有利用量子荧光多聚酶链反应的报道,通过提取羊水或绒毛细胞的DNA,利用染色体STR序列多态性做荧光PCR,快速诊断三体型胎儿。但目前因试剂价格昂贵,并需大量资金投入设备更新,国内应用仍较少,开展普及难度大。

2.5应对措施婚育观念的改变,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高龄产妇基数的不断增加,优生优育要求绝不能轻视此类染色体性疾病。建议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先B超筛查,对那些持续B超提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脐血流阻力指数偏高,羊水偏多的高龄孕妇,进一步μE3、AFP和游离β-HCG三联母血清筛查,阳性者或发现胎儿有相关异常,无论年轻还是高龄,均建议作羊膜腔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如果是晚孕或已孕过18-三体综合征的妇女应考虑作宫内脐带穿刺,尽可能在产前获得胎儿核型,避免三体综合征胎儿的产出[3]。

加强高危人群监测,节点前移,积极做好孕前遗传咨询及孕期的产前诊断,从根本上减少畸形患儿的出生,进而能让更多的家庭从中获益,同时对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Edwards J H,Harnden D C,Cameron A H. A new trisomic syndrome[J]. Lancet,1960,1(7128): 787-790.

[2]钟红菱,郁凯明,张爱丽,等.18-三体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及产前诊断文献复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8:(1)39-40.

[3]Meier C,Huang T,Wyatt P R,et al.Accuracy of trisomy 18 screening using the second-trimester triple test[J].Prenat Diagn,2003,23(6):443-446.

[4]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10-811.

[5]Savva G M,Walker K,Morris J K.The maternal age-specific live birth prevalence of trisomies 13 and 18 compared to trisomy 21[J].prenat Diagn,2010,30(1):57-64.

[6]Schmidt L,Sobotka T,Bentzen J G,et al.Demographic and med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postponement of parenthood[J].Hum Reprod update,2012,18(1):29-43.

[7]罗会元,黄尚志,张贵寅,等.人类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12.

[8]刘晓军,孙月娥.18-三体综合征(附3例报告) [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5(9):212-213.

[9]周敏,马金元,徐樨巍,等.18-三体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727-728.

(收稿日期:2015-09-16)

【中图分类号】R 715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2.034

猜你喜欢
核型三体染色体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能忍的人寿命长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