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2016-04-19 07:27
健康人生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梗胸痛寄生虫

真相

误区一: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

在网络上,时常会出现一些“购买猪肉发现有虫”的传闻,难免让消费者们感到紧张。近日,也有传闻称,购买猪肉后发现其中能扯出一条条“白虫”(一些地方将其描述为“钩虫”),甚至“水煮、油炸都不死”,其中还附上了“白虫”的照片。

正确观点:

首先说,经常在网络传闻中出现的钩虫是寄生在动物肠道内的,在肌肉组织里并不会发现它的身影。

而真正有可能出现在猪肉里面,并且可以肉眼看到的寄生虫,则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形态——囊虫。它们在猪肉里是呈现米粒状的白色颗粒,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米猪肉”“豆猪肉”。这种幼虫被人吃到才有机会在人的肠道内孵化为成虫,猪只是它们的“传染跳板”,在猪肉当中,它们并不会呈现长长的线状。

所以,网络上传播的很多“猪肉有虫”的图片,其中的白色条状物其实只是猪的肌腱,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白筋”。它们是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寄生虫没有任何关系。

误区二:雾霾加重都是风电惹得祸

最近有媒体报出消息,北京雾霾严重都是风电惹得祸,因为内蒙风力发电场和三北防护林使北方风力衰减,这导致了北京雾霾无法被吹散,越来越严重。

正确观点:

“风被偷走”导致北京雾霾严重的说法长盛不衰,这些言论乍一看似乎有道理,但事实上,三北防护林和内蒙风力发电场,都不能减弱北京的风,也不会因此导致北京的雾霾加剧。北京雾霾的根源是化石类燃料(如煤炭、汽油等)的燃烧排放与工业排放,这是治理雾霾的最根本思路。气候变化导致的风力减弱只是起到了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绝不是根源,也无法为任何雾霾治理上的失职开脱。

误区三:朋友圈“急救贴心提示”很靠谱

最近,朋友圈里的“急救贴心提示”正在被疯狂转发,其内容为:“医生再次忠告50岁以上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在睡眠时如果心脏病突发, 剧烈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立刻口含10粒复方丹参滴丸,或者硝酸甘油片2片,或者阿司匹林3片(300mg)嚼服。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然后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静候援助,千万别躺下!心脏科医师强调,如果每个看到这条微信的人,不要光点赞,请转发,至少有一条生命将会被抢救回来。”很多人认为此急救贴非常靠谱。

正确观点:

这条看起来好心的建议实属于不懂装懂的产物。始作俑者也许是陪家人经历了一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过程,也可能是在网上看了些不可靠的文章就开始信口雌黄,总之,转发这样的消息不能救人,反而还会造成严重误导。

首先,这则消息针对的对象是50岁以上的“爸爸妈妈”,而事实上,冠心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实际临床工作中,30岁上下的心绞痛、心梗患者一点都不少见。尤其是年纪轻轻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疾病的人群,更应该警惕突发的胸闷、胸痛是否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症状。冠心病不会选择年龄,更不会以50岁作为分界点。

如果在睡眠中心绞痛或心梗突发,首先感到的会是胸痛,当然也可能是一些其他的不典型症状,比如胸闷、憋气、牙痛、腹痛、后背痛等。反过来,如果在睡眠中感到胸痛,也并不一定是冠心病——在急诊碰到的胸痛病人,首先要考虑的内科疾病有三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以及主动脉夹层,而如果症状不典型,需要考虑的疾病就更多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遇到胸痛就认定是心肌梗死,更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所有病人。

猜你喜欢
心梗胸痛寄生虫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有些胸痛会猝死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