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

2016-04-20 01:33刘瑛薛继婷卫冬
出版广角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白鲸弗洛伊德

刘瑛 薛继婷 卫冬

"

【摘要】《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力作之一。小说通过水手伊希梅尔的视角,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对白鲸莫比·迪克的不懈追逐,以致最后船毁人亡的悲剧命运。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对伊希梅尔的精神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揭露其疯狂的表面下内心真实的自我。

【关键词】《白鲸》;弗洛伊德;伊希梅尔;精神分析

【作者单位】刘瑛,牡丹江医学院外语部;薛继婷,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心理教研室;卫冬,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眼三科。

《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力作之一。小说通过水手伊希梅尔的视角,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裴廓德”号全体船员对白鲸莫比·迪克的不懈追逐,以致最后船毁人亡的悲剧命运。在面对广袤的大海和凶猛的白鲸时,伊希梅尔的心理经历了极其矛盾和复杂的变化,在人格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其生理和精神上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随着捕鲸过程的深入,伊希梅尔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由快乐的本我转变成了矛盾的超我,在与白鲸斗争过程中使处于矛盾中超我的伊希梅尔又转变成了真实的自我,人格的平衡使伊希梅尔回归理智,最终探寻到人生的真谛及其意义所在。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对伊希梅尔的精神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揭露其疯狂的表面下内心真实的自我。

一、精神分析理论概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1]。

对于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本我、自我、超我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这三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和目的[2]。如果这三大系统之间产生冲突,人就可能陷入失常状态,内外交困,影响个人活动状态,产生焦虑,而后又会出现压抑,焦虑和压抑会限制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白鲸》中水手伊希梅尔在捕鲸船“裴廓德”号上的经历完成了由本我到超我,而最后回归到自我的人生蜕变。小说中,伊希梅尔在捕鲸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格失衡,产生了压抑及焦虑,从而揭露了人格失衡给伊希梅尔精神上带来的折磨和苦楚;在不断地付诸努力使人格平衡时,伊希梅尔回归了理智,用道德来衡量自我的行为,真正地回归到了真实的自我。捕鲸的过程充分地显示了伊希梅尔疯狂背后的真实自我。

二、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对伊希梅尔进行精神分析

1. 疯狂快乐的本我——原始压抑与客观焦虑

本我(id)是履行生命的第一原则即“快乐原则”(the pleasure principle), 其目的是消除人的紧张,或者在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把紧张降低到一定的水平,并且使之尽可能稳定在低水平上,也可以说是趋乐避苦。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乞讨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3]

在《白鲸》中,伊希梅尔由于生活的原始压抑所迫,产生了客观的焦虑:“我口袋里没有几个钱,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钱,岸上又没有什么特别让我感兴趣的事,我想还不如到海上去散散心,去看看水上世界。这是我消愁解闷、调节血液循环的一种方式。每当我发现自己终日噘着个嘴,每当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像是阴雨潮湿的十一月天,每当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驻足在棺材店门前,或者碰上哪家出殡就跟在后面,特别是当我的忧郁症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非得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才不致特意走到街上去不假思索地把人家的帽子一顶一顶打下来时,我认为我得尽快到海上去了。出海总比照着自己的脑袋来一枪强。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人们只不过不知道罢了,其实差不多所有的人,迟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海洋怀有跟我非常近似的感情。”[4]

伊希梅尔感觉自己被穷困潦倒的生活压抑得透不过气来,自己的人生理想几乎破灭,然而又要坚持活下去,随之而来的焦虑促使其重新设置自己的生活。广袤无垠的大海给了伊希梅尔希望,同时大海也给伊希梅尔提供了追寻快乐的平台。亚哈船长对伊希梅尔进行疯狂却又满怀激情的言论及行为的蛊惑,使伊希梅尔抛弃生活困窘的原始压抑和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客观焦虑,豪情壮志地加入到追捕白鲸的英勇行动中,伊希梅尔憧憬着能够趋乐避苦,追寻着疯狂快乐的本我。

2. 矛盾纠结的超我——真正的压抑和神经焦虑

超我(super-ego)遵循的是“道德原则”(the morals principle)。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弗洛伊德指出:“超我具备以下三个功能:(1)抑制本我的疯狂、不容于社会的各种行为,尤其是攻击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谴责;(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自我较低的现实目标;(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2]

小说《白鲸》最精彩的部分,是水手伊希梅尔在“裴廓德”号追逐白鲸的三天,场面达到了令人紧张的程度,伊希梅尔正经历从理论思维到现实世界、从柏拉图式的臆断到事物的现象的转移过程。从桅杆上凝视着大海,凝视着鲸油提炼炉中的烈火,思考着那颗差点儿把塔斯蒂哥淹死的鲸鱼头,伊希梅尔反复地得出这个结论:抽象的思考既无用又危险。在第94章《手的揉捏》里,伊希梅尔试图摆脱亚哈的看法:“因为我现在体会到,不管怎样,到头来,人类对他那种自以为可以获得的幸福,是必须加以降低或者至少得加以修正了,幸福并不是随便靠智力或者幻想就能获得的,而是在妻子身上、心坎上、床上、桌上、马背上、火炉边和田舍间的。”[4]当伊希梅尔紧跟着亚哈,从幻觉的亮处落到黑暗的深处时,他意识到不能再跟随亚哈,如果任由疯狂的欲念为所欲为,自己将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将会跌落到黑暗的幽谷当中。在第51章《精神支柱》里,从伊希梅尔的角度来看,在海上捕鲸的过程是单调、平淡、无趣的,当看到成群的鲸鱼在大海里自由地嬉戏玩耍时,伊希梅尔陷入沉思,那种和谐快乐的场景重新燃起了伊希梅尔活下去的希望,使其彻底打消了最初登上“裴廓德”号捕鲸的念头。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白鲸弗洛伊德
我的白鲸朋友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白鲸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漂泊中的追梦人
空中“大白鲸”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