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化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2016-04-25 07:26丁晓娟方海红吕树娟陈灵芝黄升海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实验教学

丁晓娟,方海红,吕树娟,余 莉,陈灵芝,黄升海(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



构建科学化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丁晓娟,方海红,吕树娟,余莉,陈灵芝,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

摘要: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特点严重制约质量评价的有效实施。因此,建立一套适合其课程特点的科学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势在必行。探讨构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全程监控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等提供保证。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连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1]。它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相关研究工作,熟练的实验技能是他们立足的根本。因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质量评价非常重要,它既能衡量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水平,又能衡量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2-3]。

教学质量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以考核为准,考核形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为主,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效果,但不能全面反映教学质量。对于一些特色鲜明的课程,如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传统的质量评价方法更不能客观地反映其教学质量。

临床检验的病原微生物多样化,不同来源标本的检验方法又各有差异,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多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居多[4-5],因此对于教学质量的掌控非常困难。构建具有课程特色的科学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增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教研室长期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深知其重要性,因此近年来针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研究,现介绍如下。

1 评价原则

本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以《临床医学检验职业医生大纲》为准则,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特点,构建出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为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 评价内容

本研究通过本教研室多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定构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校内外相关专家、资深教师、学生和本课程授课教师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通过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形成指标体系的初步方案。指标体系包括考核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信息反馈5个一级指标,下设14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见表1。

3 评价方法及实践结果

3.1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是在紧紧抓住影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使用Likert4级等级评定法[6]:A为非常满意,B为满意,C为合格,D为不合格,指标体系定量评价采用百分制计分,满分为100分。

表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得分计算方法:T=(∑Ri∑RijCij)×100。

其中,T:评价总分;R:一级指标权重;i:一级指标数量;j:二级指标数量;C:评价等级系数(A、B、C、D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

评价时把5个一级指标分成独立的表发放给相应人员测评,之后再汇总计算结果。指标标度的确定采用量化形式表示,用分数阈来划分程度。85分及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3.2实践结果

为了验证本质量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我们用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对象为我校2011级和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各两个小班的学生(4个小班授课教师均不同),以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时,我们把5个一级指标分成独立的表发放给相应人员测评,其中学生的考核评价由授课教师汇总完成,最后由测评组成员统一计算评价结果。经过统计,4个小班的T值分别为85.6分、82.3分、80.5分和79.8分,T值反映了2011级第一小班评价结果为优秀,而其余3个小班为良好。这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也说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待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根据评价结果,邀请了学生、教师、同行和专家四方会谈,共同总结了教学经验及不足。授课教师和学生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反馈意见,并提出相关问题与专家及同行进行了探讨。与会师生和专家对本次结果均给予了很大认同,这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 讨论

4.1科学性

本研究是在查阅大量文献、借鉴兄弟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我教研室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同时结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特点,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咨询进行了指标体系的修正,同时通过对4个小班的教学质量评价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使该指标体系逐步科学化。它的特点是既符合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的评价规律,又符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的评价要求。在方法学上,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4.2有效性

在本次评价系统中,我们从4个维度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4.2.1考核评价学生考核评价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反映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其权重设为0.40。在考核中,我们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特点,主要观察学生的平时表现及考试情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内容复杂多样,考核的内容要抓住课程的重难点。如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员主要接触的是病原微生物,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原则,充分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临床工作。因此,我们在考核中注重对学生的生物安全理念和无菌操作技能的考查。同时,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考试中对不同标本的处理、各种细菌的鉴定程序和鉴定实验操作及结果记录、实验报告等的考核均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4.2.2学生评价学生评价从实验准备、实验内容和指导、实验效果3个方面开展。如果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教师的需求,将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如本次实践评价中,通过学生评价发现,学生有迫切认知病原微生物的意愿,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多种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图谱案例的介绍并开展临床检验见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同时对微生物有感性认识,获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学生对教师的“激励”下,教师也会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同时,开展学生评价也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让他们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4.2.3同行评价单纯依赖学生方面的考评,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教学质量,但真正客观地给予教学质量评级,还需要同行教师的评价。每位教学一线工作人员都有着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本次实践评价中,同行教师除了给出自己的评价,在会谈中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如建议被评价教师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教学中使用固定盒,做好生物安全防范。

4.2.4专家评价我们邀请了长期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一线教学和临床相关工作的资深教授和检验人员作为我们的教学评价专家,他们有着几十年的教学或临床检验工作经验。专家评价与同行评价有着本质区别,同行主要从教学角度考虑,而专家则较为全面地开展评价,如教师的教学态度、学情、课堂氛围和教学与临床的衔接问题等。

这4个维度的评价全面地反映了教学质量,再通过召开四方代表会议,形成信息反馈,更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3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目前,各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均存在着单一性,且多集中在对学生考核的评价研究上,很难客观地评价其教学质量,较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较少。本课题组制订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分析各种评价因素,并将评价结果转换为理论数字,且理论值与实际又具有一致性,从而获得了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我们的评价实践表明,评价结果反映了课程质量的实际情况,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能够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科研设计理念和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检验专业学生十分重要,对其未来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科学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客观地评价了其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全程监控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等提供了保证,也为构建医学院校其他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黄大林,农子军,陈森洲,等.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46-648.

[3]李闻文.浅谈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中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31-1632.

[4]周俊英,郑芳,涂建成,等.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7):942-944.

[5]邓文强,傅广华,蔡元菊,等.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138-1139.

[6]Likert.Rensis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J].Archives of Psychology,1932(140):1-55.

(*通讯作者:黄升海)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资助(2012jyxm850)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40-03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不同栽培措施对党参药材化学质量的影响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