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教学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25 07:26田娇美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病理学

田娇美(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序贯教学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田娇美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为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序贯教学,通过加强病理学与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构建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示,学生高度满意,成绩大幅度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序贯教学;护理专业;病理学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密切联系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培养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医学教育一般分为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临床实习3个阶段,学生只有在最后实习阶段才真正接触临床,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在理论学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各学科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学生忙于死记硬背,难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分析串联;在临床实践时,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动手不动脑,难以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为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病理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探索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序贯教学。

序贯教学体现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整个课程体系的内涵而非课程的个别部分[1]。序贯教学的实施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横向综合,通过加强平行课程间的互相联系,促进学生总体能力的发展;二是纵向综合,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序贯教学实施的前提——病理学教学内容的序贯性

病理学与前后开设的各科知识间具有一定的序贯性,正常人体结构学、正常人体功能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病理学的基础,在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进而学习病理状态时出现的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代谢变化。病理学又是学生学习内、外、妇、儿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渗透与衔接,使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有序地贯通起来,构建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疾病特点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

2 序贯教学的实施

在我院2014级7个高护班探索应用序贯教学,共470人,其中女生458人,男生12人,年龄17~19岁。采用序贯教学时,以病理学知识要点为核心,以科学、适度、够用为基本原则[2],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以病理学课程标准为根本,因材施教。避免因内容过多、占用的时间过长而干扰了病理学核心内容的掌握。

2.1做好复习与预习,加强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

护理专业的病理学课程一般在正常人体结构学与正常人体功能学两门课程结束以后才开设,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已有不同程度的遗忘。在实施序贯教学时,课前应布置学生对相关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复习。学习时,从正常到异常、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展开,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新内容。如讲授“门脉性肝硬化”的内容时,课前安排学生对正常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有效复习;课堂上从讲授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等)对肝细胞损伤的特点(前面病理学总论已学习)展开,逐渐推导出肝脏形态结构的改变,进一步提出假小叶的概念,并通过对假小叶与正常肝小叶进行重点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其对肝脏血液循环的影响、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进一步归纳病人会出现什么样的临床表现?为什么?本节课从正常肝脏的结构到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再到门脉高压症;从正常肝脏的功能到肝功能障碍,再具体到临床表现,将门脉性肝硬化从病因到临床表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2注重培养临床思维,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病理学是学习护理专业内、外、妇、儿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注重将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渗透到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例如,讲授完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临床联系后,可以留一些简单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什么是肝性脑病?肝硬化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肝性脑病?对病人存在什么样的危险?如何避免?侧支循环是如何建立的?抛砖引玉,引领学生将思维延伸到临床护理工作中,逐渐培养临床思维,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的关键。

2.3学科内前后知识相互渗透,总论与各论紧密结合

病理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各论阐述各系统疾病发展的特殊规律[3]。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各器官系统疾病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本质。学习各器官系统的疾病时,要对总论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复习,如学习“肺炎”一节时,肺炎属于急性渗出性炎症,其中大叶性肺炎为急性纤维素性炎症,小叶性肺炎为急性化脓性炎症,学习肺炎时先复习纤维素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再讲授肺炎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学生就能轻松掌握了[4]。

3 序贯教学的效果

3.1学生对序贯教学的效果评价

学期结束后,对授课班级的序贯教学效果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由班主任统一发放、回收问卷,确保问卷的客观性、真实性,问卷的有效率和回收率均为100%,学生对序贯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序贯教学,认为序贯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习热情,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1 2014级学生对序贯教学效果的评价[n(%),人]

3.2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见表2)

对比我院2014级7个高护班和2013级7个高护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两级学生为同一教师授课,2013级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2014级采用序贯教学模式。期末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及病例分析题,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根据成绩分为优秀(≥85分)、良好(70~84分)、一般(60~69分)、差(≤60分)4个等级。结果显示,2014级学生的成绩明显好于2013级(P<0.05)。

表2 2014级与2013级学生期末成绩对比[n(%),人]

4 序贯教学面临的困难

4.1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序贯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医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医学各科知识,能够按系统进行知识的细化,同时能够因材施教,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的单科教学使得教师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序贯教学,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不仅需要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同时需要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5]。综合来看,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序贯教学应用和推广的关键。

4.2学生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受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课前的有效复习与预习不足,难以适应序贯教学方法的要求。同时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查阅资料的主动性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序贯教学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为后期专业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为实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提供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Armstrong E G,Mackey M,Spear S J.Medical education as a process Management problem[J].A cad Med,2004,79(8):721-728.

[2]赵东海,杨淑艳,钟秀宏,等.创建病理学创新性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1-12.

[3]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王俊芳.对比法在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5):96-97.

[5]张丽霞,康伟,王艳松.大学专业课学习中的马太效应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3(5):21-23.

基金项目:2015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5SC275)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57-02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病理学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基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