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2016-04-25 07:26陈梓珊吴库生蔡颖菁杨芷馥陈丽贤丁仁艳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55073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504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影响因素

陈梓珊,吴库生,蔡颖菁,刘 娟,杨芷馥,陈丽贤,丁仁艳(.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55073;.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504)



临床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陈梓珊1,吴库生2,蔡颖菁1,刘娟1,杨芷馥1,陈丽贤1,丁仁艳1
(1.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515073;2.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影响中职学生临床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方法以问卷调查法对我校2012级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理论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实习医院是影响临床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创造机会让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构建一套具体的、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符合岗位需求的中职学生培养方案,能缩小不同实习医院培养学生的差距。

关键词:护理专业;临床能力;影响因素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手段。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主要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劳动者的重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渐渐扩大,中职学校每年向各医疗机构输送大量的初级护理人才。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的护理人员,其临床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因此,通过调查了解影响中职学生临床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提高学生临床能力,现将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12级护理实习生356人进行调查,其中男生17人,女生339人;年龄19~21周岁之间;分别在8所医院实习。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

2 研究工具和方法

2.1研究工具

2.1.1调查工具运用中职护生临床能力评价表[1]进行调查。该评价表包括25项三级指标和评价标准。25项三级指标分别为病情评估能力、护理计划制订能力、护理措施实施能力、护理效果评价能力、基础护理操作能力、专科护理操作能力、突发事件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反应能力、体温单描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健康教育知识讲解能力、健康教育内容选择能力、健康教育方式选择能力、沟通技巧使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与患者及其家属协作能力、与同事协作能力、热爱专业、责任心、慎独修养、批判性评价、求知意识、信息获取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该评价表整体的Cronbach ' s α系数为0.937,内容效度中25个条目I-CVI均大于0.830,平均S-CVI 为0.932。

2.1.2学生的一般资料一般资料包括班级、姓名、座位号、性别、常住地、入学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获得奖学金;在校期间考试的各个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化学、物理、正常人体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护理礼仪、人际沟通、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营养与膳食、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中医学基础、社区护理、卫生保健和护理综合技能。

2.2研究方法

2.2.1测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研究者与各实习医院的护理部主任联系,说明调查目的,取得支持后对各医院的实习带教教师进行统一培训,说明研究的目的、填表要求和注意事项。为了使评价的结果更客观,每位带教教师需与学生共事3周后再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每位学生在实习的最后阶段由4个轮转科室的带教教师对其各进行一次评价,最后取4次评价的平均值作为学生的临床能力得分。

2.2.2统计学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输入Excel软件,核查后将数据导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3 结果

3.1各实习点问卷回收情况及临床能力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各实习点问卷回收情况及临床能力得分情况(±s,分)

表1 各实习点问卷回收情况及临床能力得分情况(±s,分)

实习医院附一附二中心医院市二院中医院民生医院大峰医院华侨医院合计人数  问卷回收量 得分41 43 105 37 36 42 26 26 356 164 172 420 148 144 168 104 104 1 424 8.50±0.70 8.33±0.81 8.27±0.91 8.32±0.80 7.71±0.83 7.93±0.95 7.79±0.82 8.08±0.90 -

3.2临床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将学生的一般资料、在校期间各科考试的成绩和临床能力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获得奖学金、不同实习医院、中考成绩和正常人体学成绩、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成绩、药物学基础成绩、护理学基础成绩、内科护理学成绩、外科护理学成绩、妇产科护理学成绩、儿科护理学成绩与临床能力得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

表2 临床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3.3临床能力得分的逐步回归分析(见表3)

表3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以临床能力得分为因变量,以与临床能力得分有显著相关性的各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入= 0.05,α出=0.10),外科护理学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内科护理学成绩、实习医院和是否获得奖学金进入逐步回归方程(P< 0.01)。

3.4临床能力得分的主成分分析

对与临床能力有显著相关性的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经KMO统计量和Battle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945,X2=4 485.400,P<0.01,提示本调查数据非常适合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临床能力的因素可以归为3个因素:理论成绩、实习医院和学生干部。

4 讨论

4.1理论成绩是影响临床能力的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发现,中考成绩和正常人体学成绩、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成绩、药物学基础成绩、护理学基础成绩、内科护理学成绩、外科护理学成绩、妇产科护理学成绩、儿科护理学成绩与临床能力有显著相关性(P<0.01)。其他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化学、物理、护理礼仪、人际沟通、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健康评估、营养与膳食、精神病护理学、中医学基础、社区护理、卫生保健和护理综合技能的成绩与临床能力得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能力有相关性的科目基本上为本校的学期末统一考试科目,与临床能力无显著相关性的基本为考查科目,因为考查科目没有统一考试,学生一般不是特别重视,而且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临床能力与理论考试成绩呈正相关(P< 0.01),即成绩高临床能力也高。因此,为了提高护理学生的临床能力水平,中专学校应尽量招收中考成绩较高的学生就读护理专业,并在新生入学时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成绩与临床能力高低有明确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未来的就业,从而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校应聘请热爱护理事业又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护理专家当教师,并对护理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学会自己主动地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2];学校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校应扩建实验室[3-4],增加校内模拟病房的使用率;要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短期临床实践,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巩固知识[5-6];还可以完善校园网络学习资源,使学生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7]。

4.2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影响临床能力的因素之一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与临床能力得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护理学生临床能力得分较高。学生干部一般比其他学生更加有自信,研究表明,自信的护士临床能力好,能做更有效的临床决策[8]。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护理学生需要不断处理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能合理安排教师交代的各项任务,需要与同学、其他的学生干部一起合作来完成任务和组织集体工作,所以学生干部通常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临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临床能力更高。在校期间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担任干部,培养其沟通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从而提高临床能力水平。

4.3实习医院是影响学生临床能力的因素之一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实习医院与临床能力有显著相关性(P<0.01),不同实习医院实习的学生临床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医院教学设备、病种、病人数和师资力量都不一样,导致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培养出来的临床能力也不同。而且由于我省的中职护生人数多,分配到各家实习医院各个科室的实习生人数多,加上临床护士本身工作繁忙,因此部分带教教师把实习护生当作可以充分利用的劳动力、跑腿者[9]来使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大多数的学校没有把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告知实习单位,也没有与实习单位沟通好学生在实习期间应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导致临床护理教师培训学生无据可依,只能依据经验来培训学生,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能力的差异性大。因此应制订符合临床教学的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同时重视临床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10],强化训练,提高临床护理的师资水平,且学校教师需与临床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11],让临床教师了解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在实习期间需学习的知识,让临床教师能充分理解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以此来制订教学计划,促进学生临床能力的均衡发展。

5 结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临床能力的重要因素有3个:理论成绩、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实习医院。因此,应提高学生的入学成绩,在校期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各学科成绩特别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的成绩提高;创造机会让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同时还要构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符合实际岗位需要和社会需求的临床实习培训方案和培训目标,使学生临床能力均衡发展,使中职学校培养出符合岗位需要、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初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梓珊,黄惠根.中职护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5):166-169.

[2]刘英伟.护理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 (1):160-161.

[3]刘媛航.高等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48-50.

[4]唐益东,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2007,21(4):926-927.

[5]王瑞.本科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6]张红,林梅,史平,等.地方院校护理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31-32.

[7]李娟.澳大利亚中等护理教育教学方法及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0):76-77.

[8]Hagbaghery M A,Salsali M,Ahmadi F.The factors facilitating and inhibiting effectiv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nursing:a qualitative study [J].BMC Nursing,2004,3(2):1-11.

[9]黄妹宾,谢裕安,文琼仙.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华夏医学,2012,25(3):404-405.

[10]高萍,秦玉霞,袁秀娟.临床护理教学中师资培训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72-74.

[11]Taniyama M,Kai I,Takahashi M.Differences and commonalities 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clinical nursing educators and faculty in Japan:a qualit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Nurs,2012(11):21-31.

基金项目:汕头市卫生学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WK2014-1)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121-03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影响因素
基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