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基于首都医科大学的调查

2016-04-25 07:26尚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

尚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论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基于首都医科大学的调查

尚爻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

摘要: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旨在研究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通过开展校训文化教育来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实效性展开探讨。提出充分认识校训文化的育人功能、有效利用校训文化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一致性、积极发挥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校训文化;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

“校训”一词在《辞海》中的注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由此可见,校训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办学理念的抽象凝练,是校风、教风、学风、人才培养要求的集中体现。内涵丰富的校训反映了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是区别不同院校的显著标志之一。

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近百所医学院校,其校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需求。医学院校的校训文化是医务人员在校学习期间较早接触到的医德医风教育,是最贴近学生、最易被学生接受的一种教育培养方式。良好的校训文化对于指导和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形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本文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旨在研究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通过开展校训文化教育来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实效性展开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在首都医科大学进行,于2014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自愿填写的调查原则,针对校训文化现状、校训文化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等问题制订不同答案供调查对象选择。将调查获取的全部资料以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对问卷录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此外,还随机采访了该校医学生,询问了关于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等相关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3%。其中,男性应答者106人,占38.3%,女性应答者171人,占61.7%;大一学生60人,占21.7%,大二学生89人,占32.1%,大三学生53人,占19.1%,大四学生42人,占15.2%,大五及以上年级学生33人,占11.9%;基础医学院102人,占36.8%,公共卫生学院38人,占13.7%,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25人,占9.1%,生物工程学院30人,占10.8%,中医药学院25人,占9.1%,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30人,占10.8%,护理学院27人,占9.7%。为了解学生骨干与普通学生在校训文化认知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问卷设计了“是否为校、院学生会成员、班团干部、学生党员”一题,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88人为骨干,占31.8%。此外,随机采访医学生共计10人。

2.2对校训文化现状的分析

(1)对校训的认知程度较高。首都医科大学的校训为“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校方对校训的释义如下:“扶伤济世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敬德修业是实现扶伤济世的基础。以‘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为校训,体现了学校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要求,追求‘德、业’境界,履行‘济世’义务。”

由调查可知,有58.8%的被调查者清楚地知道学校的校训,40.4%的人清楚地知道学校校训的含义。由此可见,学生对校训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但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尚有38.3%和53.4%的被调查者对校训及校训内涵表示“知道,但记不全”,累计9.1%的人则表示“完全不知道”,这说明校训在学生中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尚有待加强。学生对校训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学生对校训的认知程度

题目  合计 B知道,但记不全C完全不知道人数A清楚地知道百分率(%)人数百分率(%)您知道我校的校训吗?您知道我校校训的含义吗?277100.016358.8人数百分率(%)38.3 106人数百分率(%)2.9 8 277100.011240.414853.4176.2

在回答“您从何时开始了解我校的校训?”一题时,有212名被调查者表示在新生入校时知晓了学校校训,占76.5%。在回答“您通过何种途径了解我校的校训?”时,选择“入学教育”“教师教导”以及“校园标识”的学生占比相对较多,其中190名学生表示是通过学校举办的“入学教育”了解了校训及校训内涵。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学校在新生入校时开展的入学教育对于学生认知校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2)对校训的满意程度较高。对校训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分别有124人和131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学校的校训,占总数的92.1%;分别有18人和4人表示对校训“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对“您如何评价我校的校训文化”调查显示,有46.9%(130人)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当前的校训“具有我校鲜明特色”,有40.8%(113人)的人认为学校的校训文化“已初步形成自身特色”,还有12.3%(34人)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校训文化“与其他高校大同小异”,表明学生对于校训的满意程度较高。

此外,在回答“您认为我校校训是否需要重新归纳和总结?”一题时,有171人认为“不需要”,占总数的61.7%,说明学生对当前的学校校训较为认可。问卷中还列举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以及首都医科大学的校训,要求被调查者对喜爱的校训加以选择。结果显示,113人选择了首都医科大学的校训,人数多于选择清华大学的109人和选择麻省理工学院的60人,位列第一。在选择原因的调查中,学生选择的首要原因分别为“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特点鲜明,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引经据典,历久弥新”。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中,“扶伤”出自毛泽东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济世”出自医学典故“悬壶济世”;“敬德”“修业”出自《中庸》“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和《周易》“君子进德修业”,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说,学生对于校训的认知比较准确。

在“我校校训给您的印象是什么?”的若干选项中,有190人选择“很能激励人心,并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占总应答数的68.6%。在回答“您认为我校校训具备什么特质?”的题目时,响应率最多的几项分别为:凸显学校专业特色(32.1%)、给学生和教师以鼓励和警示(30.8%)、至理名言易于记忆(25.3%)。相比之下,给予校训“趋同化严重,没有个性和创意”“说教色彩较浓,没有实际意义”“表达死板,缺乏故事和情感”等负面评价的总比例不到10%,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校训的评价持肯定态度。

2.3对校训文化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分析

(1)对校训的作用给予正面评价。被调查者在作答“您认为学校校训的存在有必要吗?”时,有236人认为“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存在的必要”,占总数的85.2%。在回答“您认为有必要了解学校的校训吗?”一题时,有218人选择“有必要,基本常识”,占总数的78.7%,说明学生对于校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

在谈及校训对个人的作用时,有60.6%的被调查者表示校训是个人的行为向导,42.2%的被调查者表示校训是个人的精神支柱,仅有7.9%的人认为校训对个人成长没有影响。在评价校训对学校的作用时,52.7%的被调查者认为校训是学校特有精神的提炼,49.8%的被调查者认为校训是学校办学宗旨和理念的凝练,26.7%的被调查者认为校训是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育人之本,仅有4.0%的人认为校训对学校发展没有影响,具体见表2。

表2学生对校训作用的认知

题目人次  百分率(%)您认为校训对个人有什么作用?(任选)A行为导向:激励自己,走向未来B精神支柱:树立人生目标,为之努力奋斗C没有影响D其他您认为校训对一所学校有什么作用?(任选)A学校特有精神的提炼B学校办学宗旨和理念的凝练C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育人之本D没有影响168 117 22 8 60.6 42.2 7.9 2.9 146 138 74 117 52.7 49.8 26.7 42.2

(2)对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调查显示,有接近90%的被调查者认为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或“重要”的作用,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46.9%。此外,有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通过校训文化提高了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认识,具体见表3。

表3 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在回答“我校的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时,有32.4%的人认为“指引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方向”,28.8%的人认为“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14.8%的人认为“传播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11.2%的人认为“约束医学生的行为规范”,11.0%的人认为“激励医学生的前进动力”,仅有1.8%的人认为“没有作用”。以上数据表明,学生普遍对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3)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渗透不强。问卷调查了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77人中,有200人表示没有参加过学校围绕校训组织的培训或活动,占总数的72.2%。而在回答“您认为学校校训文化存在哪些不足?”时,“流于形式”“参与性差”“宣传不到位”是响应率较多的选项,具体见表4。

表4校训文化的相关问题

题目人数  百分率(%)您参加过学校围绕校训组织的培训或活动吗?A有B没有您认为学校校训文化存在哪些不足?(任选)A宣传不到位B流于形式C参与性差D没有不足E其他77 200 27.8 72.2 89 124 113 17 7 32.1 44.8 40.8 6.1 2.5

针对上述问题,问卷还征询了学生认为学校应通过哪些途径将校训文化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相联系。有132人希望利用课堂教学融入校训文化,占总数的47.6%。除此之外,优秀校友访谈或座谈、开办校训文化讲座或论坛、印发校训宣传手册或海报、建立践行校训的评价机制等也成为学生建议学校采取的形式。

3 讨论与建议

3.1充分认识校训的育人功能

一校之训犹如一校之魂,校训是大学精神的象征,反映了学校的基本价值取向。如前所述,大学校训多强调对学生道德的养成,如“厚德”“诚信”“笃行”等反映道德修养的辞藻,在大学校训中的出现频率很高,且多被置于首位。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被誉为大学校训之典范,体现了学校对清华学子的道德要求,从调查结果上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推崇;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引经据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要求学生踏实笃行,践履所学;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的校训,昭示了这所世界级名校求实崇真的育人宗旨。这些校训充分说明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而校训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有学者认为,大学校训文化建设与大学育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源于校训文化融理想信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于一体,具有价值导向、教育熏陶、规范激励等育人功能[2]。校训作为指导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育人的文化基石,其训育功能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李岚清在200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校训为核心进行。”2014年8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校训是什么”系列报道,介绍了如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知名大学的校训及其背后的故事,指出“校训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正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校训这一特殊的德育内容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校训育人功能的发挥并非强制性的要求,也非具体性的规范,而应通过感染和熏陶,无形地指引和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召学生,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3.2有效利用校训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一致性

校训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高度统一性,应将校训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校训文化的育人内涵。

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医学生而言,职业道德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根本上指导着医学生今后的医疗行为,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在被多元化价值观包围的社会环境中,医疗领域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以医患纠纷为代表的各类矛盾屡见不鲜,医疗实践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后备力量,肩负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责,其职业素质的高低关乎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在校时间加强对其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校训是从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出发,用最精准的词语凝练出的本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有效利用校训教育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如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很好地融合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扶伤”反映了作为医学院校基于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对医学生培养方面的专业化、个性化的特殊要求;“济世”继承和发扬了医学优良传统,彰显了医学生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体现了医务人员的高尚职业道德;“敬德”强调道德修养,反映了学校高度注重学生道德的养成;“修业”昭示了学校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在研究医学院校校训文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讨校训文化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提升医德教育质量,使校训教育成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校训在育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3.3积极发挥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校训的真正价值最终体现在实践中。校训作为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挥着高校德育的功能,对学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对医学院校而言,校训教育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一致性。为避免校训流于空谈,要着力加强对校训的宣传、引导和发扬,积极发挥校训文化对于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

通过调查可知,营造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可激发学生对校训内涵的认同感,从而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可通过开办校训文化讲座或论坛来加强校训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保证人人知晓校训内涵;可通过派发宣传手册、张贴海报,利用校园网络、宣传橱窗等形式,加大校园标识的视觉冲击,“润物细无声”地发挥校训的约束和警示功效。校训传承的稳定性意味着校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可邀请优秀校友访谈或座谈,发挥前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以鲜活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前辈对校训的践行,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医学院校要特别注意开展早期医德教育,使学生尽早形成良好的医德规范。注意抓住入学教育这一特殊时期,开展一些能彰显校训文化要求的学生活动,帮助医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将校训文化与医德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通过一系列的校训教育,使校训不流于形式,成为内化于学生心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医学生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此外,要善于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一医学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建立与校训文化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尝试将校训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中,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明确作为医学生的职责所在,使其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促使其将良好的医德修养转化为高尚的医德行为。

参考文献:

[1]舒新城,陈望道,夏征农,等.辞海(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毛殊凡.论大学校训文化特质[J].高校理论战线,2012(11):65.

基金项目:2014年度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教育学组)“探索校训文化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的研究成果(13JYIVY35)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126-04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培养
浅谈加强公路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分析